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一條河的蝶變 一座城的溫度 長樂“三問於民”讓公共服務與人民需求同頻共振
整治後的龍溪水清岸綠,成為村民休閒的好去處。陳銘清攝
一座城市的溫度,不在於霓虹的璀璨或樓宇的密度,而在於其治理者是否俯身傾聽街頭巷尾的民聲,是否將“人民需要”作為丈量發展的尺規。長樂深入踐行“三問於民”,通過問需於民找準痛點、問計於民激活智慧、問效於民校準方向,讓親近這片土地的人都能感受到公共服務與人民需求的同頻共振。
從“政府獨唱”到“幹群合唱”
龍溪,蜿蜒流經鶴上鎮新覽村。曾經,這條“家門口”的河,並沒有為村民們帶來親水休閒的舒心體驗,反而成為大家避之不及的臟亂之所。整治提升亟待進行!如何推進?面對這道命題,鎮村幹部沒有急著籌謀,而是躬身入戶,向村民詢問解決之法。
第一步,通過問需,找準痛點——新覽村幹部們深入村民家中、田間地頭傾聽群眾心聲。“龍溪一到雨季就漲水,家裏都進水好幾次了。”林依姆滿臉愁容。黃依伯也抱怨道:“河邊環境亂糟糟的,住在這兒心裏堵得慌。”了解問題之後,新覽村將龍溪改造列為重點項目,將河道清淤、綠化景觀提升、周邊閒置廠房及老舊房屋改造等內容列入其中,決心打造宜居宜業、綠色濱水休閒空間。
第二步,通過問計,匯聚智慧——規劃階段,村裏組織了多場村民代表大會,邀請大家為龍溪改造出謀劃策。“龍溪有不少老故事呢,改造時能不能把這些文化加進去?讓大家遊玩的時候還能了解咱們村的歷史。”村民熱情高漲,各抒己見,好建議都被採納。如今,在河長制主題公園內,不僅設置了河湖長制知識展示板,全方位介紹河長制工作,還融入了“長樂十三鄉農民反抗‘溉田局’鬥爭”“錢四娘傳奇”“‘金頭駙馬’開鑿蓮柄港的故事”等。
第三步,通過問效,檢驗成果——以群眾滿不滿意為工作標準,通過回頭看徵求群眾意見,看看是否達到預期效果,了解哪些環節還需要改進。由此,村裏成立由村民代表組成的監督小組,對工程品質、進度進行監督。“張工,這河道加固的材料可得嚴格把關,這關係到村民以後的安全呢。”監督小組成員老黃,一臉嚴肅地對施工負責人説。記者了解到,工程完工後,調查結果顯示,村民對龍溪改造的滿意度達90%以上。
龍溪如今重獲新生,水韻悠悠映照出“三問於民”的治理智慧。“龍溪變美了,來旅遊的人越來越多,我這民宿的生意也越來越好。”經營民宿的陳大姐説。村民陳依伯亦有同感。“溪水清澈見底,兩岸花草繁茂,茶余飯後,我就愛來這兒散步,現在溪邊成了村裏最受歡迎的地方。”
“三問於民”貫穿長樂民生改善、社會發展的方方面面——
湖南鎮鵬謝村多名村民提出解決老人就餐問題的訴求,該村投入80余萬元建設長者食堂,通過三個“一點”(即村民付一點、村集體出一點、企業捐一點),推動長者食堂運行機制化、長效化;
為解決項目業主對審批流程不熟悉、委託代辦風險較大等問題,長樂區政務服務中心牽頭組織住建、資規等部門,編寫印發福州市縣(區)首個工業項目報批服務指南、首個房建類報批服務指南(建設審批、竣工驗收階段);
長樂區城投集團市政道路維護部門以居民需求為切入點、落腳點,組織市政維修工人對人行步道持續開展“微整修”,取代了“開膛破肚”的全面開挖模式,緩解了居民出行難、噪音擾民等問題;
…………
從個別探索到全面開花
在長樂,踐行“三問於民”絕非生搬硬套,各鄉鎮、各部門結合發展實際、職責範圍積極探索,總結出多種模式。
猴嶼是番客之鄉。在日常工作中,當地黨員幹部將“三問於民”拓展為“三問于僑”。“有些問題還真是不‘問’不知道!”一名鎮村幹部感慨地説。出乎意料的問題來自僑胞鄭先生。“我們也是猴嶼人啊,為什麼鄉情外宣時,總人口只寫5000多人?”下村走訪遇到這個疑問,猴嶼領導班子鄭重對待,並用行動給予答覆,將“猴嶼鄉總人口5095人”的表述修改為“總人口3.8萬人,其中海外僑胞3.3萬人。”
“雖然是一個小小的數字修改,但對我們海外僑胞來説意義非凡,這代表我們的根永遠紮在故鄉!”鄭先生言語之中透著滿滿的歸屬感。
一句表述的修改,成為猴嶼鄉深入踐行“三問于僑”的生動注腳。為暢通海內外鄉親建言獻策渠道,猴嶼鄉成立了“僑海通”跨境視頻服務中心,線上線下聽僑聲、問僑需、解僑憂。近三年,該鄉收集建議200多條,其中不少呼籲發展文旅經濟。“建議盤活村裏閒置資源,結合僑鄉人文歷史、自然生態及風土鄉情,凸顯‘僑’文化元素,為遊客提供住宿、餐飲、娛樂等文旅設施,形成‘僑韻、僑情、僑品、僑味’特色”……回應期待,猴嶼積極探索“文旅+”融合發展新路徑,先後建設38個文旅項目,開展文旅活動200多場,近三年來遊客突破150萬人次,拓寬村民增收渠道。
