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原創    |   老外在福建   |    直觀中國    |    融播報    |   福建好故事   |    特色産業    |   熱點專題 
泉州市工業經濟30條措施發佈
2024-10-18 10:42:42來源:泉州晚報編輯:鄭艷靈責編:尹小兵

  原標題:紓困解難穩增長 我市工業經濟30條措施發佈

  工業經濟是穩定經濟大盤的“壓艙石”。記者從市工信局獲悉,日前,市人民政府辦公室出臺《關於工業經濟“抓項目、促對接、穩增長”系列措施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推出工業經濟穩增長12條措施,紡織鞋服、建材家居、機械裝備、健康食品等領域18條行業措施,聚焦當前企業紓困解難、穩定預期,又著眼今後工業平穩增長、品質提升。

  工業經濟穩增長12條措施

  力爭全年新增規上工業企業650家

  在工業經濟穩增長12條措施中,《通知》鼓勵各縣(市、區)圍繞全年增長目標晾曬比拼、比學趕超,對前3名縣(市、區)分別給予100萬元、60萬元、40萬元獎勵。

  優化企業辦電服務。《通知》指出,對企業報裝用電的配套電力設施建設及配套土建工程等,提供設備租賃、以租代售和融資租賃等多種模式服務,實現工業企業首期辦電成本減輕70%以上。為企業提供配套電力設施的安裝、運維、搶修全過程服務,實現施工週期壓降40%以上。

  《通知》提出,實行階段性氣價優惠政策。2024年10月1日起至12月31日期間,對省級以上專精特新企業、全市增資擴産百強企業,累計總用氣量較去年同期相比增長的部分,給予氣價優惠0.2元/立方米;對鍋爐污染整治工業用戶,給予氣價優惠0.1元/立方米。

  在加快智慧成套設備推廣應用方面,落實省級技術改造項目融資專項政策,用好市本級1%的貼息配套政策,力爭四季度新增對接項目20個以上。加快園區項目投産,力爭年底前累計投用園區項目超60個,新建成標準化廠房及配套用房700萬平方米以上,累計投産企業800家。

  《通知》明確,開展5場以上工業産品供需對接。加大省工業企業供需對接平臺宣傳推廣力度,對通過供需對接平臺組織開展對接活動的舉辦單位,給予每場最高30萬元獎勵。開展10場行業協會對接活動,對協會舉辦供應鏈對接、賽事、培訓等活動,按規模和效果給予最高不超過30萬元支持。

  同時,引導企業“小升規”。對2024年新投産納統的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規下轉規上工業企業,給予每家5萬元一次性獎勵,力爭全年新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650家。

  四大領域18條行業措施

  組織各類對接活動助企拓市場

  在紡織鞋服六條措施中,《通知》提出,組織開展3場産銷對接,包括赴浙江開展“行業對標中國行·紡織染整服裝行業專場”活動,舉辦“國潮泉州”體育賽事活動鞋服推介對接活動、“國潮泉州”連鎖服務行業職業裝推介對接活動。舉辦7場技術成果對接,包括舉辦全省鞋業與智慧裝備“手拉手”供需對接活動、服裝新質生産力培育系列活動、“國潮泉州”紡織服裝3D設計分享會等。

  同時,培育職業裝品牌企業。對首次獲評“中國職業裝十大領軍企業”的企業,給予每家10萬元獎勵。《通知》明確,對首次獲得特種勞動防護安全生産標誌證書等採購方資質的,給予每家5萬元獎勵。

  在建材家居五條措施中,《通知》支持行業協會、龍頭企業舉辦“手拉手”活動,市、縣聯合開展建材家居産能對接會2場。支持企業抱團參加山東萊州、湖北麻城石材展,廣東佛山秋季陶博會和2024國際工程供應鏈發展大會暨展覽會。支持建材家居企業赴境外參加中國(印尼)建材五金及傢具展覽會等,利用展會平臺抓商機、搶訂單、拓市場。

  《通知》推出機械裝備四條措施。其中,對被評定為省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的産品,給予一次性50萬元的補助,全年指導和推薦5項以上裝備産品申報省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同時,舉辦2場智慧裝備供需對接活動。發揮福建省工業企業供需對接平臺作用,舉辦泉州智慧裝備供需對接活動,辦好2024泉州智慧裝備博覽會。

  在健康食品三條措施中,《通知》明確,引導食品企業借助抖音、京東等平臺,多形式、多渠道舉辦工廠店推介活動,年底前舉辦工廠店活動10場次以上。同時,組織5場産業賦能活動,包括2024金磚論壇歷史經典産業高品質發展專題研討會、舉辦南安北部新城預製菜沙龍活動、海峽兩岸農産品採購訂貨會、食品工藝技術交流及原料供應鏈分析活動、食品行業誠信體系培訓現場會等。

  此外,開展院所與企業技術對接。發揮香港理工大學晉江技術創新研究院下設創新食品科技研究院作用,幫助企業突破技術創新短板。爭取晉江與上海海洋大學聯合共建國家食品技術轉移中心。(融媒體記者 黃文珍 通訊員 黃鷺)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