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原創    |   老外在福建   |    直觀中國    |    融播報    |   福建好故事   |    特色産業    |   熱點專題   |    輿情智庫    
漳州:“融”出詩意田園新“豐”景
2024-03-27 11:23:11來源:閩南日報編輯:姚鹿責編:尹小兵

  原標題:漳州積極推進農文旅融合發展,激發鄉村振興新活力——“融”出詩意田園新“豐”景

漳州:“融”出詩意田園新“豐”景_fororder_WX20240327-093551@2x

2023年12月,漳州華安土樓半程馬拉松賽熱情開跑。(資料圖片)

  站在觀景平臺,俯瞰漳州華安縣仙都鎮大地村,世遺土樓(華安)二宜樓坐落綠水青山環抱間,一座座傳統特色民居五鳳樓鑲嵌周邊,猶如眾星拱月。土樓裏,拉手舞、竹竿舞等獨具高山族特色的舞蹈熱鬧上演,大地村人氣十足,慕名而來的遊客絡繹不絕。

  “世遺”攜手“非遺”,傳統與新潮,在此相遇、碰撞、融匯。

  “火”看似偶然,實則是當地加快農文旅融合、推進鄉村振興的必然。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近年來,大地村以國家級農村綜合性改革試點試驗為契機,結合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對古厝、古民居、古建築進行活化再利用,融入民宿、小酒吧、研學、茶葉加工等業態。同時,以舉辦各類賽事及文化活動為契機,激活古村落基因,致力打造集吃、住、遊、購、娛為一體的大地村IP。多産業多業態深度融合、綜合開發,為大地村注入了新的澎湃動力。

  這是漳州推進農文旅融合發展、激發鄉村振興新活力的一個生動案例。

  漳州緊扣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目標,深入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以實施鄉村振興“十鎮百村”行動為抓手,充分挖掘、整合、利用好山、海、田、花、果、土樓等特色資源優勢,融入特色文化、民風民俗、傳統工藝、非物質文化遺産等元素,以農文旅多元融合打造詩意田園,賦能鄉村振興,走好具有漳州特色的鄉村振興之路。

  將民房變客房、農事變體驗、農園變景園、特色農産品變旅遊紀念品,更多農文旅融合發展的漳州實踐正在不斷上演。

  文化賦能築巢引鳳,“謝謝裏”引客來。東山縣樟塘鎮南埔村探索“謝謝裏”“文創+旅遊”的發展模式,通過認領古厝,將古厝改造成為文化研究室、古琴室、書畫室、攝影棚等,形成“一厝一風景、一戶一特色”。2023年以來,“謝謝裏”接待參觀者超5萬人次,拉動周邊人氣和商業聚集,推動村集體實現創收100多萬元。

  匯聚“賢力量”,共繪新“豐”景 。薌城區浦南鎮把鄉賢資源轉變為發展優勢,以“産”招商,主動聯繫、服務新鄉賢企業,牽線搭橋招引浦南渡口民宿、正興現代農業産業園、“雙溪鄉村菜園”農耕研學基地、北溪美食一條街等項目,推動40多個鄉村振興重點項目落地,打造鎮區農文旅綜合體。

  守與變,讓傳統建築煥“新生”。南靖縣積極推動土樓活化利用,紮實推進“土樓確權+入市試點”工作,喚醒“沉睡的土地”。發揮土樓紅色基因文化優勢,在全市率先創建科嶺紅色旅遊3A級景區,豐富紅色旅遊內涵,帶動村集體、村民實現“雙增收”。通過盤活土樓紅色文物資源,科嶺村年均村財增收40萬元、村民增收1.2萬元。

  開啟鄉村“美顏鍵”,繪就家門口的“詩和遠方”。長泰區坂裏鄉深挖千畝韭菜基地、坂裏溪水系、田間彩虹步道等山水“硬”資源,整合知青、紅曲酒等鄉村“軟”資源,常態化推進鄉村環境整治提升,建成“一帶”(鄉村振興示範帶)、“一園”(田園景區)、“一街”(鎮區非遺街)、“一里”(文倉裏)等旅遊示範點,實現串點、連線、成片,鄉村“一日遊”“假日遊”升溫。

  深耕紅色資源,“流量”變“留量”。平和縣國強鄉新建村弘揚老區革命精神,挖掘利用中共平和縣工作委員會舊址、紅軍屋、紅軍古道等紅色文化資源,攜手國企共同打造“芹溪谷康養基地——大芹山第一漂”漂流、茶廠等,通過黨建活動、鄉村旅遊、研學及各類民俗文化活動等,跑出鄉村振興“加速度”。去年,該鄉接待遊客達25萬人次。

  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深入實施,農文旅融合發展逐漸成為推動漳州高品質發展的新引擎。據統計,2023年,漳州市鄉村旅遊接待人數為2383.55萬人次,比2022年增長48.4%;實現收入115.38億元,比上年增長30.4%。

  下一步,漳州市將在鼓勵文化、旅遊、工業、農業、會展、科技、體育、影視等相關産業融合政策進行探索突破,培育更多新興業態,持續賦能鄉村振興。(記者 吳靜芳 通訊員 黃斌)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