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原創    |   老外在福建   |    直觀中國    |    融播報    |   福建好故事   |    特色産業    |   熱點專題 
漳州平和:百億蜜柚産業的綠色轉型
2025-05-13 10:04:15來源:福建日報編輯:尹小兵責編:

  原標題:從生態污染到退果還耕、從粗放種植到綠色種植、從單一産業到全鏈融合,平和縣以鳳凰涅槃的勇氣推動蜜柚産業革新——百億蜜柚産業的綠色轉型

  閩南五月,柚花余香未散。

  在平和縣小溪鎮的萬畝柚園裏,青柚初結,宛如碧玉綴滿枝頭。柚農張國強蹲在樹下,將散落在地的廢棄小柚果仔細拾入編織袋中。這些往年只能爛在地裏的小柚果,現在卻成了藥企眼裏的香餑餑,每公斤收購價5~10元,僅此一項就為張家增收近萬元。

  藥企的青睞,源於這幾年的生態種植,柚果品質優良,是提取柚苷的重要原材料。

  經歷近40年的發展,作為全國最大柚類生産基地的平和縣,正以鳳凰涅槃的勇氣推動蜜柚産業革新——從生態污染到退果還耕,從傳統種植模式到綠色循環經濟,一場以生態為核心的綠色轉型,正在這片土地上書寫鄉村振興的新範式。

  從退果還耕到沃野重生

  立夏剛過,瓜果纍纍。

  在平和縣山格鎮三美村現代農業産業園,蔬菜大棚裏藤蔓上垂墜的翡翠色果實泛著晶瑩露珠,村民正忙著採摘苦瓜和黃瓜,豐收的喜悅瀰漫四週。

  這片充滿生機的現代農業園區,兩年前還是密不透風的蜜柚果園,如今退果還耕,變成了蔬菜種植大棚。

  平和地處閩南金三角的漳州市西南部,是原中央蘇區縣,也曾是福建省23個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之一。20世紀80年代,當地發力蜜柚産業,將其作為農民脫貧致富的重要抓手。經過30多年的發展,許多農民脫貧奔小康,全縣蜜柚全産業鏈産值達100億元,成為我國最大的柚類生産基地,有“世界柚鄉、中國柚都”之譽。

  然而,由於平和處於九龍江西溪支流花山溪上游,蜜柚産業的無序發展在帶來經濟效益的同時,也因過度追求産出和市場效益,導致生態環境尤其是花山溪水質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

  “這片沃土,不種蜜柚改種其他作物同樣能致富!”幾年前,當地政府以不破樓蘭終不還的決心啟動“退果還耕”工程,開啟綠色轉型之路。

  退果還耕,那種什麼?

  三美村黨支部書記林志彬告訴記者:“我們採用‘水稻+四瓜一椒’的智慧輪作模式,四五月份播種優質稻,10月收割後改種苦瓜、絲瓜等蔬菜,在春節期間搶鮮上市。”

  目前,山格鎮共在三美、寶豐打造1050畝退果還耕示範片,已簽約待退250畝。示範片主要推廣種植“翠玉”苦瓜、“圓帥”絲瓜、“紅長香”辣椒、白黃瓜等高優蔬菜。退果還耕以來,示範片綜合效益逐步凸顯,兩季苦瓜畝均收益突破4萬元,實現畝均效益約3萬元。

  “引導群眾實現從‘要我退’到‘我要退’的觀念轉變。”山格鎮黨委書記楊龍坤説。

  退果還耕,各鄉鎮因地制宜,各顯神通。

  在小溪鎮溪洲村,花山溪畔的柚園變成了高優農田,田裏的卷心菜,顆顆飽滿。

  在霞寨鎮西安村,柚園變成“稻蛙菜”三位一體生態農場,立體種養模式使土地綜合收益提升40%,化肥使用量下降70%。

  在國強鄉,結合當地田園特色、土樓元素,柚園變身“花溪夢田”,走農文旅融合發展路線。

  在高海拔的崎嶺鄉彭溪村,層層疊疊的茶山梯田取代了曾經的柚海。“高海拔區蜜柚品質欠佳,改種白芽奇蘭茶後,每畝收益翻了三番。”茶農朱財發輕捻新採的茶芽,開心地説。

  據統計,近年來平和共完成退果(包括還耕、還林等)4萬多畝,同時完成果園收儲5.7萬畝。

  “退果、生態修復不是簡單的減法,而是發展模式的乘法。”縣農業農村局副局長周小龍説。

  從粗放種植到綠色種植

  在這場綠色轉型的生態接力中,“退果”只是起點。

  清晨,在坂仔鎮連片的蜜柚園中,一場“輕剪輕肥”生態栽培培訓如期舉行,數十位柚農圍在果樹旁,專注聆聽縣高級農藝師朱東煌的現場教學。

  “枝條隨便剪,肥料大手撒。”這是平和許多柚農長期以來的粗放管理方式。近年來,當地依託蜜柚科技小院、福建農林大學教授廖紅等專家團隊的智力支持,大力推廣蜜柚“輕剪輕肥”生態栽培技術。