與猴嶼不同,地處福州新區濱海新城核心區的文武砂街道,地域特點是企業多、項目多,因此總結提煉出“三問于企”工作法。在街道企業服務站,3句貼在墻面的話成為街道幹部的“行動指南”——“最近你聯繫企業了嗎”“企業需求你了解嗎”“企業的困難解決好了嗎”。
近日,文武砂街道就為上研院(福州)技術創新中心定制了系列招聘海報,助其招聘包括實驗室主任、機器人測試工程師、市場專員在內的多個職位。“月初,上研院(福州)技術創新中心的負責人找到我們,説企業計劃今年落地,需要招聘員工,希望我們能夠支持。我們馬上幫助企業製作招聘海報,利用微信朋友圈等方式對招聘信息進行廣泛宣傳。”街道企業服務站相關負責人説。據悉,這是文武砂街道推出的一項服務企業舉措——“聯企聚才”計劃。除此之外,文武砂還開展“企企聚力”“興園聚企”相關活動。
街道企業服務站相關負責人介紹,為了更好地服務企業,街道還制定了“企業服務標準化”的相關內容,從政策服務、註冊選址、工商登記、稅務協助、金融服務、場地供需、業務拓展、人才招募、法務支持等方面對企業予以支持,不收取任何費用。“文武砂的服務相當給力,我們2024年12月31日提出辦理工商登記註冊需求,企業服務站馬上成立專項服務微信群,2025年1月2日就領到了營業執照。”福州閩神跨境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説。
從“三問於民”到“三問于企”,從特色模式到多種模式,“三問於民”工作法在長樂區全面開花,擲地有聲。
從階段實踐到常態行動
在長樂,“三問於民”不是心血來潮的“一陣風”,而是始終繃緊的“一根弦”,從最初一兩件民生事的階段性落地實踐,到如今已成為常態化的持續行動。
眼下,梅花古鎮的保護開發正在穩步推進,其中許多“三問於民”的故事已經為人所熟知。比如創新“指揮部+鄉賢顧問”模式,成立“梅花古城保護開發委員會”,聽取民意、破解難題、推進工作;廣泛開展線上線下問卷調查,根據6590張問卷調查結果,將八一八西路恢復成石板路,讓村民重拾鄉愁記憶;順應村民關於加快對蔡夫人廟提升改造的願望,打造中琉文化展示館……
近段時間,梅花鎮更是主動邀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和鄉賢代表,現場察看古城墻遺址公園建設,聽取群眾意見,進行“問效”打分。有群眾提出“古城墻遺址公園建設接近尾聲,為了展示城墻雄偉形象,建議將古城墻前部分榕樹移除,確保城墻能夠完全展現出來”。對此,鎮幹部將群眾的建議一一記下,第一時間邀請古建、林木專家現場察看,經過多方論證,在充分尊重歷史建築風貌特徵的前提下,將古城墻前6株榕樹進行移植,最大程度展現古城墻風貌。
近年來,從解決鎮域污水排放問題到解決三沙灣片區易澇問題,再到改善飲用水水質等等,梅花鎮始終堅持踐行“三問於民”,不僅解決了群眾的實際問題,更贏得了群眾的廣泛讚譽和支持。“接下來,我們將繼續以群眾需求為導向,以群眾滿意為目標,健全完善民情民意收集辦理反饋機制,不斷推動民生事業再上新臺階。”梅花鎮負責人説。
與此同時,在長樂區的另一邊,松下鎮的幹部們也在四處奔走,多個項目同時實施,為解決幾個村莊有管無水的困境。
松下鎮位於長樂最南端,處於供水末端。近年來,港區建設不斷推進,外來人口逐漸增多,生産生活用水缺口逐步增大。此前,為解決大祉、前連、山前、松下、榕嶺5個村的用水問題,鎮裏投入2700多萬元建設城鄉供水一體化一期管道項目,2024年1月起陸續向前連村、大祉村供水,可是上游主管網水量不足,其餘村仍處於有管無水的狀態。
如何從根源上解決“用水吃水難”?松下鎮與長樂區水投公司合作,通過協調福清市水務公司,延長福清DN400供水管道接入松下鎮現有的自來水管網,為居民和企業提供穩定水源。考慮到現有管網建設情況,松下鎮和相關單位深入現場踏勘。去年12月,福清市元洪工業區至松下鎮的管道鋪設工程順利啟動,目前已經竣工,正在協調簽訂供水協議。此外,松下鎮還與福州濱海水務公司密切協作,加速規劃“遠航水廠—福北線—G316—環湖路—靈湖路—文松南路”的DN1000第二供水通道的建設工作,積極開展濱海水廠水池泵站及進出廠管道選址修建工作,計劃從文松南路再鋪設一條DN800供水管道至松下片區,加快推進垅下村、首祉村、午山村的城鄉供水一體化管網的建設工作。通過管網升級和水網優化,完善松下片區供水保障體系,當地以長久之策,破解松下供水難題。
從鄉鎮到部門,長樂“三問於民”的實踐充分展示,“為人民服務”不是空洞的口號,而是可觸摸、可感知的生活改變。(記者 蔣雅琛)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