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原創    |   老外在福建   |    直觀中國    |    融播報    |   福建好故事   |    特色産業    |   熱點專題 
福建明溪肖家山村:留根鑄魂 古村蝶變
2024-08-05 15:41:52來源:福建日報編輯:鄭艷靈責編:尹小兵

  原標題:留根鑄魂 古村蝶變

福建明溪肖家山村:留根鑄魂 古村蝶變_fororder_918cd1a5-828f-407f-9522-22c967a5f162

肖家山村航拍圖 伍永昌 攝

  編者按

  2024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實施鄉村文旅深度融合工程,推進鄉村旅遊集聚區(村)建設,培育生態旅遊、森林康養、休閒露營等新業態,推進鄉村民宿規範發展、提升品質。福建省委一號文件也指出,完善鄉村旅遊廁所、停車場等配套設施,鼓勵發展生態旅遊、森林康養、鄉村民宿、房車營地、休閒露營、戶外運動等業態,培育一批全國休閒農業重點縣、鄉村旅遊重點村鎮等。

  八閩大地上,海洋文化、侯官文化、閩越文化等各種優秀傳統文化激蕩交融,孕育出璀璨多元的傳統村落形態,也為鄉村文旅深度融合發展奠定了資源優勢和深厚基礎。在相關政策鼓勵支持下,福建省越來越多的村落充分發揮自身稟賦和優勢,打造成熱門旅遊目的地。日前,本報記者走進其中部分代表村落,深入採訪鄉村文旅融合的典型經驗。敬請關注。

  山風微微涼,悠悠夏日長。日前,在福建省明溪縣胡坊鎮肖家山村,參加海外華僑子女公益夏令營的35名學生正進行實地研學實踐活動,觀賞各種鳥類,暢享古村魅力。

  “最近,我們已經接待了10多個研學團隊,最多的一個團近100人。”肖家山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余世勤説,“村裏人氣足了,環境好了,村民們的荷包更鼓了。”

  建村已有千餘年歷史的肖家山村,在黨支部深入推進鄉村振興、文旅融合的帶動下,從無人問津的小山村轉變為國家3A級旅遊景區,村集體收入從2020年的13.4萬元升至2023年的86.7萬元,實現華麗蛻變。

  抓住機遇 改變面貌

  潺潺溪水穿村而過,古民居錯落有致。很難想像,眼前韻味悠長的肖家山村,在上世紀90年代滿是豬欄、牛欄,散發著刺鼻臭味,被人戲稱為“牛糞村”。

  “我們村‘九山半水半分田’,搞種植難成規模,家家戶戶不是採菇、採草藥、編織貢席,就是養豬養牛糊口,錢沒賺多少不説,村裏的環境也受到影響。”余世勤回憶。

  在村裏找不到出路,年輕人紛紛選擇外出打工、經商。如何讓村民過上好日子?村兩委一度苦苦探索。

  一個偶然的機會,小山村的發展迎來轉機。

  2012年,一份開展中國傳統村落評審認定的文件,讓余世勤得到靈感:村子周圍保留著大片原始森林,生態環境良好;明清時期的古驛道、古廊橋等古建築,為村子增添不少人文氣息。何不抓住機遇,試試發展文旅“新路子”?他立即開始蒐集準備申報材料。

  想法一齣,卻受到不少揶揄:“鄉道改線後,你們村就是個‘死角’,班車都不從你們村經過了,沒人去的村子怎麼能申請上?”

  “那就讓我們‘陪陪跑’吧。”余世勤抱著試一試的心態,遞交了申報材料。出人意料的是,“陪跑”的肖家山村,憑藉濃厚的歷史文化底蘊成功入選首批“中國傳統村落”,這讓村幹部振奮不已。

  結合傳統村落保護規劃,全村上下開始轉型升級“總動員”:村幹部引導村民拆除牛欄豬欄,成立村民理事會;動員村民出工出力,整治人居環境;遵循“修舊如舊”原則,修繕水尾廊橋、古驛道等,保留青瓦白墻的古樸形態……支部帶頭下,肖家山村的變化悄然發生,鄉村面貌煥然一新。

