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原創    |   老外在福建   |    直觀中國    |    融播報    |   福建好故事   |    特色産業    |   熱點專題 
福州創新舉措護航畢業生就業
2025-04-16 10:06:30來源:福州晚報編輯:鄭艷靈責編:尹小兵

  原標題:“微招聘”進高校,人崗精準匹配,“理論+實踐”雙提升 福州創新舉措 護航畢業生就業

福州創新舉措護航畢業生就業

設在閩江學院的就業集市為畢業生提供職業形象公益服務。

  4月9日至18日,福州市人社局聯合閩江學院創新就業服務舉措,依託學院內的就業驛站,組織近百家數字經濟領軍企業,以“小而精、專而優”的“微招聘”模式,為畢業生打造“家門口”的高品質就業服務平臺。

  精準對接

  雙通道匹配人崗

  4月9日下午,一場特別的招聘會在閩江學院宿舍樓下舉行。招聘會聚焦數字經濟領域,精選榕智信息、中銳網絡、新大陸軟體等行業標杆企業,提供演算法工程師、數據分析師、産品經理等600余個崗位。

  與以往的招聘會不同,這場名為“‘好年華 聚福州’數字經濟專場就業集市”的招聘會,推出“人才專員代收+線上智慧投遞”雙通道服務,各個企業人力資源部門無須派員來到現場,而是由人才專員代勞。

  郭倩是企業的人資專員,受邀作為這場招聘會的人才專員,全力做好企業崗位和求職畢業生的對接工作。

  “對有求職意願的畢業生,我會詳細了解他們的專業情況和特長,然後再針對性地把就業集市中的崗位推薦給他們,指導他們線上投遞簡歷。”郭倩介紹,招聘會的雙通道服務,讓畢業生有更多的時間決定自己的求職方向和求職崗位,從而有效地提升了他們的求職效率。

  一些受訪的畢業生認為,有了人才專員的幫助和建議,大家能快速鎖定對口企業,省去海量篩選企業和崗位的時間。

  科技賦能

  AI重塑求職能力

  就業集市中的AI輔助面試區、簡歷診斷區、職業形象區是畢業生關注的熱點,尤其是AI輔助面試區,不少大二、大三的學生也常常前來體驗。

  “我們引入AI面試系統,通過倣真世界500強企業考核場景,結合語音識別與微表情分析技術,生成包含表達能力、抗壓能力等維度的評估報告,幫助畢業生查缺補漏。”郭倩介紹。

  在簡歷診斷區,由福州市人社局邀請來的職業規劃師團隊提供“10分鐘優化服務”,從結構優化到關鍵詞提煉,精準匹配崗位需求,助力畢業生提升面試通過率。

  不少畢業生表示,在以往的面試過程中,經常會因為緊張、不熟悉面試流程、不知道如何與面試官高效溝通等,影響真實水準的發揮,留下不好的印象。而AI輔助面試還原高度擬真的場景,通過洞察痛點,提供完整的面試流程,幫助大家提升面試能力。

  雙軌驅動

  理論與實踐並重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此次招聘集市突破傳統招聘的單向對接模式,為畢業生創新打造了“理論+實踐”的賦能平臺——行業趨勢講堂、技術實戰工坊。

  “行業趨勢講堂特邀行業專家,圍繞‘複合型技能’與‘場景化經驗’,深度解析福州市數字經濟人才的需求趨勢;技術實戰工坊則由企業工程師通過案例實操,指導畢業生掌握前沿技術,填補‘知識鴻溝’。”福州市人社局人事人才服務中心的相關負責人介紹,通過這種雙軌驅動的服務,讓畢業生既獲得崗位機會,又明確職業提升路徑。

  陳良機是福州榕智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的項目經理,他已經為畢業生上了好幾場有關數字經濟發展趨勢的課,併為畢業生分析指導目前數字經濟領域中的軟體、安全、網絡、嵌入等崗位的具體需求和條件。

  “對求職意願強烈的畢業生,我經常會‘一對一’地幫扶。比如想從事軟體開發的,我就從語言運用、框架構建等方面給予指導,讓他們能學以致用。”陳良機説,建議想進入數字領域的學子,從大一開始,盡可能地多參加些實踐項目,提升自己的業務能力,為今後的就業打下堅實的基礎。

  全鏈服務

  就業驛站設在高校內

  據了解,去年8月12日,福州市人社局、福州市財政局聯合印發《關於支持駐榕院校共建畢業生就業驛站辦法(試行)》(以下簡稱《辦法》),政府部門與各在榕高校共建就業驛站,打造一站式平臺,為廣大畢業生就業創業提供全鏈條幫扶,實現政府、學校同向發力、同頻共振。

  《辦法》明確了就業驛站的工作內容,比如:積極引導和幫助大學生落戶福州、留榕就業創業;多渠道搭建就業資源信息對接服務平臺,為大學生提供就業信息和崗位推薦服務;協助人社部門開展求職能力訓練營,為大學生提供簡歷製作、面試技巧、職業規劃等方面的培訓和指導等。

  目前,福州市人社局已經與福建理工大學、閩江學院等24所駐榕院校籌建就業驛站。

  福州市人社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此次就業集市是就業驛站品牌建設的又一次創新實踐。下一步,福州人社部門將依託就業驛站推廣就業集市“微招聘”模式,開展“文旅經濟”“海洋經濟”等專場招聘,在擴渠道、促匹配上下功夫,通過強化各項促就業政策舉措之間的協調聯動、高效銜接,為高校畢業生的職業啟航保駕護航。(記者 李暉 文/攝)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