要聞    |    城市遠洋   |    原創    |   老外在福建   |    直觀中國    |    融播報    |   福建好故事   |    特色産業    |   熱點專題   |    輿情智庫    
福州打造垃圾分類3.0模式 推行分類新機制
2023-05-22 10:10:21來源:福州晚報編輯:姚鹿責編:尹小兵

  原標題:推行分類新機制 爭創循環産業標杆 福州今年打造垃圾分類3.0模式

福建福州打造垃圾分類3.0模式 推行分類新機制

紅廟嶺打造循環産業標杆。 記者 原浩 攝

  今年是福州城區推行生活垃圾分類四週年。經過全市上下四年多來的共同努力,我市垃圾分類工作水準在住建部考核中位居全國大城市第一檔,成為垃圾分類先進城市。

  首屆全國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宣傳周于5月22日啟動。以此為契機,福州本週將舉辦豐富多樣的活動,營造全社會支持參與垃圾分類的良好氛圍,著力打造垃圾分類3.0模式,進一步促進垃圾分類工作提質增效。

  全國首創“三端四定”顯成效

  2019年9月,福州在全國首創垃圾分類“三端四定”模式,建立垃圾分類處理閉環體系。

  前端分類收集設施完善。目前,福州城區共建成垃圾分類屋(亭)5387座,配有5069名分類管理員。福州佈局270個再生資源回收網點,城區已建成100座環保驛站,選取20家重點再生資源回收利用企業深度參與,同步開展高低值可回收物回收,進一步促進生活垃圾分類收運和再生資源回收體系“兩網融合”。

  中端分類收運體系規範。福州城區全面推行小區“公交站牌式”收運和沿街商鋪“搖鈴上門”收運模式。600余輛分類運輸車全部統一分類標識,部分安裝“智慧視頻監控報警裝置”和“右側盲區預警系統”,垃圾桶安裝定位晶片,實現全流程作業智慧監管。垃圾轉運站設立乾濕轉運機位,不分類不進站。按照“見不到場所、看不見垃圾、聞不到異味”的標準,福州已建成5座城市管理綜合體。紅廟嶺設卡檢查,嚴禁垃圾運輸車滴撒漏,不分類不進場。

  後端分類處理設施完備。2017年以來,我市投入近53億元,在紅廟嶺建成焚燒、餐廚、危廢、廚余、大件等體系完備的循環經濟生態産業園區,實現各類垃圾分類處置。2020年底,福州在全國率先實現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目前,紅廟嶺已完成填埋場覆土復綠生態修復和景觀提升,正制定“雙碳規劃”,推進二期填埋場垃圾篩分治理項目,積極打造“安全、環保、生態、智慧、美麗”的示範園區。

  打造垃圾分類3.0模式

  市城管委環衛中心有關人士介紹,當前,福州五城區小區和公共機構垃圾分類基本全覆蓋,已建成10個省級生活垃圾分類示範片區、1個省級分類示範區、1個省級試點縣(市)、12個省級示範鄉鎮,打造了3個國家級公共機構生活垃圾分類示範點。

  目前,福州居民生活垃圾分類準確率為85%左右,回收利用率達45%以上,資源化利用率達87.7%,無害化處理率達100%。

  “今年,福州將全面推進社區和物業垃圾分類主體責任落實,全力打造福州垃圾分類3.0模式。”市城管委有關負責人表示。

  據介紹,我市將持續鞏固提升垃圾分類精細化管理水準。堅持黨建引領四級聯動推進垃圾分類,繼續開展“一月一主題,一季一高潮”垃圾分類系列主題宣傳活動;集中開展農貿市場等垃圾分類大檢查大整治,提升餐廚和廚余垃圾收運量,應收盡收;推進城市管理綜合體和可回收物智慧分揀中心建設,進一步深化“兩網融合”。

  當前,福州正逐步推行分類管理新機制:全面依法依規推進生活垃圾分類社區和物業自治,落實社區、物業垃圾分類主體責任;強化科技賦能,打造智慧督導小區,推進智慧桶邊督導新模式;再創建1個省級分類示範區,打造一批行業分類標杆,結合城市精細化管理平臺建設,推行分類積分機制。

  “我們持續提升紅廟嶺園區基礎設施建設和管理水準。當前,紅廟嶺正推進填埋二期篩分治理和新建飛灰填埋庫區綜合治理項目,加快實施第二輪滲瀝液項目,加快推進智慧+專家監管模式。”市城管委有關負責人表示,福州市努力把紅廟嶺打造為循環産業標杆,爭創國家循環經濟生態産業園示範園區、國家級生態環境科普基地,申報中國人居環境獎等。

  福州垃圾分類年記

  ●2019年5月1日起,福州城區全面推行生活垃圾分類;

  ●2020年,福州“調高標準、加大力度,提升水準、全面展開,打造2.0版垃圾分類福州模式”,並向縣區延伸;

  ●2021年,福州將垃圾分類納入市委市政府的九大專項行動,推進分類全域覆蓋高標準落實;

  ●2022年以來,福州持續鞏固提升垃圾分類精細化管理水準;

  ●2023年,福州著力打造垃圾分類3.0模式。(記者 趙錚艷 通訊員 許流欽)

福建福州打造垃圾分類3.0模式 推行分類新機制

鼓樓區試點小型新能源壓縮車進小區智慧化收運垃圾。記者 葉誠 攝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