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1—7月,龍岩市出口工程機械14.8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48.3% 龍岩:工程機械“逆勢”出海創新高
龍工是工程機械行業領軍企業之一,其裝載機銷量位於行業首位,也是出口海外的主打産品。
近日,記者走進中國龍工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龍工”)的生産車間,工人正在各道工序上忙碌,廣場上一排排安裝完畢的裝載機整齊停放。“這是準備發往中亞的滑移裝載機。今年,公司延續了去年的良好勢頭,出口增長迅猛。”龍工相關負責人説。
今年,在外部整體經濟形勢低迷的情況下,龍岩市工程機械出口規模實現逆勢增長。據龍岩海關統計,1—7月,龍岩市出口工程機械14.8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48.3%。其中,今年4月出口同比增長170.7%,為年內新高;6月出口值為2.7億元,同比增長64%。
練好“內功”是關鍵
機械産業是龍岩三大千億産業之一,作為機械産業的核心組成部分,龍岩工程機械産業經過多年發展,已經形成較強的鑄造、鍛造、機械加工能力。據了解,龍岩工程機械出口産品品類共有52種,既包括叉車、挖掘機等整車産品,也包括工程機械零部件。
“去年以來,海外基建需求旺盛,對工程機械出口增長形成支撐。”龍工相關負責人説,去年龍工全年出口26億元,同比增長70%。
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持續推進,龍岩的挖掘機、叉車、裝載機等工程機械産品在東南亞、西亞、非洲、南美等地區廣受歡迎。“據統計,今年前7個月,龍岩市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出口工程機械9.9億元,同比增長63.7%,佔同期全市工程機械出口總值的67.3%。”龍岩海關綜合業務科科長歐陽芳芳介紹。
出口市場機遇期稍縱即逝,如何把握機會,練好“內功”是關鍵。
在龍岩市確定機械為主導産業的大環境下,龍工從1993年僅有一個大車間起步發展,30年間接連完成進軍國內大中城市、國際市場並成功上市的“嬗變”,如今已發展成為中國裝載機行業三強之一,整車銷量居全國首位,名列“全球工程機械50強”。
龍岩是龍工的發源地,也是最重要的生産基地所在地。多年來,龍工先後在龍岩投資興建裝載機、挖掘機、驅動橋、變速箱、液壓油缸、精密鑄鍛件製造等省、市重點項目。
作為全國工程機械的龍頭企業之一,龍工聚焦提升産品品質和品牌影響力。“近年來,我們持續推進産品高端化、智慧化、綠色化轉型升級,研發出可以靈活適應于各種施工場景的工程機械,其中的滑移裝載機因小巧靈活以及多功能、多用途的特點成為明星産品。”龍工相關負責人説。
産品升級也帶來價值提升。數據顯示,今年前7個月,龍岩出口工程機械的平均價格增長11.2%。
與此同時,新能源工程機械的出現,也為龍岩工程機械提供了新的增長點。龍工相關負責人介紹,隨著俄羅斯、中亞、南美地區需求增長,疊加新能源産品風口,公司訂單穩步大幅提升,僅對美國、土耳其出口鋰電叉車,今年出口額就預計可分別同比增長50%和20%。
另一家工程機械企業龍岩暢通機械設備有限公司車間內,同樣一片火熱生産景象。“我們主要生産鍛件、加工件、衝壓件等機械配件,産品出口至荷蘭、德國、澳大利亞等國家。今年上半年,出口貨值424萬美元,同比增長70%。”龍岩暢通機械設備有限公司關務負責人陳美燕説。
“暢通機械主要為客戶生産定制産品。今年,公司在保證原有訂單情況下,積極參加國內外機械裝備展覽會,進一步拓展海外客戶,以此爭取新的訂單。”陳美燕説,公司通過增加設備、擴充人員,提高生産供貨能力。
優質服務保出口
除了企業練好“內功”,相關部門做好出口服務,也是打開出口市場的重要原因。據悉,為貫徹落實廈門海關支持龍岩市建設閩西革命老區高品質發展示範區九條措施,促進外貿保穩提質,龍岩海關持續開展“一企一策”調研,為閩西老區企業紓困解難。
日前,龍岩海關工作人員在調研中了解到,龍工的裝載機在口岸海關存在清關堵點問題,該關第一時間啟動快速通關聯絡機制,保障通關順暢。“現在口岸通關速度明顯加快,相比原來節省了一半時間。”龍工相關負責人對龍岩海關的高效服務連連點讚。
針對工程機械體積較大、裝卸費時、國際標準體系繁雜等特點,龍岩海關不斷優化監管服務,在出口前主動對接企業生産計劃,梳理出口國技術標準要求,全流程加強政策指導;在通關時,指導企業運用提前申報、抵港直裝等政策,提供預約查驗服務,助力工程機械快速通關。
“下一步,龍岩海關將根據《海關優化營商環境16條》和廈門海關優化營商環境26條細化措施,更加精準實施‘一縣一策’‘一企一策’‘關企直通車’等幫扶措施,推動形成更具地方産業特色外貿發展格局,助力龍岩市打好‘特色産業牌’。”龍岩海關副關長傅偉明説。(記者 戴敏 通訊員 肖婷 向裕為 文/圖)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