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廟嶺循環經濟生態産業園全景。
改造提升後的蒼霞新城。
福州收穫喜訊!就在11月29日,中國住建部官方網站公示了2023年中國人居環境獎擬獲獎名單。其中,在“範例獎”類別中,福州有兩個項目入選,分別是蒼霞新城老舊小區改造提升項目和紅廟嶺園區垃圾資源化處理項目。
中國人居環境獎,由中國住建部設立,是中國人居環境建設領域的最高榮譽獎項,包括面向城市的綜合獎和面向項目的範例獎。據介紹,範例獎授予在改善人居環境相關領域具有重要示範價值的項目。
此次上榜的兩個項目,又講述了怎樣的“福州故事”,一起來詳細了解下。
蒼霞新城:
“安居”變“優居”
幸福唱響新曲
位於臺江區蒼霞街道的蒼霞新城,包括嘉和苑、嘉華苑、嘉盛苑、嘉惠苑、嘉興苑,共42棟樓、3441戶居民。蒼霞新城老舊小區改造提升,講述的是“幸福來敲門”的新故事。
曾經的蒼霞新城,是連片棚屋區。2000年,蒼霞棚屋區改造工程啟動,這個當時福州市區規模最大的棚屋區,改造成為了一片新城。
歷經20多年歲月淘洗,新城又成“舊事”。2021年,福州對蒼霞新城開展新一輪全方位改造提升。項目按照一次設計、兩期建設實施。其中,一期嘉和苑示範片區改造提升工作于2021年9月啟動,當年底完成,獲評福建省城鄉建設品質提升行動老城更新樣板項目第一名。去年,推進實施蒼霞新城改造提升二期工程。
活動中心、便民驛站、智慧充電設施、小區智慧運維中心、“長者食堂+學堂”……如今的蒼霞新城,已變成一個“民生服務綜合體”。
作為閩江之心核心段內小區,蒼霞新城在改造提升中主動融入核心段環境提升,全方位凸顯人文歷史底蘊,著力打造成為社區治理標杆、街區融合典範和舊城改造示範樣板。
紅廟嶺園區:
“萬物皆可循環”
生態文明譜新篇
佔地5000多畝的紅廟嶺循環經濟生態産業園,是一座綠意盎然的“郊野式休閒公園”。隨著垃圾資源化處理項目的建設,紅廟嶺譜寫著“萬物皆可循環”的綠色生態文明新篇章。
據介紹,福州採取中國首創的分類處理項目高度集中建設的模式,在紅廟嶺園區內建成涵蓋垃圾焚燒發電、協同處置、餐廚、廚余、危廢、大件(園林)、飛灰、爐渣、滲濾液等12個垃圾分類資源化處理項目;基礎設施配套、覆土復綠、宣教中心、數字紅廟嶺項目等也一應俱全,形成垃圾分類處理、資源循環利用、廢棄物無害化處置的無縫高效銜接體系,提高了效率,大大節約了土地、建設和處置成本。
紅廟嶺通過構建“三個循環”,實現各廠區基礎設施共建共享、資源循環利用、污染物近零排放。其中,大循環即廢棄物經成體系集中處理,變成電、綠化基肥、生物柴油、環保透水磚等資源,再回到生産生活中;中循環指園區各項目之間物質和能量的循環;小循環指園區單個項目內部的循環。
如今,每天近4000噸廢棄物被運抵紅廟嶺後,在這裡被“吃幹榨凈”,搖身一變,化為電、綠化基肥、生物柴油、環保透水磚等資源,就連發電時産生的餘熱都能用於恒溫厭氧罐的保溫。其中,紅廟嶺園區年發電量約7.8億千瓦時,折合節約標準煤約31.64萬噸,減排二氧化碳約77.6萬噸,兼顧了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在福州節能減排工作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目前,紅廟嶺已成為中國國內門類齊全、工藝先進、設施完善、環境優美的郊野公園式循環經濟生態産業園。(李錦清)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