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千年“黃金水道”濤聲再起 閩江南平港吞吐量突破1000標箱,閩江幹流集裝箱水路運輸漸獲市場認可
“武夷1號”在福州港馬尾青州碼頭裝船。師銳 攝
9月3日,在閩江南平港延平新城港區洋坑碼頭,吊機伸展有力的臂膀,輕輕一扣,裝滿小麥、玉米、石礦砂等貨物的集裝箱一個個從“武夷1號”船艙提起,穩穩放到碼頭堆場。至此,閩江南平港吞吐量突破1000標箱,這意味著閩江幹流集裝箱水路運輸正在得到市場認可,千年“黃金水道”逐步迸發生機。
開啟內河集裝箱運輸時代
2022年12月18日,“武夷2號”新能源船舶首航從南平港洋坑碼頭開往福州港馬尾青州作業區;2023年2月14日,“南平—馬尾”集裝箱班輪航線開始常態化運營,拉開了閩江幹流集裝箱運輸的序幕,新成立的南平閩江航運發展有限公司正式運營。
“一直以來,閩江貨運只有散貨運輸,且上世紀90年代開始處於萎縮狀態。作為閩江第一家集裝箱航運企業,新的公司、新的航線、新的團隊,意味著一切從零起步。”南平閩江航運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賈春永表示。
水路運輸具有運量大、成本低的優勢。但閩江運距較短,且受航道通航條件制約,長期以來只能進行小型船舶區間運輸,水運優勢不能有效發揮,沿線地區大宗貨物主要還是通過陸路運輸。
“南平-馬尾”集裝箱班輪航線開通,為沿線企業提供了新的物流選擇。“南平地區養殖、食品加工、化學品製造、建材等産業發展良好,相關企業都有大宗貨物運輸需求。”南平市工業園區管委會港區辦主任葉選暉説。據統計,南平港延平新城港區周邊企業每年發往福州港馬尾青州作業區、江陰港區的集裝箱約有6600個大櫃。
“有需求就有市場,我們要做的就是打開市場,實現集裝箱運輸與沿線地區經濟社會發展雙贏。”南平新城港區開發有限公司生産運營部經理林志欽説,“但從物流市場發展規律來講,對於已經習慣了陸路運輸的內陸地區貨主而言,集裝箱水路運輸是一種全新的物流組織方式,市場的需求和供給雙方都需要一個彼此適應、相互接納的過程。我們要引貨上船,讓船行江海、貨暢其流。”
喚醒沉睡的內河航運市場
2023年1月,福建省人民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要“振興發展閩江航運”。
認真落實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省交通運輸廳、省港口集團高度重視閩江航運發展,省港航事業發展中心結合主題教育,組織開展加快推進閩江航運振興發展課題調研,全面走訪碼頭、航運、物流企業和周邊工業企業,摸清影響和制約閩江航運發展的主要問題。
“我們對運輸時效要求較高,水路時間相比陸路更長,還可能受船閘過壩時間限制,能不能保障産品及時運出,我們心裏沒底。”福建新金農飼料有限公司經理田麗華説。
福建省勇鋒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經理余麗燕則認為:“水路運輸費加上碼頭裝卸費、堆存費等費用,相對於公路運輸並沒有太大的成本優勢,不足以改變多年來已經成熟的運輸模式。”
“航線運營初期,由於貨源不足,導致貨物運輸平均成本高。我們幾乎每個航次都是虧本運營,很難通過降低運輸費用去吸引客戶。”賈春永表示。
福建易鹿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金忠告訴記者,不管是原材料輸入,還是産品輸出,穩定的運輸渠道至關重要。“許多貨主對航線能否保持穩定運營缺乏信心,此外部分貨主企業已有陸路運輸長期合作合同,也導致航線推廣困難。”
