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追風逐電 藍海掘綠能
整裝待發的海上風電機組
三峽海上風電國際産業園內一家企業在生産風力發電機組。
從海邊荒灘崛起的風電産業園(福清市委宣傳部供圖)
建設中的海上風電機組(福清市委宣傳部供圖)
在福清生産的風電葉片準備出口英國。
核心提示
冬日,海風呼嘯,福建尤其猛烈。
受台灣海峽“狹管效應”影響,福建沿海全年7級以上大風天數達100多天,“海邊風大”的印象深入人心。
這是大自然賦予的資源稟賦,是受其限制故步自封,還是加以利用乘風而起,關鍵在於主政者的智慧與魄力。
1994年,福州市委、市政府出臺《關於建設“海上福州”的意見》,吹響了“向海進軍”的號角。隨著科技進步,對海風資源的運用從設想變為現實。2015年開始,被全國首屈一指的海風資源吸引,央企三峽集團在福清投資建設福建三峽海上風電國際産業園。這是我國首個全産業鏈海上風電産業園。
如今,海上風電成為建設“海上福州”的新亮點、新動能。
11月,2024世界航海裝備大會在福州舉行,同期舉辦第二屆中國海洋裝備博覽會等活動。海上風電是會場和展館內外的熱門詞語——在海上風電供應鏈高品質發展專題報告會上,專家學者齊聚一堂,熱烈研討;在福建館,海上風電展區備受矚目,全面展示了産業鏈上下游企業合作共贏的豐碩成果。
海上風電發展勢頭迅猛。記者從福清市工信局獲悉,2023年,福建三峽海上風電國際産業園規上工業産值突破50億元,同比增長186%,今年繼續保持增長勢頭,一個百億級新興産業正在崛起。
從長江到東海
央企來福清“追風”
11月15日,第二屆中國海洋裝備博覽會在福州開幕,吸引了752家單位參展交流。福建館設置了四大展區,其中海上風電展區匯聚産業鏈上下游企業,由三峽集團擔當“鏈長”。
這緣于三峽集團與福建的戰略合作。
因三峽工程而生的三峽集團,經過多年發展,成為我國領先的清潔能源集團。從滔滔長江到遼闊東海,三峽集團極為看重的,是福建的優質海風資源——近海年平均風速為每秒8米至9米,海上風電年均利用小時在3500小時以上。
2015年6月,三峽集團與福建省政府簽署戰略合作協議,確立了“從長江走向海洋,做海上風電引領者”和“從福建走向世界,讓中國裝備全球”兩大目標,開啟“海上風電場+海上風電産業園”建設。
這場合作背後,有著深刻的歷史背景和鮮明的時代印記。
自“海上福州”戰略構想提出以來,歷屆福州市委、市政府一任接著一任幹,一張藍圖繪到底,30年來,始終朝著“向海進軍”的方向奮進。發展海上風電,是重要的涉海産業突破口。
與此同時,隨著全球能源轉型加速推進,海上風電正邁入前所未有的高速發展新時代。2024世界航海裝備大會期間,中國工程院院士趙振業表示,海上風電優勢顯著,又是一種可再生清潔能源,具備規模化開發條件、商業化發展前景。
在海上風電展區,記者看到,一排潔白的風車筆直挺立,吸引觀展嘉賓紛紛拍照打卡。而在蔚藍大海,“實景畫面”更為壯觀——
站在福清市沙埔鎮的牛頭尾碼頭,遠眺西北側興化灣的遼闊海域,一碧萬頃的海面上矗立著59座風機,長長的葉片在海風中徐徐轉動。這是三峽集團佈局的福清興化灣海上風電場,總裝機容量357.4兆瓦,自投産以來,累計發電超52億千瓦時,相當於減少燃煤消耗約157萬噸,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約383萬噸。
除了源源不斷輸送“綠電”,這片海上風電場還有一個十分關鍵的作用——作為世界上首個大容量風機的“奧林匹克賽場”,為福建三峽海上風電國際産業園遴選出最有發展實力和潛力的主機廠商。
“好的海風資源,就要用好的機組。”福建三峽海上風電國際産業園運營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盛雷介紹,2017年,三峽集團福清興化灣海上風電場項目一期啟動時,吸引國內外8家知名風機廠商生産的14台5兆瓦及以上風電機組同臺競技,包括金風科技、東方電氣、GE等主流廠家。
如今,在這場海上競技中脫穎而出的金風科技、東方電氣等佼佼者,已經成為産業園的骨幹企業。
創新不止步
大國重器“福州造”
海洋佔據地球總面積的70%以上。在全球能源轉型的潮流中,海上風電因具有資源豐富、發電利用小時數高、不佔用土地資源、不消耗水資源和適宜大規模開發等特點,是重要發展方向。
