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原創    |   老外在福建   |    直觀中國    |    融播報    |   福建好故事   |    特色産業    |   熱點專題 
漳州東山:美麗“蝶島”全域蝶變
2024-10-30 09:52:31來源:福建日報編輯:鄭艷靈責編:尹小兵

  原標題:東山:美麗“蝶島”全域蝶變

漳州東山:美麗“蝶島”全域蝶變

航拍東山島開海千帆齊發盛景。 歐東茵 攝

漳州東山:美麗“蝶島”全域蝶變

東山漁港魚躍人歡,迎來收穫季。 朱少文 攝

漳州東山:美麗“蝶島”全域蝶變

頂上村的墻繪充滿海洋氣息。(資料圖片)

漳州東山:美麗“蝶島”全域蝶變

磁窯村夜景(資料圖片)

漳州東山:美麗“蝶島”全域蝶變

鳥瞰康美鎮東沈村彩蝶灣。(資料圖片)

  10月15日至1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考察時指出,強化鄉村全面振興與新型城鎮化有機結合,加快城鄉融合發展步伐。同時也指出,扭住建設機制活、産業優、百姓富、生態美的新福建目標不放鬆,一張藍圖繪到底,繼續在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上取得更大進步。

  天藍水碧海灣美、沙白林綠島礁奇,是東山島的真實寫照。

  作為鑲嵌在福建最南部的一顆海上明珠,多年來,東山縣持續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堅持城鄉融合發展,圍繞創建“國際旅遊島”,全面推進文旅經濟、海洋經濟建設發展各項工作,走出一條具有濱海特色的全面全域鄉村振興之路。

  漁旅融合 走出海島富民路

  東山是福建省第二大海島縣,曼妙的海岸線在這裡畫出一個蝶形的海島,故有“蝶島”之譽。

  靠山吃山,靠海吃海!

  霜降過後,略顯涼意。當清晨的第一縷陽光通過海平面直接照射到前樓鎮頂上村時,勤勞的漁民已經開始了新一天的工作。不遠處的小漁船上,夫妻倆正忙著收起淩晨撒下的漁網,捕撈上岸的魚和蟹由女人拿到市場上販賣,男人則負責清理漁網和補網。

  這種“漁村晨曦”的景象被畫家繪在頂上村118街區民房上,成為一道海味十足的風景線。

  頂上村,位於前樓鎮西南角,處於西埔灣與詔安灣之間,以夫妻船討海、海蠣吊養、海産養殖為主産業,是一個傳統的小漁村。

  近年來,借助東山縣發展全域旅遊、創建“國際旅遊島”的契機,在發展傳統漁業的同時,頂上村以鄉村振興為抓手,下足“漁旅”功夫,對村道兩側立面及老舊房子進行改造提升,墻繪作品展現漁民勤勞勇敢和對生活的熱愛,打造成濱海漁村特色街區。

  築巢引鳳至,花香蝶自來。通過盤活村民閒置房屋、發展漁業休閒遊,頂上村的旅遊業日漸火爆,同時也輻射帶動了周邊服務産業發展,釋放了住宿、餐飲等消費需求的巨大潛力,不少漁民吃上了“旅遊飯”,逐步形成漁旅結合、以漁促旅、以旅興漁的産業格局。

