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五個新惠安,惠安水利頂呱呱。上下管理層層抓,溪流庫岸不亂挖。嚴防管控治污源,領導重視不一般。全民環保操大盤,宣傳防控兩手抓。日夜巡溪捉偷沙,嚴控排污防堤垮。生態水系全搞活,河長制度人人誇。”
這首《河長制度人人誇》南音曲目的詞出自一位老人之手,他叫林聞綠,是泉州市首批選聘的千名“鄉愁河長”之一。他把河長制宣傳與泉州本土藝術結合起來,自編自排南音、快板等在鄉村、學校演出,為“鄉愁河長”增添生動注腳。
近年來,林聞綠的家鄉——惠安縣小岞鎮正全面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走生態優先的發展新路,圍繞“生活藝術島”發展定位,打造岞島旅遊文化新形象。
作為惠安縣政協老委員、小岞鎮老年人協會會長,林聞綠多年來積極融入家鄉發展建設大局,一直致力於家鄉的公益事業。據不完全統計,40多年來,林聞綠累計捐資500余萬元用於公益事業,其善行正潛移默化地影響著身邊的人,也為更多鄉賢企業家積極投身公益事業作了表率。2021年9月,他被評為“第七屆泉州市道德模範”。
如今,成為“鄉愁河長”的林聞綠,越發地關注家鄉生態文明建設。在小岞鎮的街頭巷尾,當地鄉親們經常能見到林聞綠巡河的身影。他步行在河道邊,時而駐足觀察水質,時而彎腰拾取河道內的垃圾。在他看來,這些都是他義不容辭的責任。
林聞綠表示,要實現“河暢水清,岸綠景美”,需要每個人的共同努力。他認為,只有當每個人都認識到環保的重要性時,才能真正保護好生態環境。他説:“我希望更多的人能夠像我們一樣,愛護我們的環境,保護我們的家園。”
為了讓更多人了解河長制,林聞綠自編自導了《惠安明天更美麗(快板版)》《河長制度人人誇(南音版)》等一系列宣傳節目,走進村莊、走進校園,向村民和學生們宣傳河長制,倡導綠色環保理念。他的節目既寓教于樂,又通俗易懂,深受大家的歡迎。
“我是小岞人,我有一點‘餘熱’就要獻給我們小岞。”林聞綠不僅關注水域生態環境建設,還心繫家鄉的未來發展。他表示,老年人協會將繼續發揮餘熱,為家鄉的發展貢獻力量。
啟動“鄉愁河長”工作,是泉州作為海絲名城、著名僑鄉、鄉愁故里應時應勢、應情應景的一次創新舉措,也是推動“政府治”向“全民治”轉變的一次重要嘗試。林聞綠的故事,為“守護水鄉愁”做了好表率、當了好標兵。(文 王述明 康偉強 鄭麗金)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