在2017年以前,歐洲是海上風電的領跑者。當時,歐洲海上風電裝機容量佔全球的88%,首臺8兆瓦風電機組已在海上並網,並準備大規模安裝6兆瓦以上大容量機組,而我國裝機容量僅佔11%,且國內主流的海上風電機組容量還停留在5兆瓦以下。
這是一塊必須補齊的短板。“高端風電裝備製造能力是海洋強國的主要標誌之一。”中國工程院院士趙振業説。
面對差距,落地福建三峽海上風電國際産業園的領軍企業迎難而上,矢志創新,涌現出突破性科技成果,創造了從“跟跑”到“並跑”再到“領跑”的歷史性跨越。
金風科技是全球風電領域重要的整機龍頭之一。2022年11月23日,由三峽集團與金風科技聯合研製的16兆瓦海上風電機組在園區下線。當時,該機組是全球範圍內單機容量最大、葉輪直徑最大、單位兆瓦重量最輕的風電機組,標誌著我國海上風電大容量機組在高端裝備製造能力上實現重要突破,達到國際領先水準。
該機組入選“2022年度央企十大國之重器”榜單,在平潭外海的風電場率先使用,並在漳浦六鰲二期項目批量示範應用。
近年來,國內海上風電機組開發呈現大型化特點。業內人士解釋,大容量機組意味著風機在同一位置的風能利用效率更高、收益更大,而且建設投資成本、後期運維和管理成本更低。所以,大型化是海上風電降低成本的核心。
園區內的其他領軍企業,在大型化的道路上奮勇爭先。
今年10月,26兆瓦級海上風力發電機組在園區內的東方電氣風電(福建)有限公司生産基地下線。這是目前全球單機容量最大、葉輪直徑最大的海上風電機組,也是我國風電裝備全産業鏈技術快速進步的最新成果。該機組由3萬餘個零部件組成,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産權,首次實現海上風力發電機組零部件100%國産化。
機組容量超過20兆瓦,讓東方電氣風電股份有限公司科技信息部副部長趙迪十分感慨。他介紹,2010年他剛參加工作時,海上風電機組最大單機容量還停留在2兆瓦以下。為了攀上26兆瓦的高峰,趙迪和同事歷經16個月的努力,不斷攻克産品規劃、概念設計、部件試製、總裝配等環節的諸多技術難題,經過一次次試驗、一項項對比、一個個攻關,終於成功“登頂”。
26兆瓦海上風電機組輪轂中心高度185米,相當於63層居民樓高,葉輪直徑超過310米,掃風面積達7.7萬平方米,相當於10.5個標準足球場。在年平均每秒10米的風速下,單臺機組每年可輸出1億千瓦時清潔電能,滿足5.5萬戶普通家庭一年生活用電。
自福建三峽海上風電國際産業園投産以來,已陸續下線我國自主研發的6.7兆瓦、8兆瓦、10兆瓦、13兆瓦、13.6兆瓦、16兆瓦、18兆瓦、26兆瓦風機,連續刷新世界紀錄。
10月12日,東方電氣海上風電研發中心揭牌儀式在福州舉行,打造頂層研發平臺和原創技術策源地。“未來,可以看到更多東方電氣的首臺套設備從福清下線。”東方電氣風電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其君説。
荒灘變園區
集聚風電全鏈條
海上風電是典型的鏈條式産業。風電機組大型化持續突破的背後,是福建三峽海上風電國際産業園的全鏈條共振。
走進園區,一張並不算老的照片,卻讓人十分感慨:2016年,三峽集團代表第一次到園區選址落地的福清江陰考察時,照片畫面上只有一片荒蕪的海灘、沙地。
該園區總投資約40億元,佔地1000畝。作為我國首個全産業鏈海上風電産業園,雖然起步于一片荒灘,但園區對入駐企業有著嚴格的篩選標準。
“什麼樣的廠家能夠進駐,邀請哪些廠家進駐,我們前期做了無數次論證和調研。”三峽集團福建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産業集聚不光看企業數量,還要緊密上下游合作,釋放集群效應。按照“一盤棋”思想,園區對海上風電産業鏈上下游進行統籌規劃,確保不重復建設,並提供定制化廠房和相應配套,推動産業鏈加速形成。
通過海上風電場的競技、比拼,三峽集團為園區選出了一批行業“頂尖高手”。2017年7月,福建三峽海上風電國際産業園主體工程在福清開建。僅用了2年時間,園區就引進了金風科技、東方電氣、中國中車、中國水電四局、丹麥LM葉片等龍頭企業。
