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永春激發蘆柑産業鏈條活力,賦能鄉村振興 顆顆甜蜜果 串起致富路
遊客在果園體驗蘆柑採摘樂趣。 陳志鵬 攝
永春猛虎山上的217株蘆柑樹今年70周歲了。眼下它們正迎來收穫季,纍纍碩果綴滿枝頭。
1954年,愛國僑領尤揚祖在故鄉永春親手種下240株蘆柑樹,從此有了真正意義上的永春蘆柑。令人欣慰的是,這些蘆柑樹如今尚有217株生生不息、枝繁葉茂。目前永春全縣有超12萬畝的蘆柑種植園,皆尊猛虎山為“永春蘆柑的發祥地”。
今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考察時強調,“在鄉村振興、共同富裕的道路上一往無前”。
農民增收致富、縣域經濟壯大、一二三産融合發展……一個個蘆柑引發的鄉村振興連鎖反應,持續在永春發酵。
“黃果果”變“金果果”
11月末,正是永春柑農辛苦一年後最期盼的豐收時節。
海拔600多米的猛虎山上,650畝的猛虎柑桔場裏,工人們正爭分奪秒忙採摘。這片果園年産蘆柑2000多噸,産值800萬元。
“采收季節,我們招收附近的村民當採摘工人。”高級農藝師潘建錚告訴記者,前來採摘的很大一部分都是無法出門務工的老人,讓他們在家門口就能有一份收入。
永春歷史上並沒有蘆柑栽培記載。直到1953年,年逾花甲的尤揚祖攀援“天馬”、跋涉“北硿”、徒步“猛虎”,勘察地形後,最終選擇先在猛虎山開荒,于1954年種上大片蘆柑樹,開啟永春山地成片規模種植蘆柑的歷史。
此後,在全縣的精心培育和推動下,永春蘆柑很快紮根發展和推廣種植。1977年,永春蘆柑種植面積達到8400畝,産量達3956噸,雙雙躍居福建省首位。
永春蘆柑雖好,但靠種植致富並不容易。“蘆柑樹一般種植3到5年後開始結果,6年才進入豐産期,規模種植對農民來説壓力比較大,也有一定的風險。”永春縣柑桔同業公會會長劉光淮説,以前農民往往各自經營,收益並不算高。
近年來,永春適時抓住機遇引入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專業大戶和家庭農場等農業經營主體來參與管理,帶領農民統一種植、統一銷售。永春縣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説,原來大家各種各的、各賣各的、無人管的“野蠻生長”狀態被改變了,更有利於集中力量形成産業化規模化現代化經營。
從零散經營到抱團取暖,有“龍頭”帶領,農民更有信心和底氣,越來越多人參與到種植隊伍中。目前,永春全縣蘆柑種植總面積超12萬畝,規模居全國首位,年産蘆柑28萬噸,農民每年從中獲得純收入超過3億元。
除此之外,以永春蘆柑為支撐的運輸業、紙箱包裝業、塑膠加工業、農資服務業、農副産品加工業等,創造出數萬個工作機會,成為永春縣域經濟的支柱産業。
向三産融合發力
尤揚祖70年前的大膽嘗試,為永春試出了“中國蘆柑之鄉”的美譽,永春蘆柑更是獲評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産品。在2024年中國果品區域公用品牌價值評估中,永春蘆柑品牌價值躍升至49.64億元,創下歷史新高,也是福建省上榜果品中品牌價值最高的。
劉光淮介紹,如今永春蘆柑暢銷全國各地,並且遠銷全球30多個國家和地區。2023-2024産季出口量達5.7萬噸,熱銷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度尼西亞等共建“一帶一路”國家。業內人士預測,2024-2025産季出口量將突破6萬噸。值得一提的是,永春蘆柑還是福建省首個出口創匯突破1億美元的農産品。
近年來,永春不斷壯大無病毒苗木培育,投資2000多萬元建成華東南品種最齊全、福建省規模最大的無病毒苗木繁育場,使蘆柑的樹體壽命增長到35~40年,産量提高20%~30%,這些改良版苗木以及病蟲害防治經驗等,已經作為核心技術廣泛向外輸出。
如今,越來越多地區引種蘆柑,市場被逐步細分,永春蘆柑該如何持續搶佔市場?
永春蘆柑天馬示範基地負責人、高級農藝師張生才表示,必須要投入更多科技力量,種出更多優質果實,實現從“量變”到“質變”。
前不久,華中農業大學與永春縣農業農村局簽訂永春蘆柑專用肥開發技術成果推廣框架協議。華中農業大學教授胡承孝説,希望通過政産學研合作,培養更多産業大戶和科技牛人,為永春蘆柑産業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和市場競爭力提供高端智力支撐。
近年來,永春不僅引進了國際先進的寬皮蘆柑生産線,開啟蘆柑衍生産品的研發和製作,拉長産業鏈條,提升蘆柑附加值,實現效益最大化,還引導蘆柑種植從生産銷售向觀光旅遊等多元化發展。
連續多年舉辦蘆柑文化節,不斷擴大影響力,讓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永春不只是一個生産蘆柑的地方,更是一個很好玩的地方。
隨著越來越多人慕名前來果園觀光打卡,永春瞄準時機,引導農民以建設現代蘆柑産業園為載體,結合自助採摘、果園觀光、親子體驗、農家樂等形式豐富果園遊內涵。此外,當地不斷提升産業鏈條緊密度和組織化程度,引進有實力、專業化的團隊,進行生産要素整合,統一標準、形成規範,持續提升經營管理水準,打造鄉村旅遊品牌。(見習記者 湯海波 通訊員 蘇福彬 顏彩虹 顏巧輝)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