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原創    |   老外在福建   |    直觀中國    |    融播報    |   福建好故事   |    特色産業    |   熱點專題 
寧德:“柘”裏欣欣向榮
2024-12-16 10:04:32來源:福建日報編輯:鄭艷靈責編:尹小兵

  原標題:“柘”裏欣欣向榮

寧德:“柘”裏欣欣向榮

柘榮縣城全景 魏發松 攝

  柘樹之地,欣欣向榮。

  《山海經》曾記載,“發鳩之山,其上多柘木”。先於神話傳説而存在的柘樹,適應性強,生長速度快,常被描繪為堅韌不拔、生命力頑強的象徵。

  以樹命名、與樹共榮,靜臥于太姥山脈西北麓懷抱之中的柘榮縣,城如其名,柘樹的堅韌質樸深深扎進山區小縣的每一寸土地,在歲月洗禮和時代變遷中,孕育出發展新優勢,展現出勃勃生機。

  以“向死而生”的勇氣成就逆襲路

  北緯27°,柘榮恰巧位於這個神秘地帶。

  沾染了這條緯度線的神秘氣息,柘榮植被繁盛,夏無酷暑、冬季嚴寒,造就了太子參的優良品質。

  柘榮自清末起種植太子參,至今已逾百年。今天,提起太子參,就想到柘榮;提起柘榮,就不得不説“閩東藥城”。

  崛起的“閩東藥城”,是柘榮人奮勇爭先的最好詮釋。

  “小小柘榮縣,兩間剪刀鋪,衙門打屁股,全城聽得見”,解放初期柘榮貧困落後,全縣沒有一寸公路,沒有一盞電燈,沒有一部電話。

  新中國成立後,柘榮曾兩次撤縣,又兩次復縣,素有“省尾”縣之稱。改革開放後,仍戴著“貧困縣”的帽子。

  先天不足,卻激發了柘榮人民骨子裏的堅韌與不屈。

  怎麼破?逆境中成長,挑戰中蛻變。

  時針撥回到1988年,時任寧德地委書記習近平到柘榮檢查工作。在察看瀕臨破産的覆銅板廠時,他提出一定要想方設法採取措施,“死馬當作活馬醫”。時任柘榮縣委書記鐘安領悟到,“這是一種‘向死而生’的勇氣”。

  柘榮提出“突破工業”的發展思路,實施“以藥興縣、以藥富民”工程,把乙太子參為主的藥材産業作為特色産業來抓,創辦閩東第一、第二制藥廠。

  工業産值上來了,“以工促農、以工促富”的山城柘榮在閩東嶄露頭角。

  通過引資嫁接和股份制改革,兩家藥廠分別重組成福建省閩東力捷迅藥業有限公司、福建廣生堂藥業有限公司,並迅速成長壯大,成為引領柘榮藥業發展的兩大龍頭藥企。

  “面對困境,柘榮人民自古就有敢於創新的精神和向死而生的勇氣。”柘榮縣博物館原館長遊再生的話語中充滿了自豪。

  翻開《柘榮縣誌》,一幕幕英勇抗爭的歷史畫卷躍然紙上。無論是明嘉靖年間抗擊倭寇的英勇無畏,還是清代至民國期間平息匪患的堅定果敢,都彰顯了柘榮人民不屈不撓、敢於鬥爭的精神。

  如今,柘榮縣集聚起20多家藥業及其關聯企業。其中,廣生堂是全市第一家上市民營藥企,擁有全國最全的核苷(酸)類抗乙肝病毒藥物産品線,去年成為全省首個獲批小分子一類創新藥的企業;力捷迅復方太子參顆粒轉OTC項目獲批,微球製劑項目研究進展順利;時珍堂中藥飲片生産線全面投産……今年前三季度,全縣規上藥業企業産值同比增長20.18%。

  勇者之力能披荊斬棘。從“一根參”到“一座城”,破繭成蝶的“閩東藥城”書寫著屬於自己的逆襲傳奇。

  以“海納百川”的胸懷成就大作為

  走在柘榮的大街小巷,耳邊時常傳來各種方言,本地話、福鼎話、福安話、溫州話……南腔北調在這座山城匯集,共同編織出獨有的文化風貌。

  福溫古道自西向東貫穿全境,柘榮自古以來便是商貿繁華之地,也是多元文化交融的沃土。新中國成立後,地處104國道的柘榮,又承接著更加開放的浙南文化影響。

  “由於地利之便,自古以來,柘榮就對不同的文化具有包容性,思路、理念、作為等也曾開風氣之先。”遊再生説。

  “包容”的人文種子在這片土地上萌發,並開枝散葉,生出“海納百川”的胸懷。

  “千人經營者全員入股、共同創富”,這是小吃直營餐飲企業“草本湯”開創的運營模式,也是其發展“密鑰”之一。

  “草本湯”創始人林春松是柘榮縣宅中鄉人。10多年艱苦創業,“草本湯”現已進入餐飲百強企業,擁有近600家直營門店,年營業收入超過10億元。

  “希望通過這種模式,讓大家賺到錢,每個人好了,企業發展才更快。”林春松的“你發財、我發展”樸素追求,蘊含著開放、包容、共贏的價值觀。

  這樣的價值觀也催生“草本湯”回鄉建廠。正在建設中的柘榮草本湯(全國)生産服務中心項目,建成後預計可創造直接就業崗位上千個,帶動3000多人發展生態農業,人均增收1.5萬元。

