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原創    |   老外在福建   |    直觀中國    |    融播報    |   福建好故事   |    特色産業    |   熱點專題 
福州在探索閩臺融合發展新路上大步邁進
2023-09-26 09:56:12來源:福州日報編輯:姚鹿責編:尹小兵

  原標題:兩岸輕舟頻往來 應通盡通情更濃——福州在探索閩臺融合發展新路上大步邁進

福州在探索閩臺融合發展新路上大步邁進_fororder_WX20230926-093212@2x

福馬“小三通”航線成為福州、馬祖兩地交流合作的重要通道。記者 池遠攝

  新聞回放

  遠處一艘集裝箱貨輪正緩緩地向碼頭靠近,這是剛從台灣過來的貨輪。台灣過來的?台灣似乎離我們很遠,遠得要等48年才能試點直航;而又似乎離我們很近,從台灣出發才十幾個小時就可以投入大陸的懷抱。這既遠又近的矛盾,才有今天兩岸間的試點直航。

  ——摘自福州日報1998年10月1日《閩臺第一輪》報道

  空中俯瞰,台灣海峽隔在福建和台灣之間;將鏡頭拉近,一艘艘船滿載著貨物和民眾穿梭其間,在兩岸間架起了一座座黃金橋、親情橋和民生橋。

  榕臺隔海相望。優越的地理位置,讓福州在促進閩臺經貿交流合作融合上擁有獨特優勢,架起兩岸民眾往來的“黃金橋”——

  日前,從台灣高雄啟程的中國台灣籍貨輪“昇春”輪穩穩停靠在福州港江陰港區,924個標箱的貨物將經由福州港轉往大陸各地。

  福州港是大陸首批對臺集裝箱試點直航的兩個口岸之一。1997年4月,裝載37個標箱的“華榮”號船舶從福州港駛向台灣高雄,結束了兩岸48年來沒有商船直接往來的歷史。

  因成本低、運輸便捷,榕臺兩岸直航航線深受兩岸貿易商歡迎。今年以來,福州港對臺貨物吞吐量完成440.67萬噸,集裝箱完成21.2萬標箱。25年間,榕臺集裝箱貨運航線也從最初的1條發展到如今的6條。

  兩岸同根同源。一艘艘繁忙的船隻,不僅承載著貨物,帶來無限商機,更承載著許多團圓故事,架起兩岸民眾往來的“親情橋”——

  “從幾天到20多分鐘,回家的路越來越近了。”在大陸配偶陳巧霞家住連江黃岐,在她的記憶中,“小三通”還未開通時,從馬祖回娘家要先搭乘飛機到台灣,然後到香港轉機,前後花幾天時間;2001年“兩馬”(馬尾—馬祖)航線開通,要先從馬祖坐船到馬尾,再轉汽車回家,需三四個小時;2015年“黃馬”(黃岐—馬祖)航線開通後,她回家只要20多分鐘。

  盈盈一水情相牽。牽掛著馬祖鄉親的民生福祉,福州秉持善意,紮實推進“新四通”工作,架起為兩岸民眾往來的“民生橋”——

  2002年5月,福州通過船隻向遭受缺水之患的馬祖緊急試供水2300噸,實現大陸53年來首次向馬祖供水。2019年12月,在連江黃岐鎮對臺客運碼頭供水站,福建向馬祖近期供水工程啟用,連江可每日向馬祖地區應急供水1000噸,兩岸“共飲一江水”的美好願望初步實現。

  潮起潮落,淺淺海峽早已不是隔絕同胞往來的藩籬。《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支持福建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 建設兩岸融合發展示範區的意見》,突出以通促融,為臺胞臺企全面融入福建提供制度保障和政策支持,推進廈金、福馬等重點區域融合,推動閩臺兩地應通盡通、能融盡融。

  25年來,福州全市上下做了大量的工作: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財力進行海陸空等交通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升級“小三通”客運碼頭,打造日趨完善的海空口岸和陸路交通網絡;不斷改革口岸管理體制,為兩岸直航創造高效、便捷、安全的良好環境……

  從貨運先通到客貨並舉,從“小三通”再到“新四通”,閩臺融合發展已成壯闊大潮,閩臺民眾交流越來越熱絡,心越走越近,情越走越深。

  見證者説

  福州市臺港澳辦沿海三通處相關負責人見證了兩岸從交涉到交心、從船通到心通的不平凡過程。

  “兩岸融合發展是大勢所趨、民心所向。”這位負責人表示,閩臺隔水相望,地理相連,語言相通,民俗相近,經貿文化相連,相信在各方共同努力下,遵循“應通盡通”思路,必將會有更多好項目落地,推進兩岸融合發展,造福兩岸人民。(記者 唐蔚嬙)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