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原創    |   老外在福建   |    直觀中國    |    融播報    |   福建好故事   |    特色産業    |   熱點專題 
漳州南靖土樓:要保下來更要活起來
2023-08-17 09:51:07來源:福建日報編輯:姚鹿責編:尹小兵

  原標題:南靖土樓:要保下來更要活起來

漳州南靖土樓:要保下來更要活起來_fororder_5ef99d1d-8b5d-435c-961c-894c9b464df3

遊客在南靖田螺坑土樓群觀景臺拍照留念。(資料圖片)

漳州南靖土樓:要保下來更要活起來_fororder_7b30c8b3-64f1-4dec-95b7-735446272256

各地機車愛好者、戶外愛好者相約,共同騎遊南靖土樓景區。陳曙光 攝

漳州南靖土樓:要保下來更要活起來_fororder_53232ea0-bcd1-4937-bc74-f6b1e5faa19d

閩南山歌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人簡良發為遊客演唱閩南山歌。 (資料圖片)

漳州南靖土樓:要保下來更要活起來_fororder_a2659f77-7245-4f18-b300-b9cbbc5e5fa2

土樓裏的舞龍舞獅民俗表演許保全 攝

  觀福樓、品福茶、喝福酒、吃福粿,感受濃濃的“福”文化。暑假期間,在南靖土樓景區,流連忘返的遊客絡繹不絕。

  今年是福建土樓申遺成功15週年。15年來,南靖縣高度重視世遺土樓的保護傳承活化工作,激活土樓資源,讓土樓更加流光溢彩。

  精心守護世遺的“根”

  南靖境內擁有土樓1.5萬多座,以歷史悠久、數量眾多、規模宏大、造型奇異而聞名於世,堪稱“土樓王國”。其中有“兩群兩樓”(田螺坑土樓群、河坑土樓群、懷遠樓、和貴樓)共20座土樓列入世界遺産名錄。

  “世遺土樓年代久遠,歷經風霜,有些土樓的墻體酥鹼風化、屋頂瓦片破損、墻壁裂縫,亟待修繕。”南靖縣土樓管委會主任楊志鵬説,南靖編制《福建土樓保護修繕工程設計方案》《河坑土樓群保護修繕工程設計方案》等,嚴格按照有關程式,分批次對20座世遺土樓進行整體修繕。目前,和貴樓、懷遠樓、陽照樓、永盛樓、繩慶樓、春貴樓已完成修繕。下階段計劃修繕朝水樓、永貴樓和文昌樓。

  廈門大學建築與土木工程學院黨委書記王紹森認為,世遺土樓的保護要注重整體性,不僅僅要保護土樓本身,還要保護土樓賴以依存的環境,包括土樓周邊的古井、古樹、道路、森林等。同時也要保持土樓樓民生活的可持續性。

  土樓建築木構件多,有大量的木雕裝飾,消防安全是土樓文物保護的重要一環。劉益豐一家是裕昌樓樓民。從他記事起,生火做飯的老灶臺就砌在屋裏,但習以為常的燒柴做飯卻成了他的顧慮:“明火做飯不僅危險,而且會把墻壁熏黑,不利於土樓建築保護。”為此,申遺成功後,南靖陸續對土樓進行內外部線路表箱改造、廚房電器化改造和電纜入地等,不僅提升景區顏值,也讓居民的生活更加綠色安全。

  “我們堅持堵疏結合,要求樓民統一用電進行生活和照明,同時給予電價優惠。”楊志鵬説。

  土樓樓民擁有現代化“綠色廚房”只是南靖土樓改善當地群眾生活條件的一個縮影。15年來,南靖先後累計投入26億多元,完善基礎配套設施建設,景區的綜合環境更加美麗、交通路網更加完善、配套産業更加健全,土樓樓民的生活條件也越來越好。

  活化利用土樓資源

  見證土樓從默默無聞到名聲大噪的福建省建築設計研究院原院長黃漢民一直在思考:列入世遺的土樓得到了保護,未列入世遺的土樓卻面臨倒塌的危險,怎麼辦?

