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原創    |   老外在福建   |    直觀中國    |    融播報    |   福建好故事   |    特色産業    |   熱點專題 
點“墨”成金 福建晉江構建石墨烯全産業鏈發展體系
2025-03-25 09:58:39來源:福建日報編輯:鄭艷靈責編:尹小兵

  原標題:依託大院大所“國家隊”的科研實力,晉江率先構建起石墨烯全産業鏈發展體系 協同創新,晉江民企點“墨”成金

  “新型改性石墨烯聚氨酯TPU材料”“石墨烯改性碳纖維材料”“石墨烯改性環境凈化材料”……走進位於晉江的福建海峽石墨烯産業技術研究院,滿墻的專利證書如同勳章般耀眼。這些沉甸甸的成果背後,是晉江市數年前埋下的創新火種。

  作為21世紀最具顛覆性的“新材料之王”,石墨烯正在全球引發新一輪産業變革。晉江憑藉前瞻性戰略佈局及自身的産業集群優勢,在2016年率先落子,建起全省首個石墨烯專業研究機構——福建海峽石墨烯産業技術研究院。2022年,晉江市政府全權委託中國航空發動機集團北京石墨烯技術研究院,對福建海峽石墨烯産業技術研究院進行管理運營。“國家隊”的入場,加速推動晉江科技創新和産業創新融合發展。

  依託大院大所的研發“底氣”,晉江的民營企業紛紛點“墨”成金,率先構建起石墨烯全産業鏈發展體系,為晉江打造最具活力的石墨烯産業創新、應用高地增添有力注腳。

  從追隨者到弄潮兒

  走進西濱鎮星達鞋服有限公司(下稱“星達”)的展廳,一組泛黃的樣品訴説著過往的困境。彼時,鞋服行業普遍採用TPU(熱塑性聚氨酯橡膠)刻字膜製作品牌標識,但在溫濕度變化中,分散染料很容易在面料間遷移滲透,最終讓品牌標識與服裝底色漸趨模糊。十幾年前,星達就在産品的色遷移問題上遭遇滑鐵盧。

  “沒想到一層薄薄的膜,可以讓我們丟掉鉅額訂單。”星達鞋服有限公司總經理莊剛松指著展櫃裏的退貨樣品感慨道。當時,國際巨頭壟斷著固色核心技術,不僅技術轉讓費高昂,關鍵參數更是諱莫如深。“與其説是在購買技術,不如説是在租賃枷鎖。”這段被“卡脖子”的經歷,讓自主創新的種子在他心中破土萌芽。

  2022年3月,福建海峽石墨烯産業技術研究院與星達鞋服攜手共建聯合實驗室,建立完善石墨烯二維材料複合TPU材料研發體系,研究石墨烯材料的改性及複合調節技術,為攻克石墨烯在鞋服領域應用的技術難題提供了可能。

  從前,為了早日實現“固色自由”,星達多次主動對接相關高校進行實驗研發,但企業端的需求與科研端的研究始終存在脫節。如今,通過聯合實驗室,企業與研究院能夠根據具體需求精準定點開發,縮短研發週期。産品研發後可立即投入測試,進入工廠量産。“背靠大院大所,確實讓我們看到勝利的曙光。”莊剛松説。

  通過福建海峽石墨烯産業技術研究院科研人員與星達工廠的共同努力,石墨烯改性的TPU新材料于2022年5月成功問世,不僅打破了國際技術壁壘的桎梏,成本也大幅下降,讓防色遷成為鞋服企業觸手可及的“標配”。

  如今,星達正在探索將石墨烯纖維預浸料這一原材料,用於自行車、無人機等新領域。“材料革命的浪潮中,我們已從追隨者蛻變為弄潮兒。”莊剛松説。

  與“最強大腦”的雙向奔赴

  “最初,以為石墨烯與晉江隔著‘次元壁’,沒想到竟是天作之合。”福建海峽石墨烯産業技術研究院院長羅圭納站在中試基地的玻璃幕墻前感慨。這位“新晉江人”清晰記得,最初的石墨烯研發帶著軍工領域的神秘感,而晉江民營企業的務實基因,讓這種尖端材料引入民用領域。從運動鞋底到醫療護具,從智慧紡織品到環保濾膜,依靠“最強大腦”,石墨烯在晉江民企的手中幻化出萬千形態。

  經過3年多的運營和發展,海峽石墨烯産業技術研究院在晉江建成了福建地區首個成規模的石墨烯新材料中試研發基地;聯合晉江市內外企業落地了5家聯合實驗室,組建了由2名博導、4名博士及12名碩士組成的20多人科研團隊;形成了17個專利和近百項標準規範,同時開展成果轉化,通過技術評估實現技術轉讓收入1000多萬元。

  去年9月,晉江迎來第二屆石墨烯大會。在這個高水準、專業化的成果交流合作平臺上,國內外行業領軍人物帶來關於石墨烯納米複合材料、醫療領域應用、柔性防刺織物製備技術、污泥水熱氣化資源化利用技術等前沿話題的精彩演講,為參會者提供了寶貴的行業信息。鳳竹紡織科技有限公司(下稱“鳳竹”)行政副總經理葉煒剛便從會場捕捉到靈感火花。

  在紡織印染行業“高污染、高能耗”的固有印象中,鳳竹用20年時光勾勒出一幅綠色轉型的生態畫卷。即便已建成日處理1.3萬噸的污水處理系統,處理後尾水CODcr(採用重鉻酸鉀測定的化學需氧量)排放濃度優於國標50%左右,這家執著于可持續發展的企業仍在環保賽道上不斷突破邊界。

  “我們正與海峽石墨烯産業技術研究院共同探索,將這種‘神奇材料’引入污水處理環節,進一步提高對污染物的吸附和降解能力,並改善膜污染狀況。”葉煒剛透露,雙方還將在低碳技術研發領域深度攜手,申報國家發明專利,為環保科技注入澎湃動能。

  在晉江這片民營經濟熱土上,科技與産業的化學反應正在加速。隨著江蘇中化制藥等生物醫藥項目的落地,石墨烯在晉企的應用領域不斷擴大。“我們會引導更多的企業跟技術深度融合對接,帶動新産業、新材料的開發。”晉江市科技局局長許紫竹表示,將以石墨烯新材料為創新紐帶,深化“大院大所-企業”協同創新機制,助力晉江高品質發展邁入新航道。(見習記者 肖蔚男 通訊員 林曉燕)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