  “既能看到海,又能感受小漁村的煙火氣,所以就選擇到頂上村經營。入住率一般在七成左右,節假日基本上都是滿房。”入駐頂上村的拾光民宿經營者陳平對漁旅前景信心滿滿。

  紛至遝來的遊客及爭相落戶的民宿,激活了這個傳統小漁村,為發展鄉村旅遊帶來了新機遇。

  從傳統漁村到漁旅融合,頂上村並不是孤例。

  陳城鎮澳角村,也是遠近聞名的傳統漁村,不同的是,這個漁村以遠洋捕撈為主。

  澳角村位於東山島東南隅,三面環海,風光秀麗。村莊前後,南北兩個月牙形海灣,鳥瞰呈“X”形美景,因此被譽為“行走在大海上的村莊”。

  走在村中,一幢幢漂亮的小別墅,市場、學校、幼兒園、籃球場、老人活動中心等設施相配套,綠樹環繞、整潔優美。

  改革開放前期,澳角村是名副其實的窮鄉僻壤,是個“三不起漁村”——報紙訂不起、電話費交不起、煤油燈點不起。

  但勤勞的澳角人緊抓改革開放契機,艱苦奮鬥,自建了澳角漁港,並致力發展大型鋼質漁船以替代中小型木船,漁業生産得到發展,村民生活條件得到改善,隨後建設民宿電商一條街,念好“五海”産業致富經,推動海洋捕撈、海水養殖、海産品加工與海景民宿、海鮮電商協同發展,實現傳統漁業“觸網升級”。

  在澳角村鄉村振興館,一字排開的5艘漁船模型,引起許多人的注意——“60年代竹排、70年代大橈船、80年代排船、90年代木質拖網船、現在大排量鋼質船。”

  “從一條船的變化看澳角村的發展!”陳城鎮澳角村黨委書記林華忠説,目前,全村共有110艘大馬力鋼質漁船、水産品加工企業38家、海鮮電商110多家、民宿40多家。

  脫貧致富的澳角漁民,把漁村當景區來打造,用好“海上動物園”等特色旅遊資源,提升村莊環境、建設澳角景區,拓寬鄉村旅遊、海上物業等增收渠道,發展漁家樂、海上體驗遊項目,實現聯村帶農增收,獲評“福建省金牌旅遊村”“福建省綠色生態示範村”。2023年村集體收入達到150萬元,年接待遊客超10萬人次,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5.8萬元,漁民生活蒸蒸日上。

  而在陳城鎮岐下村,海面上有一小片只有在退潮時才能露出來的小沙洲。對當地漁民而言,這種小沙洲司空見慣,但對許多外地遊客而言,卻十分神奇,被網友們稱為“魚骨沙洲”,各地遊客慕名而來,一睹其神秘的風采,成為遠近聞名的網紅打卡點。

  千百年來以漁業為主的岐下村,突然爆紅了,一年裏接待遊客10多萬人次,走上了漁旅融合發展的産業轉型之路。

  文創賦能 點亮振興新圖景

  在東山,不靠海的內陸鄉村,也有自己的蝶變密碼。

  秋日的週末,杏陳鎮磁窯村裏的瓦窯升起幾縷青煙,這個以“窯”為特色的古村落吸引了眾多遊人前來參觀體驗。

  磁窯村始建於宋朝,因古代專門燒制瓷器而得名,相傳宋代時建有8條窯爐,燒制的青釉瓷器産品銷往海內外,磁窯村因此得名。時至今日,村中依舊隨處可見瓦罐、瓷器的碎片。昔日芳華雖已去,卻給磁窯村留下難以磨滅的印記和寶貴的宋窯文化資源。

  “村頭的小山頭上,還能找到當年村中留存下來的古窯遺址。”磁窯村黨支部書記、村主任曾鎮文介紹説。

  古窯址能否煥發新活力?

  幾年前,磁窯村啟動窯山公園項目建設,在後壁山、後勞山山腳開路,用舊石條鋪設了健康步道,沿著步道先後建成古榕講壇、百草園、倣古龍窯、宋窯展示館等項目。如今,這裡已成為一個集休閒、健身、觀景、遊憩、文創于一體的生態公園。在這裡,遊客除了能欣賞南宋青瓷,感受千年古窯文化之外,還可以親手體驗製作陶瓷的樂趣。