  “海納百川”的胸懷不僅濃縮于一個企業,還滲透在小城的發展理念中。

  柘榮求賢若渴。上世紀80年代,縣裏就意識到人才對發展的重要性,先後從上海、吉林、浙江等地引進各類專業技術人才200多人,探索出“打開山門引人才,橫向聯合促發展”的經驗做法。

  今日之柘榮以更開放包容的姿態,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為産業升級和經濟高品質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通過“飛地”引才,各類優秀人才紛至遝來。據統計,柘榮作為全寧德第一個引進國家級人才的縣份,已累計引進培育高層次藥業人才103人,指導藥企建立省級及以上科技研發平臺13個,“閩東藥城”核心競爭力不斷鞏固提升。

  “對於人才,我們始終秉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理念。”柘榮縣委書記張曉容説。

  偏居一隅的柘榮,擁有大格局、大作為,正以開放的臂膀擁抱世界,以昂揚的姿態迎接未來。

  以“厚積薄發”的底蘊成就穩發展

  “地瓜當糧草,火籠當棉襖,火篾滿地倒”被稱為舊時柘榮“三件寶”。歷史上,這裡山窮地瘦、交通閉塞、資源匱乏,窮鄉僻壤造就了窮百姓和窮政府。

  窮則思變,錢要用在刀刃上。

  上世紀90年代初,在財力有限的情況下,柘榮創新提出“小縣大城關”發展思路,採取完善城區規劃、修建對外路網、新建發電水庫、新增城市街區等措施,提高城市承載能力,以“大城關”建設帶動經濟發展。

  沒有一蹴而就的神話,只有厚積薄發的堅持。

  “看著它一點一滴在變化。”不少市民這樣形容城關中心區域的仙嶼公園,這座地標公園歷經20多年建設,見證了“小縣大城關”傳奇。

  公園建設伊始,由於缺少資金,規劃預留下地塊,只建了大門。此後,從一期工程到三期工程,從景觀綠化到娛樂休閒,柘榮人一任接著一任幹,將仙嶼公園裝扮成城市的共享客廳,正為市民生活打開更多美好空間。

  耐心耕耘必有收穫。

  今年前三季度,全縣農林牧漁業總産值、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4項指標增幅均居閩東第一。一個高效能、強輻射的中心城區,持續帶動城鄉生産、生態、生活空間優化,延續的“小縣大城關”思路成為山區縣發展的寶貴經驗。

  一城發展如是,一行發展亦如是。

  “爐火熊熊叮噹響,家家戶戶打鐵忙。”跨越3個世紀的柘榮刀剪是柘榮人的驕傲。

  據《柘榮縣誌》記載,早在清朝雍正年間,柘榮就有能工巧匠用生鐵加鋼刃鍛打剪刀,下鋼、淬火、水磨三道傳統技藝代代相傳。

  1984年,在全國剪刀品質評比會上,柘榮剪刀將40層龍頭布一剪到底,刀口堅度、銳利度等10項技術指標均獲滿分,引起舉座震驚,産品馳譽全國。

  時光流轉,輝煌一時的柘榮剪刀卻因産品單一、工藝落後,一度陷入發展低谷。面對嚴峻挑戰,柘榮人意識到,唯有沉下心來,苦練內功,才能在困境中尋求突破。

  柘榮改變低技術含量、低附加值産品結構,跳出大頭剪、皮革剪、民用剪、紗剪、裁縫剪“五把剪”窠臼,大力開發新産品。

  近年來,當地刀剪企業紛紛不惜重金引進自動衝床、數控自動水磨機等先進生産線,招引全國刀剪龍頭企業張小泉落戶柘榮,加大産品研發力度,加快“智改數轉”。

  穩紮穩打,不急於成。厚積薄發的柘榮剪刀,挾300余載歷史文化底蘊,鋒芒再現。

  “經過近幾年市場競爭,柘榮已經逐步佔有重慶大足、山東臨沂兩個剪刀基地的市場份額。”柘榮縣剪刀行業服務中心主任溫金華説。

  “不銹鋼刀剪看陽江,碳鋼剪刀在柘榮。”如今,柘榮刀剪已形成25個品種、上百種規格的産品序列,年産刀剪3億多把,年産值達18億余元,建成全國最大的碳鋼剪生産基地。

  柘樹向陽,靜待花開,欣欣向榮。這不僅是對今天這片土地的生動描繪,更是對其未來無限可能的期許。(記者 陳輝宗 鄭昭 單志強)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