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仙遊:組團化發展,開啟鄉村振興“幸福門”
龍華鎮金溪村茶園 鄭文潔 攝
岳氏古厝群成為網紅打卡地。鄭志忠 攝
度尾鎮首席法律諮詢工作服務點內,調解員在調解糾紛。(資料圖片)
菜溪盛開的油菜花吸引了不少遊客。鄭志忠 攝
資源整合、産業聯動、文化賦能……近年來,在仙遊的青山綠水間,一場以“片區組團化”為紐帶的鄉村振興實踐正蓬勃展開。全域17個特色片區組團式發展,以“聯村共治、産業共興、農文旅共融”發展模式,破解資源碎片化、産業同質化困局,激活鄉村內生動力。
如今,仙遊17個鄉村振興重點片區如珍珠般串聯,共同編織出一幅城鄉融合、宜居宜業的振興畫卷。
農文旅融合,打造田園綜合體
春日清晨,仙遊萬畝有機稻菜溪示範園內,千畝油菜花田在晨霧中若隱若現,金黃的花浪隨風起伏,遊客沿著木棧道穿行,舉著手機記錄下“人在畫中游”的詩意場景。
這片由聯二線沿線4個村莊共同打造的田園綜合體,不僅是仙遊北部山區的“顏值擔當”,更是聯村共富的“試驗田”。據悉,菜溪鄉按照“點上突破、聯線輻射、全域共富”思路,統籌4個聯建村的1500畝農田,打造千畝田園綜合體,劃分為農耕研學、健康休閒、立體種養、供銷農場4個區域,形成集現代農業、休閒旅遊、田園社區于一體的鄉村田園綜合體發展模式。
其中,菜溪鄉與福建農林大學廖紅教授團隊合作,開發推廣佔地約300畝的“水稻有機種植+稻田魚蝦綠色養殖+農家樂休閒娛樂”立體種養區,引進有機再生稻甬優1540水稻、兆優5431水稻及陽光131油菜花新品種進行輪植,改善耕地土壤品質,增加水稻産量及農戶收入。
“稻田裏養魚蝦,還能吸引遊客,收入翻了一番!”菜溪鄉象星村村民岳大爺算起賬來滿臉笑意。
“除了這片有機稻菜溪示範園,我們還想將岳氏古厝群、仙遊縣名特優産品展銷中心、菜溪農家樂一條街等與之融合,打造獨具特色的農文旅體驗動線。”廖紅教授説。
始建於明清時期的岳氏古厝群現存50余棟傳統建築,其中4棟入選縣級傳統風貌建築名錄。村內岳王廟承載著岳氏家族記憶,據考證,其先祖可追溯至南宋名將岳飛三子岳霖一脈。這一歷經滄桑的古建築群經過系統性修繕,正煥發新的生機。
菜溪鄉還通過引入“太陽公社”創始人陳衛擔任鄉村文旅CEO孵化導師,計劃將古厝群改造為非遺工坊、家宴體驗館等,推出“狀元宴”“御史家宴”等特色菜品,打造“古厝夜遊+家宴體驗”模式。同時,重點打造狀元文旅項目,投資800萬元完善狀元文化廣場建設,預計明年6月完工並投入使用,將開設VR沉浸式展廳還原古代科舉場景,遊客可“穿越”體驗殿試答題、金榜題名的歷史瞬間。
村企聯建,實現産業集聚發展
正值春茶採摘時節,在龍華鎮金溪村金溪茶業有限公司的萬畝茶園裏,工人陳阿婆指尖輕捻,將一芽兩葉的茶青放入竹簍。“家裏農活幹完了,就來這裡採茶,還能多一份收入。”陳阿婆説,除了散工,其他茶農個體戶只要茶葉品質好,公司也會按標準收購,加上合作社分紅,一年能多掙不少。
目前,龍華鎮將燈塔社區、貂峰村、金沙村、金建村、金溪村等5個建制村,以“遊覽萬畝茶山、探尋千年古韻、感受禪孝文化、品嘗特色小吃、回歸綠色田園”為建設主題,進一步整合資源,引領帶動現代農業加速提質增效、高品質集聚、集群化發展。
作為省級茶産業強鎮,龍華鎮以蔡襄茶文化為魂,串聯萬畝生態茶園、禪意街區和綠色食品小微産業園,構建“種植—加工—文旅”全鏈條。近年來,龍華鎮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中攜手金溪茶業黨支部開展村企結對共建,創新“黨支部+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農戶”的茶業發展模式,建立“以村促企、以企促村、互促共贏”的村企聯建機制,促使茶葉生産經營效益持續提升。
“公司還建成全省首個茶葉基因庫,收集來自世界各地的精品茶葉樣品基因1000多種,涵蓋綠茶、紅茶、烏龍茶、白茶、黃茶、黑茶等六大茶類品種。”金溪茶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黃錦章介紹,基因庫採集完善茶葉的相關信息,包括品種、産地、茶季、産量穩定性等。這些茶葉樣品基因將用於比較研究,開發茶産品。公司新推出的蜜香烏龍、金牡丹紅茶等系列産品在口感、香氣等方面都獲得消費者好評。
立體化調解,專家走向田間地頭
近日,度尾鎮洋坂村村民張某本與張某珍因宅基地置換産生糾紛,在“柚相鄰”片區法律諮詢專家團隊的調解下得以圓滿解決。
度尾鎮“柚相鄰”片區是仙遊縣片區組團化發展的先行示範點,片區涵蓋洋坂村、中嶽村、劍山村、帽山村等4個建制村。以文旦柚、藝雕、電商等産業為支撐,探索“組織領富、平臺創富、産業致富、治理促富、文化潤富”工作模式,推進連片聯治、協同發展、抱團共富。數據顯示,自去年6月設立共同富裕先行先試片區首席法律諮詢工作服務點以來,已成功化解26起矛盾糾紛,實現調解成功率100%。
作為新時代“楓橋經驗”的實踐典範,度尾鎮通過構建“縣鎮村警民”五級聯動機制,創新打造“1+5+N”法律服務矩陣。該體系以3名首席法律諮詢專家為核心,整合鎮內“三官一律”政法力量、村居法律顧問及群英調解員等38名專業人才,形成立體化調解網絡。
“我們突破傳統調解力量較為分散的瓶頸,讓法律專家從辦公室走向田間地頭。”度尾鎮黨委書記莊龍煒介紹,服務點實施“專家領銜包案”制度,對重大疑難案件實行“一案一策”精準化解。通過“全市一張圖”數字平臺,專家團隊可實時調取糾紛歷史數據,運用區塊鏈技術固定證據鏈,實現線上會商與線下調解無縫銜接。
在服務機制創新方面,該鎮制定全省首個《鄉村首席法律諮詢專家工作規範》,明確專家團隊承擔四大核心職能:為重大決策提供法律風險評估、參與村級合同文書審查、指導修訂村規民約、開展常態化普法教育。截至目前,已為19個村居審查集體合同47份,避免潛在法律風險320余萬元。
同時,服務點還創新“法治積分”激勵機制,村民參與調解可獲得積分,積分可兌換法律諮詢服務。
度尾鎮的立體化調解模式,有力促成“小事不出組,大事不出村”的治理格局。據悉,該模式將在全縣推廣,計劃培養200名“法律明白人”,持續為鄉村振興注入法治動能。(報業集團記者 林鵬 通訊員 鄭志忠)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