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特色農業“多點開花”——涵江區莊邊鎮多舉措助推強村富民
“以前守著土地種點糧食,只能勉強糊口。現在把土地流轉給村裏的紫玉淮山基地,自己還能在基地務工,日子越來越有盼頭了。”涵江區莊邊鎮岐山村村民陳大姐説起現在的生活,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走進莊邊鎮,一幅生機勃勃的鄉村振興畫卷徐徐展開。在岐山村、溪西村、萍湖村等地,紫玉淮山、麥冬、“林下+黃精”等特色種植項目正如火如荼地推進(如圖)。近年來,莊邊鎮以黨建為引領,以聯建為紐帶,以共富為目標,創新“黨支部+合作社+基地+農戶”模式,將分散的資源整合串聯。
在岐山村,全市首個規模化紫玉淮山種植示範基地已嶄露頭角。百畝土地上,台灣紫玉淮山與九品香水蓮花、藏紅花等特色作物共生共長。上海農科院與台灣專家團隊帶來的淺層栽培技術,讓作物畝産量大幅提升,不僅直接帶動40余名村民在家門口就業,更為鄉村産業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溪西村的麥冬種植示範基地同樣成績亮眼。村黨支部積極牽線搭橋,流轉土地20余畝,並邀請農技專家進行專業指導,切實帶動村民就業增收。
在林下經濟發展方面,莊邊鎮首期統籌萍湖、前埔等周邊5個行政村的千畝林地資源,未來3年預計流轉5000畝,創新採用“喬木遮陰+藥材複合”立體種植模式,精準模擬黃精、崗梅等道地藥材的原生環境,著力打造林下經濟示範基地。同時,建立“保底收益+按股分紅+勞務增收”多元分配模式,讓村民、村集體通過林地入股、訂單種植、就地就業等方式實現增收,形成“強村帶弱村、先富帶後富”的鄉村振興共同體。
為進一步延伸産業鏈,莊邊鎮全域推進“一村一工坊”建設,讓村民“務農不離鄉、增收不離家”。岐山基地為村民提供土地流轉租金、技術培訓和務工崗位,參與農戶年均可增收超2.4萬元,每年為村集體增收15萬元;林下經濟示範基地通過科學佈局與智慧監測,畝均效益較傳統模式提升300%;麥冬種植示範基地讓周邊農戶在參與田間管理的同時,實現“務農+顧家”兩不誤;新引進的莆田市田夫農場綠色食品有限公司落地走墘村,帶動村民就業以及枇杷乾等農特産品銷售,為參與農戶年增收4萬元。
阡陌沃野間,黨建紅與生態綠相互交融。這裡既是特色農産品的生長沃土,更是鄉村振興的活力樣板。莊邊鎮穿起資源的“千條線”,在綠水青山間奮力書寫強村富民的時代答卷。(李斌 陳琳 林亦霞 文/圖)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