  例如始建於1930年的翠美樓被稱為“小東歪西斜樓”,歷經近百年風霜,已有破損,目前樓內仍有樓民居住。由於土樓現有功能滿足不了現代生活需求,樓民在內庭私搭佔用公共空間,不僅影響美觀,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

  “我們選取翠美樓、進士樓、火燒樓三座土樓進行活化利用,希望為現有非世遺土樓提供示範樣板。”黃漢民説,目前三座樓內的臨時構築物已全部拆除,他們將順應土樓原有設計邏輯,擴大廚房等功能空間,提升樓民居住舒適度。同時,盤活原有的閒置空間和公共空間,結合樓民需求,引入茶歇、圖書閱覽、非遺展示等休閒業態,在改善樓民居住環境、服務旅遊的同時,也能增加樓民的收入。

  事實上,南靖非世遺土樓的活化利用已有不少成功範例,位於書洋鎮田中村的田中賦土樓群就是其一。

  田中村原本是個貧困村,有著400多戶村民,以及數十座殘破不堪的土樓。2014年,福建烏托邦置業有限公司帶著“田中賦土樓群”項目走進田中村,租下7座土樓。

  據福建烏托邦置業有限公司董事長葉凡介紹,田中賦土樓群的開發最大限度保留了土樓的歷史風貌,專門聘請當地經驗豐富的夯築老工匠對土樓進行修繕;同時,民俗博物館、惠安影雕、福州軟木畫、漳浦剪紙和漳州木版年畫以及福建“八閩工匠”攝影作品展等展館展覽先後入駐土樓,成為景區“引流”的重要因素。

  如今,田中賦土樓群已成為土樓文化的展示平臺,年可接待遊客達到30萬人次,帶動當地86戶群眾就業,各色民宿、餐飲遍地開花。2022年底,田中賦土樓群還摘得國家3A級旅遊景區招牌。

  “福”文化擦亮世遺名片

  7月6日上午,200多名機車愛好者、戶外愛好者相約,共同騎遊南靖土樓景區。他們從田螺坑景區舊山門前出發,途經“樓、蘭、茶、窯、竹”五福打卡點,最後到達終點站懷遠樓。

  “我們以福建土樓(南靖)申遺成功15週年為契機,舉辦‘來福建·看土樓,五福南靖任你遊’主題系列活動,遊客在領略土樓美景的同時,也能感受到濃濃的‘福’文化。”南靖縣文化體育和旅遊局局長張海濤説,南靖縣委縣政府把“福”文化與土樓文化有機融合,打造“福建土樓 五福南靖”品牌IP,通過設計“福”文化路線,打造“福”文化文創産品,創新“福”文化的表達方式。

  在廈門大學建築與土木工程學院黨委書記王紹森看來,“福”文化源自中國民俗文化,是人們積極進取,追求幸福生活、心靈安寧、家庭和美、與自然和諧共處的價值理念。在南靖土樓景區內,擁有很多以“福”字命名的土樓,如福謙樓、福星樓、和福樓、福昌樓、福興樓等。它們依山傍水,與自然和諧共存,是先民的安全福地,土樓內部空間符合中國傳統秩序,土樓樓民和睦共處,相互幫忙,這些都是“福”文化的體現。

  眼下,南靖還將“福”文化與土樓茶、蘭花、東溪窯、竹産業等南靖特色資源深度融合,賦能農文旅高品質發展。

  在海拔650米的印象土樓丹桂大觀園裏,遊客們解鎖了另一種欣賞雲水謠風景的雲端視角:土樓散落在青山綠水間,詩意如畫的雲水謠古鎮盡收眼底,遊客們吹著舒暢的山風,品嘗著醇厚的五福茶,在“桂人有福”的大茶壺前拍照留念,暢享純美的大自然風光。

  “印象土樓丹桂大觀園佔地800畝,我們對其進行提升改造,探索茶旅融合發展之路。”南靖縣印象土樓茶業有限公司總經理吳紅英説,大觀園依附八卦墩原來的地貌形態,種植50多個品種的茶樹,孕育出七彩茶田。2022年底,他們結合“福”文化,推出五福茶。接下來,他們還將在大觀園內打造百“福”文化墻,展示不同字體的“福”字。

  張海濤表示,南靖將持續加強土樓“福”文化品牌宣傳推廣力度,切實以“福”文化資源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引領帶動南靖文旅高品質發展。(記者 黃小英 通訊員 李小琴)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