  此外,肖家山村還做足綠色文章,牽頭成立合作社,林下套種金線蓮,年産金線蓮種苗16萬袋,累計帶動周邊50余名村民就業,先後獲評省級鄉村治理示範村、省級鄉村振興示範村。

  “現在村子乾淨了,變美了,來玩的人也多了。我冬天賣米果,夏天賣仙草,一天能賣二三十碗仙草凍。”在村尾賣仙草凍的阿婆陳春軒笑著説。

  文化賦能 為村鑄魂

  冬日圍爐煮茶,夏日簪花漂漆扇……眼下,肖家山有藝術創作、生態觀鳥、兒童遊樂等多種文旅業態,遊客們紛至遝來。

  多年來,肖家山村黨支部領辦成立生態旅遊公司,新建遊客接待中心、懸索橋等旅遊設施,盤活閒置房屋,打造民宿等附加産業,並注重村企合作,招聘鄉村振興合夥人,引入運營團隊,開發露營、DIY手工製作等業務,舉辦“觀鳥露營節”等特色文旅活動,促進村集體增收。

  “發展鄉村旅遊,要有當地特色、文化內涵,才能長久地吸引遊客。”余世勤深知,鄉村振興既要塑形,更要鑄魂。

  於是,村裏邀請肖家山村走出的能人,文旅部中國社會藝術協會副主席、中央財經大學畫院執行院長余潤德返鄉指導。“我們不僅要美化環境,更要在村裏植入美育、人文的氛圍,讓更多人了解鄉村文化內涵。”余潤德堅持用藝術“點亮”古村,提出“美育鄉建,藝術肖家山”的發展方向,指導建設美術館和美育研學基地,並捐贈書畫藝術作品。

  同時,肖家山村還引入廈門大學藝術學院、中國傳媒大學陽明書院和福建省環境藝術設計協會等學術資源,建立寫生實踐基地,推動古村落與藝術文化深度融合。如今,每年都有許多學生和書畫愛好者到肖家山研學、采風創作。

  文化賦能鄉村振興。肖家山村還建設非遺館、非遺傳習所,活態傳承省級非遺肖家山鋦瓷技藝、縣級非遺肖家山貢席製作技藝,讓非遺文化滋養千年古村;開展“肖家山青年之家”創意設計大賽,設計獨具特色的“青年之家”民宿,煥發青春活力。

  人才回鄉 助力振興

  晨曦初露,村頭余家土菜館的負責人余明嘴裏發出咕咕聲,拿著稻穀和玉米喂雞,他的兒子余元文穿著圍裙,在廚房裏忙活著。

  “前天,廈門的回頭客説要來肖家山自駕遊,訂了今天中午的3桌飯菜,還要買3隻土雞帶回去。”在外學廚多年的余元文,2023年跟著在廣州經商的父親一同回村,開起了小餐館。“這些年村裏變化很大,聽到大家誇肖家山,我覺得很自豪。”

  鄉村振興,關鍵在人。近年來,肖家山村黨支部積極實施“人才回引”工程,引導和鼓勵高校畢業生、創業能人回村工作、創業,讓“人才回流”代替“人才外流”,助力鄉村發展。

  “原本想在外闖蕩,余世勤書記跟我溝通後,我心中有了回村的念頭,畢竟從小在這裡長大,希望可以盡一份力。”返鄉大學生余必坤此前在廈門工作,2022年初,他響應家鄉呼喚,回鄉擔任肖家山村委委員,壯大村兩委力量。2024年5月,余必坤外出考察後,在肖家山推出了簪花、漆扇等業務,還招聘本村村民經營“雲上小院”民宿。“簪花跟我們古村很契合,活動推出後,一天最多吸引80多人。後續我們還會推出其他活動,助力村集體和村民增收。”余必坤説。

  “這幾年,我們分類建立産業發展等五類在外人才庫。我們將繼續搭好平臺,利用‘情感紐帶’招賢納士。”胡坊鎮黨委組織委員劉虹説。

  留住根,注入魂,吸引人。如今的肖家山村,正逐步將“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美好願景變成現實。(記者 羅昱倫 通訊員 雷玉平)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