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工信部發佈2024年度綠色製造名單,我市7家企業入選綠色工廠 探訪綠色工廠的“綠色密碼”
新峰科技廠房上,太陽能光伏板連綿成片。 記者 蔡楠楠 攝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對於工業企業,如何向綠色低碳發展邁進,是關乎高品質發展的必答題。
近期,工信部發佈2024年度國家級綠色工廠名單。漳州7家企業入選,分別為福建新峰科技有限公司、漳州眾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新勝達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潤科生物工程(福建)有限公司、漳州立達信光電子科技有限公司、漳州建霖實業有限公司、大閩食品(漳州)有限公司。
漳州綠色工廠藏著怎樣的“綠色密碼”?記者採訪發現,通過打造綠色環境、升級綠色産線、構建綠色製造和服務體系等,製造業越來越“綠”意盎然。
“廢水”回收
一年可節省用水約18000噸
國家級綠色工廠是由工信部自2017年起組織評選的全國性綠色製造體系建設項目,該評價採用五維標準體系,包括用地集約化(如優化廠房空間佈局)、原料無害化(如使用可再生材料)、生産潔凈化(如污染物排放控制)、廢物資源化(如工業廢水循環利用)、能源低碳化(如光伏發電系統應用)。
從高處俯瞰福建新峰科技有限公司的廠區,廠房屋頂、部分墻面以及路燈,隨處可見太陽能光伏板的“身影”。在陽光照射下,這些太陽能光伏板源源不斷地將光能轉化為電能,年發電量約300萬度,為企業實現了約50%電力的清潔能源替代。
在廢物資源化方面,新峰科技發掘了獨有的“綠色密碼”。企業深耕精密機械加工領域,是業內規模較大、技術工藝先進的精密光學結構件生産商之一。在精密光學結構件生産過程中有一道自來水提純的工序,産出1:1的純水與“廢水”,其中純水將用於生産加工。
“‘廢水’只是不能用於生産和飲用,但仍可用於生活其他方面。”新峰科技人事部經理蔡曉青表示,公司于2021年投資超1000萬元對廠區進行綠色化改造,除了增加光伏設備外,還設計了“廢水”回收利用系統,將“廢水”用於廠區綠化和員工日常生活,一年可節省用水約18000噸。
得益於綠色低碳發展的舉措,新峰科技于日前入選工信部近期發佈的2024年度國家級綠色工廠名單。近年來,我市不斷健全綠色工廠規範化、長效化培育機制,構建綠色製造和服務體系,指導行業、企業綠色低碳發展。目前,全市共有國家級綠色工廠32家,國家級綠色供應鏈管理企業1家。
發展“含綠量”
轉化為經濟增長“含金量”
2022年,漳州眾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于全市率先獲評國家級綠色供應鏈企業,近期,再次入選國家級綠色工廠。環境健康,不僅是眾環科技的“綠色密碼”,還是企業的使命與願景。
記者在漳州眾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看到,眾環科技廠區種植了大量本土綠色植被,絕大多數廠房採用鋼結構,並利用窗戶自然採光,公共場所照明採取分區、分級與定時自動調光控制。“公司在每年財務預算中增加了節能環保改造項目,且以年均7.5%的比例遞增。”眾環科技副總經理吳國民表示,公司主營植物培育器、空氣凈化器等環境健康類電器産品,理應在綠色低碳發展中爭做示範與標杆。
眾環科技在能源低碳化方面採取了多元舉措,碳足跡評價是其中的關鍵,實施以來産品單品綜合能耗下降41.24%,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59.94%。在碳足跡評價體系中,企業依託能源管理中心,對各生産環節能源數據進行實時監控管理,當某工序的碳排放超出臨界數值時中心將發出預警。“根據預警,我們會及時提出改善方案,進一步優化工藝流程。”吳國民説。
值得一提的是,眾環科技將供應鏈中的各相關企業也納入了碳足跡評價體系中,實施“A(標杆)-B(優質)-C(普通)-D(淘汰)”供應商綠色分級管理,通過建立相應考核制度對供應商節能減排情況進行監督管理,帶動供應鏈上下游工廠實施綠色製造。因此,該企業于2022年獲評國家級綠色供應鏈企業。
隨著能耗的降低和産值的提高,供應商對於綠色低碳發展的態度更加積極,推動供應鏈的整體效率實現了有效提升,眾環科技的接單週期由60天縮短至約30天,發展“含綠量”轉化為經濟增長“含金量”。(記者 蔡楠楠 通訊員 林貽樹)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