  同樣是古村落,樟塘鎮南埔村更是在古厝與文創之間,找到了更佳的融合點。

  南埔村有50多座古厝,既有華僑風情,又有閩南海洋元素,年代最遠的可追溯至清代,而且又是著名的愛國華僑謝聯棠的故鄉,人文底蘊深厚。

  古厝是傳統村落最基本的空間組成單元,是傳承文明的重要載體。然而歷經歲月滄桑,不少古厝變得破敗不堪,如何改造修繕古厝、延續村落文脈,成了南埔村鄉村振興中的一個新命題。

  南埔村黨總支原書記謝建安自小就愛舞文弄墨,退休後在家裏開闢“鄉村書畫室”,沒想到吸引了許多文藝青年,每逢週末,工作室裏總是特別熱鬧。

  這個現象給現任村“兩委”帶來啟發!

  於是南埔村“兩委”發動23戶村民,以每年每平方米40元的租金將自家古厝委託給村委會集中管理,再對村中巷道、村居和廣場實施硬化、綠化和美化,村容村貌煥然一新。

  去年,南埔村在江湖上發出“英雄令”——開展古厝認領模式,5年免租返利給文創客,開發“謝謝裏”文創小村。

  “南埔村的村民以謝姓為主,參考《周禮》‘五家為鄰,五鄰為裏’的記載,將文化小村取名‘謝謝裏’。”南埔村黨總支書記謝桂妹説。通過網絡平臺的傳播,“英雄令”傳遍大江南北,很快就吸引了五湖四海的文藝青年,共有300多名創客前來報名。

  書畫室、咖啡廳、茶室、文創工作室……村裏挑選了15名創客,認領23戶村民的老厝。

  回歸桑梓的“臺二代”林盛章開設“台北蝴蝶美術工作室”,成為首批入駐的文創客;鄉賢陳孝鍵從福州舉家遷回村裏,創辦了古美術藝術空間;鄉賢阮鵬展投資打造“南薰小苑”休閒基地,成為網紅打卡點……一座座古厝化身為古琴室、咖啡屋、書法創作基地等,讓鄉村振興“力更足”。

  “讓更多年輕人了解東山。”來到“謝謝裏”的創客岳響是個自媒體人,他組織團隊對周圍村莊的生態文化體系進行調查和視頻推廣,設計“尋找石敢當”“古厝精品遊”“傳統小吃遊”等線路,很受一些青年學生的歡迎。

  因地制宜,各美其美!

  在毗鄰的湖尾村,至今小山坡上還遺留著當年東山保衛戰的許多碉堡坑道等戰地工事。

  當地結合富美鄉村建設,以“戰地文化”為主題,修復整理山上的“碉堡坑道”,建設一個既能現場體驗,又能聽史聆教的戰地文化園,與金鑾灣畔的海灣公園遙相呼應,成為東山島又一紅色旅遊風景線。

  而在不遠處的港西村,村民能人林華彪、林松峰通過“村企聯姻”,利用村後的荒山建起了“中馳生態山莊”,發展鄉村旅遊,遊客紛至遝來,村民在“家門口”實現就業。這個曾經偏僻靜謐的小村落,如今蛻變成群眾和遊客爭先打卡的網紅村,實現以旅促農、以旅富農,走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鄉村振興高速路。

  像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

  東山縣農業農村局局長蔡燕忠説,近年來,東山縣持續推廣“三資增值”“漁旅融合”“紅色物業”“集體帶富”模式,以優勢資源為牽引,開發鄉宿、鄉遊、鄉購等體驗項目,推行“支部+企業+合作社”等合作形式,打造出特色民宿91家、作坊體驗區6個、咖啡廳1家,2023年全縣所有行政村集體經濟收入均超過20萬元,超50萬元的村達31個,超百萬元的村達22個。