找準方向,破解癥結。省交通運輸廳指導省港航中心會同南平市交通運輸局,以及省港口集團權屬馬尾港務、新城港區兩家碼頭公司,建立專項實地調研、專場座談交流、專人跟蹤對接、專班協調推動的“四專”服務機制,實行“一週一匯總、半月一協調、一月一調度”,全力通堵點、穩船期、降成本,因勢利導加快推動閩江航運振興發展。
“省港口集團牽頭成立工作專班,抽調業務骨幹,統籌業務資源,實現馬尾青州作業區和延平新城港區兩港一體化運營。為培育閩江航運市場,集團強化資金保障,加大航線密度,降低碼頭裝卸費、堆存費等收費標準,有效吸引內外貿客戶向南平港集聚。”福建省港口集團南平港運營暨閩江幹流通航專班辦公室主任徐鋼介紹。
福建水口發電集團積極調整船閘運行模式,開閘時間由原先的週一至週六白天開放6.5小時調整為週一至週日全時段開閘,使班輪航線運行時間保持穩定,有力保障船舶通航順暢。
近兩個月,閩江集裝箱運輸逐步贏得了市場認可,貨物運輸量穩步增長。“在相關部門指導下,我們根據生産需要,規劃物流組織方案,8月份通過水路運輸購入玉米、小麥2000多噸,裝滿88個貨櫃,運輸時間都在預計範圍內。”田麗華説。
“我們産品從南平港運往馬尾再轉江陰港區,全程水路運輸,綜合考慮碼頭裝卸費、堆存費減免等多項優惠政策,運費每噸較原來陸路運輸低15元,8月份我們有68個標箱酸洗砂出港,物流成本較陸路運輸低了近3萬元。”余麗燕告訴記者。
數據顯示,8月份“武夷1號”“武夷2號”兩艘船實現雙向對開、滿負荷運行,班輪航次和運輸量增長明顯,單月開航30個航次,運輸量548標箱7336噸,超過前7個月總量。截至9月15日,閩江幹流南平至馬尾集裝箱班輪航線共航行97航次,運輸1301個標箱,集裝箱貨重16618噸。
“軟環境”“硬設施”同步提升
8月24日,福建易鹿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船舶採購項目二次招標中標結果公示結束,該公司為閩江航運量身打造的5艘船舶進入建造階段。本批建造的2艘多用途船舶單艘裝箱量可達54標箱,投用後閩江集裝箱運力將進一步提升。
“隨著內河集裝箱運輸逐步受到市場認可,我們與南平周邊農牧、建材、新材料製造等工業企業也建立了長期合作關係。”金忠介紹,“經過充分的市場調研考察,我們決定直接參與閩江航運服務。”
經過半年多的探索發展,閩江幹流集裝箱運輸吸引了知名航運企業關注。中谷、安通、信風、鬱州等多家航運企業將南平港作為目的港,納入航線網絡佈局,為閩江航運發展注入更多動能。
“軟環境”逐步改善,“硬設施”也在不斷提升。
在閩江上游沙溪河右岸,三明港沙縣港區青州作業區1~3號泊位工程施工現場,起重機、挖掘機、壓路機正在緊鑼密鼓地作業。現場施工人員告訴記者,目前碼頭前沿水域基槽開挖及方塊預製已完成,正在進行方塊安裝階段和後方陸域強夯施工。
“項目總概算1.23億元,建設3個500噸級(水工結構1000噸級)通用泊位,年設計通過能力64萬噸,建成投産後,三明將打開出海口,實現江海協作。”三明市交通運輸局有關負責人介紹。屆時,隨著運距延長,輻射範圍擴大,貨源得到拓展,閩江集裝箱運輸成本將進一步降低。
“下一步,我們將圍繞南平港、福州港、三明港‘三港聯動’,聚焦集裝箱、散貨、旅客運輸‘三種業態’,繼續強化服務指導,完善港區配套設施,增強綜合保障能力,加快發展水水聯運,做大做強集裝箱、散貨運輸,深化水運與文旅經濟融合,打造閩江水路客運精品航線,全力推進閩江航運振興發展。”福建省港航事業發展中心副主任于銳星表示。(記者 張穎 通訊員 陳娜妍)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