目前,園區入駐企業包括2家主機廠、1家電機廠、1家葉片廠、1家結構件廠、1家控制系統廠等,形成了風力發電機、風機結構件、風機總裝、葉片生産等完整的全産業鏈生産格局,産能、産量、技術水準等均位居全國之首乃至世界前列。
落地園區的江蘇中車電機有限公司福清分公司,主要生産6兆瓦以上海上風電機組的永磁直驅發電機。“我們企業主要為金風科技做上游配套,工廠對面就是金風科技的生産車間。發電機在工廠下線後,就可以直接送到對面的金風科技進行風機的整機組裝,鏈條聯動非常便利。”該公司工作人員介紹。
記者從福清市工信局獲悉,園區正在積極推進二期項目建設。今年8月,園區二期項目——東方電機自控廠房順利通過驗收,正朝著按期投産的目標迅速推進,進一步完善具有國內國際先進水準的海上風電産業鏈。
鏈條舞動,已經不再局限于産業園之內,而是輻射到我省相關細分領域企業。目前,福建三峽海上風電國際産業園與福建能化集團、福船集團等50余家企業不斷深化合作,共同推進我省海上風電産業鏈創新發展。
今年初,由福建海電運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投資建設的海上風電多功能運維母船在福州下水。這是全國首艘自主設計、建造並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産權的大型海上風電多功能運維母船,進一步鞏固福建海上風電裝備製造優勢。
産品國際化
大力推進“走出去”
2024世界航海裝備大會期間,水利水電規劃設計總院首席技術專家、副總工謝宏文通過一組數據,介紹了我國海上風電的爆髮式增長趨勢:截至2023年底,全球風電累計裝機約10.21億千瓦,首次突破10億千瓦大關,其中海上風電累計裝機約7520萬千瓦,當年新增約1080萬千瓦。中國年新增裝機容量連續第六年居世界首位,佔全球新增裝機的58%。
在海上風電裝備製造領域,我國也取得了長足進步。2018年,三峽福清興化灣海上風電場一期(樣機試驗風場)項目共佈置了14台機位,其中有3台是進口的;2021年,二期項目安裝的45台風機全部是國産的,實現了海上風電裝備的自主化、國産化。
國産化的海上風電裝備,成為技術領先、世界一流的代名詞,大步邁出了“走出去”的腳步。
站在高處遠眺福州港江陰港區碼頭,園區內企業艾爾姆風能福建工廠生産的一片片超長風電葉片整齊排列,等待裝船出海。據悉,艾爾姆風能福州工廠是國際領先的風機葉片廠商,是美國通用電氣公司GE的權屬企業,福建工廠主要生産107米超長葉片,全部出口銷售。
今年8月,艾爾姆風能福建工廠生産的8片大功率風電葉片,“乘坐”挪威籍“傳威願景”輪啟程遠赴英國。據統計,自2022年12月以來,艾爾姆風能福建工廠通過加工貿易方式,從江陰港區申報出口風電葉片173片,貨值8.9億元人民幣。
為順應風電裝備産業走向世界的需要,福州港江陰港區碼頭泊位運營企業與艾爾姆風能福建工廠簽署合作協議,在江陰港區啟用風能集散中心,為塔筒、葉片、主機等風電産業鏈全線産品搭建了一站式服務平臺,積極打造我國海上風電産業外貿出口樞紐港。
2020年8月,由園區企業金風科技製造的兩台風電機組出口到土耳其,供應給土耳其最大的分散式風電項目。這是“福建造”風電機組首次實現出口。
如今,隨著海外市場對風力發電機組的需求增長,園區生産的海上風機葉片、智慧風機等産品,已經銷往英國、土耳其、坦桑尼亞、埃塞俄比亞、越南、斯裡蘭卡等國家,初步實現了“從福建走向世界,讓中國裝備全球”目標。
據福州海關統計,前三季度,我省出口風力發電機組同比增長21.2%,其中99.5%為自主品牌。從目的地來看,智利是福建風力發電機組主要出口市場,前8個月對其出口3.6億元,增長170%。
海上風電事業是一場長跑,需要地方政府、産業園區、龍頭企業等協同向前,才能實現産業高品質發展。
三峽集團福建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將以國家新能源産業發展戰略為指引,充分利用福建優質海上風電資源,通過海上風電集中連片規模開發,向大容量海上風機等重大産業裝備提供示範應用場景,促進海上風電上下游全産業鏈升級,為打造更高水準的“海上福州”貢獻新力量。(記者 卞軍凱/文 通訊員 薛有雄/圖)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