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原創    |   老外在福建   |    直觀中國    |    融播報    |   福建好故事   |    特色産業    |   熱點專題 
三明建寧發展林下經濟 走出村美民富新路子
2024-10-18 10:23:51來源:福建日報編輯:鄭艷靈責編:尹小兵

  原標題:建寧縣均口鎮官常村通過利用森林資源,發展林下經濟,走出了一條村美民富的新路子 靠山吃山的“新滋味”

  守著青山,卻“人往外走,錢沒處來”,這曾是三明市建寧縣均口鎮官常村的真實寫照。如今,通過利用森林資源,發展林下經濟,踐行大食物觀,官常村走出了一條獨特的生態發展新路子,村民的日子越過越紅火。

  近日,記者走進官常村,深入感受這一高山村落的轉型蝶變之路。

  從“砍樹致富”到“林下生金”

  官常村曾經富過。靠著山上豐富的林木、毛竹資源,20世紀80年代,官常村有1000多人從事林木相關工作,村集體年收入在100萬至300萬元之間,村裏單餐館就開了5家,每天座無虛席。

  2000年後,林木市場下行。與此同時,建寧縣全域禁伐闊葉林。村民們的財路斷了。

  官常村海拔在670米至1000米之間,離城區1小時車程,村裏可供種植的土地面積有限。“樹不能砍以後,村子像泄了氣的皮球,年輕人都往外走,1000余人的村,只剩下了百來口人。山林失管、土地拋荒的問題也不小。”官常村黨支部書記揭福球告訴記者,很長一段時間裏,村集體收入只能依靠2萬多畝的竹山、小水電站分紅和煙葉種植,村裏想修路、修渠,卻都拿不出資金。

  2018年,揭福球回村上任,想帶領大家把村子發展起來。當年,村裏黨員帶領村民一起種植茭白,但以失敗告終。“我們沒技術啊。”他吸取教訓,“再急,盲目發展也要不得。”

  為更好地發展村級經濟,提升鄉村建設水準,2021年,建寧縣組織5名村書記到浙江杭州、安吉等地學習“千萬工程”的先進做法,揭福球位列其中。他還和村裏的幹部一起走訪周邊縣市,參觀學習。

  “學了一圈,覺得林下經濟適合我們村,而且要以合作社的形式來發展。”揭福球説。2023年底,官常村以黨支部領辦、村裏出資100萬元、村民入股40萬元的形式成立三明市建寧縣行雲流水農業專業合作社,要把村裏的林下空間變成“致富空間”。

  靈芝、仙草、金線蓮、鐵皮石斛、黃精……種什麼好呢?

  官常村選擇了靈芝。村裏林地土壤肥沃,早晚溫差大,空氣品質好,很適宜倣野生靈芝生長。同時,靈芝種植一年可采收,一年採兩季,種植一次採3至5年,能較快地讓村民看到實實在在的收益。

  2024年,在林業部門的資金補助和技術指導下,官常村流轉500畝林地,正式開始種植靈芝。

  “當前已産出2000多公斤,10月份還能采收一次,到第二年和第三年是采收高峰期,可達到年産1萬多公斤。”揭福球告訴記者,村民不僅能通過賣靈芝賺錢,在種植和采收季,還能上山打工賺一份工資。

  “我入了股,也負責靈芝管理工作,每天上竹林裏巡護,查看靈芝生長情況。”村民揭炳華年底有分紅,每月有工資,平時有空還在城裏開貨車跑運輸,收入很可觀。

  靈芝屬於名貴藥材,曬乾的成品每公斤市場價在760元至900元之間,深加工産品價格更高。為了提高經濟價值,官常村的靈芝收穫後,會運往龍岩市武平縣進行靈芝茶加工。“我們正計劃在鎮裏引進生産線,以後自己加工産品。”揭福球介紹,目前,村裏已註冊“官常”商標,設計多款靈芝茶包裝。

  從山上“刨金”到田裏“種財”

  除了靈芝種植和深加工,官常村還整合土地,建設高山優質水稻實驗種植基地。

  “當地海拔高、氣候溫差大,適合優質稻的種植。”均口鎮農技站幹部陳永亮介紹,該基地主要種植明1優臻佔,這一品種連續兩年獲福建省米質金獎,品質高、口感好,每公斤售價30元,深受市場歡迎。

  此前,由於人口外流,官常村田地拋荒了不少。如今,合作社統一生産、管理、銷售,土地發揮出更大價值。合作社向農戶租田地,再雇傭農戶種植,增加村民收入。

  “我在合作社入了2股,農忙時還在村裏開農用機,每畝有130元的收入。”村民張永福自己有一台多功能農用機,原來要到其他鎮裏找活兒,現在在家門口就有活幹。

  “田裏還投放了100多公斤稻花魚苗。”揭福球介紹,“以稻養魚,以魚促稻”的生態互利模式下,稻田能夠為魚類提供良好的生長環境和天然餌料,而魚類以稻田裏的蟲子和雜草為食,既能減輕蟲害和草害,産出的魚糞又可作為田間肥料。此外,魚兒游動翻動泥土,促進肥料分解,增加水中的氧氣,有利於水稻生長。

  目前,官常村村集體收入多點開花,達到50多萬元。

  “官常村黨支部領辦合作社,發展林下經濟、生態農業的做法很值得在鎮裏推廣。”均口鎮黨委書記王銀河説。均口鎮現有13村、1社區,其中一半以上屬於高山村落,發展路子有限。今年以來,均口鎮以官常村為試點,探索“黨支部+合作社+農戶+基地”的高山村特色種養模式,因地制宜發展林下靈芝、中草藥種植及高山優質稻、冷水稻花魚、竹蓀等特色種養,同時註冊高山特色品牌,通過線上線下多渠道推廣行銷,全面增加産品收益,促進村民村集體經濟雙增收。

  “下一步,我們要把官常村豐富的森林資源更充分地利用起來,構建‘林種、林養、林遊、研學、康養’新模式,吸引更多人返鄉,讓村子更美、村民更富。”揭福球説。(記者 馬丹鳳 通訊員 陳震)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