  城鄉一體 繪就和美幸福島

  城與鄉,曾經是很遙遠的距離。如今,它們正“雙向奔赴”,在協調、融合中實現高品質發展。

  東山歷來重視城鄉融合發展,突出“一島一城市”“一島一景區”,科學謀劃“縣域統籌、以城帶鄉、城鄉融合、一體推進”的空間佈局,堅持陸海統籌、城鄉一體原則,因地制宜編制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城鄉建築景觀風貌導則,完善“兩統籌兩統管”機制,形成“一軸、兩帶、六區、多點”的建設藍圖,全面提升海島景觀風貌,打造全島規劃一張圖,推進城鄉一體化。

  “啪嗒”,夜幕降臨,隨著燃氣灶的火苗燃起,樟塘鎮樟塘村村民張錦坤家開始準備晚餐了。

  “很方便,和城市的居民一樣了!”張錦坤高興地説,自從通上天然氣,做飯洗澡都很方便,重點還能省錢,現在的農村生活越來越好。

  “瓶改管”,用上管道天然氣,是城區居民家的標配,在多年前的東山縣,管道天然氣就開始向農村延伸,目前東山縣7個鄉鎮主幹道已經完成天然氣管網全覆蓋,南埔村、湖尾村、康美村、東沈村等10多個農村通上了天然氣。

  規劃管控一張圖、公共服務一張網、産業發展一盤棋。東山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矢志破浪堅定前行。

  走入東山智慧水務中心,長達10米的大螢幕上,全縣水務信息都匯聚在這裡,數據不斷跳動實時更新中。

  “東山是海島縣,淡水資源極為匱乏。”福建水投集團東山水務有限公司董事長王舜添説,歷屆縣委、縣政府堅持城鄉統籌、全域覆蓋,2011年在全省率先實現城鄉供水一體化,並探索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農村供水管理方法,城鄉供水實現“同網同質同價同服務”。

  下垵是東山縣最偏遠的一個自然村,只有30多戶,離村部陳城鎮岐下村還有4公里長的山路,翻山越嶺,多年沒有通自來水。為了能讓這個自然村也用上自來水,幾年前,東山縣專門鋪設管道、建設多個提升泵站,下垵成為東山最後一個用上自來水的自然村。“現在螢幕上能清晰看到下垵自然村實時用水情況。”王舜添説,“剛才下垵泵站亮燈工作了,説明有村民在用水了。”

  “堅持同質同網,聚力從‘一張藍圖’轉化‘一幅實景’。”東山縣委主要負責人説。

  如今,在“一張藍圖”的指引下,東山縣一體貫通、推動落實。基礎設施注重構建城鄉一體化“五張網”,建成“一廊道三林區”,打造美麗鄉村景觀帶3條、“綠盈鄉村”55個,構建全島綠化一張網。

  成立環境集團,對城鄉環境衛生實行市場化運營、精細化管理,城鄉垃圾實現當天“村收集、鎮監管、縣轉運處理”;建成4個污水處理廠、16座污水提升泵站和133.6公里的全島污水管網收集系統,實現城鄉污水收集處理全覆蓋;建成“一環兩橫三縱”公路網,在全省率先實現“村村通公路”“村村通公交”……

  隨著城鄉一體化的推進,城鄉差距日益縮小,走進海島的遊客,根本分不出哪是城、哪是鄉。

  城鄉一體化的推進,加快了全域旅遊的發展,如今的東山已成為中國優秀旅遊縣、中國最美旅遊特色小城、福建省最佳旅遊目的地,文旅漁旅深度融合,旅遊呈現出欣欣向榮的景象。2023年,全縣遊客數達856.9萬人次,旅遊收入突破100億元。

  如今的東山縣,正抓住這難得的歷史機遇,致力發揮海島優勢,全面推進文旅經濟、海洋經濟建設發展各項工作,謀劃建設世界貝殼文化産業園、婚紗照攝影目的地、深遠海養殖及捕撈基地、水上運動體驗中心、休閒康養産業基地等,爭創“國際旅遊島”,推動鄉村全面振興。(記者 潘園園 蕭鎮平 見習記者 張子言 通訊員 歐東茵)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