  “‘輕剪輕肥’生態栽培的技術主要包含三個方面。”朱東煌説,“一是輕修剪,即開小天窗、少疏剪、控頂和適時環割;二是輕肥,通過以樹定産、以産定肥,減少化肥用量,同時開展病蟲害綠色防控;三是實行果園生草留草栽培。”

  柚農賴青松是首批“輕剪輕肥”的受益者之一:“經‘輕剪輕肥’後,果型適中,每株均結上百顆柚子,收購價每斤高出0.5元左右。”

  在“輕肥”實踐中,當地更是大膽探索“種養加”模式,打造立體式現代循環農業。

  在山格鎮三美村現代農業産業園,3座白色智慧沼液罐巍然矗立,延伸出的管網如血脈般滋養著萬畝蜜柚園。啟動設備按鈕,經過微生物發酵的有機肥液均勻地噴灑在果樹根部。

  在花山溪流域治理中,散養的生豬被規模化養殖場替代,但豬場糞便不能直排河裏,如何處理?

  “這些有機肥液均來自養豬場,經過科學處理後,酸性值從pH5.5降至7.2,真正變廢為寶。”山格鎮黨委書記楊龍坤説。三美養殖核心區內目前共有生豬規模養殖場13家、存欄9260頭,園區通過“前端控污、中端處理、末端消納”的方式,充分利用地勢差,高位養殖、低位種植,實現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

  在文峰鎮南霞村,一場更富創意的“種養加”生態實驗正在展開。

  在佔地50畝的立體種養基地,三層空間垂直分佈:頂層是菌草餵養的土雞,中層是活水魚池,底層連接著自動噴灌的蜜柚園。這個看似科幻的“農業摩天樓”,實則是倣野生生態系統的現代演繹。

  “雞吃菌草料,糞入魚塘,魚池水肥滋養果園,微生物防治蟲害。”文峰鎮黨委書記賴進傑説,隨著水流涌動,含有硅藻和益生菌的池水沿著滴灌管道浸潤蜜柚樹根部,形成閉環的物質循環,讓每畝土地産出呈現量級增長。

  這樣的場景,目前已在平和縣各鄉鎮多點開花。該體系在實現“一喂多得”經濟效益的同時,既解決了傳統種養行業的污染問題,也為蜜柚提供了有機肥來源,實現生態種植。

  “把‘種養加’一體化現代農業産業園建設作為重要抓手,著力‘自循環、不污染’,打造了山格、大溪等‘中循環’示範點和國強白岩山家庭農場等‘小循環’示範點。”平和縣委書記蔡綠璇説。

  從單一産業到全鏈融合

  剛剛過去的“五一”假期,許多遊客走出平和全域旅遊服務中心時,陶醉在柚花甜香與茶香交融的獨特氣息裏。原來,就在裏面的茶王谷公司制茶車間,老師傅正在窨制本季最後一批新式茶飲。

  “將柚花與白芽奇蘭茶進行融合,是一個大膽的創新。”茶王谷總經理黃建軍説,“通常情況下,每棵蜜柚樹只需留下三分之一的花來結果,其餘三分之二的花會被疏掉。這些疏掉的花可不要浪費,剛好用來窨制新式茶飲。”

  這是平和延長蜜柚産業鏈的一個縮影。當地引進了蜜柚深加工企業,開發果汁、果幹、茶飲等産品,拓寬銷售渠道,提高蜜柚附加值。

  在靈通酒坊的發酵車間,釀酒師陳鎮津輕晃著琥珀色的柚子酒。“我們攻克了柚汁略為苦澀的技術難關,開發出12度微醺果酒。”透過橡木桶的呼吸孔,可以看見金黃的酒液。

  在霞寨鎮彭林村超煒農業公司的蜜柚加工車間裏,負責人盧超雄正指揮工人將一車車從各收購點運來的小柚果卸下,經過清洗後,通過輸送帶送入自動爐中進行烘焙。

  “烘乾後的小柚果幹簡單打包,便可輸送至外地的藥廠提煉柚苷。”盧超雄説。

  廢棄小柚果用來制藥、疏掉的柚花用來窨茶、蜜柚果肉生産果汁或釀酒、柚皮製成果脯……蜜柚的産業鏈條節節攀升,附加值不斷提升。

  産業鏈的裂變效應,在招商會上得到集中展現。日前,2025年平和縣食品産業鏈暨産業社區招商推介會召開,大會舉行了項目集中簽約活動,共落實簽約項目16個,主要為食品産業相關項目,涵蓋食品産業園以及果汁、柚茶、柚花、休閒食品、寵物食品等,總投資16.86億元。

  “因地制宜開展農業種植結構調整,持續推動種植業綠色發展,做好蜜柚産業鏈延伸,提高附加值,促進百姓增産增收。”蔡綠璇説。(報業集團記者 林永龍 趙錦飛 蕭鎮平 通訊員 王志暉 葉庚成)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