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原創    |   老外在福建   |    直觀中國    |    融播報    |   福建好故事   |    特色産業    |   熱點專題 
高品質書寫革命老區鄉村振興“龍岩答卷”
2025-05-29 09:54:16來源:福建日報編輯:尹小兵責編:

  原標題:探索“六個共富”模式 實施“一五八”工作機制 高品質書寫革命老區鄉村振興“龍岩答卷”

高品質書寫革命老區鄉村振興“龍岩答卷”

漳平永福櫻花茶旅景區 方晨穎 攝

高品質書寫革命老區鄉村振興“龍岩答卷”

永定區陳東鄉葡萄豐收。章宸睿 攝

高品質書寫革命老區鄉村振興“龍岩答卷”

武平縣桃溪鎮開展桃溪春茶採摘活動。方晨穎 攝

高品質書寫革命老區鄉村振興“龍岩答卷”

新羅區新農人陳益榮在直播銷售農産品。方晨穎 攝

高品質書寫革命老區鄉村振興“龍岩答卷”

上杭縣廬豐畬族鄉麻子壩圍屋航拍圖 上杭融媒體中心供圖

  如何推進鄉村全面振興?

  時代拋出的考題,龍岩全力作答:

  近年來,龍岩市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三農”工作的重要論述,認真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及省委、省政府“奮勇爭先、再上臺階”的工作部署和對龍岩提出“展現六個新作為”的具體要求,深入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以深化農村改革為主線,強化鄉村全面振興與新型城鎮化有機結合,統籌推進城鄉融合發展,探索“六個共富”模式、實施“158”鄉村建設工作機制,全面推進産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五個振興”,不斷在推動城鄉融合發展上展現新作為,高品質書寫革命老區鄉村振興“龍岩答卷”。

  數據是最有力的證明——

  2024年,龍岩人均GDP在全國20個革命老區重點城市中躍升首位,取得里程碑式的突破!

  2024年,龍岩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在全國20個革命老區重點城市中排名第二位!

  在2022、2023年省對市鄉村振興實績考評中,龍岩市實現“兩連冠”!

  ……

  從美麗鄉村到全方位高品質發展,一幅沃野歡歌、老區振興的畫卷,正在閩西紅土地上徐徐展開。

  老區爭優——

  積極探索鄉村振興“六個共富”模式,振興路上一個不能少!

  遙想當年,革命的星火在這裡點燃,並迅速成燎原之勢,閩西革命老區“二十年紅旗不倒”,為中國革命勝利付出了巨大犧牲,作出了重大貢獻。

  新時代,老區人民接續奮鬥,在閩西大地率先點燃“共富星火”,積極探索鄉村振興“六個共富”模式,努力為全國共同富裕實踐提供“老區答卷”:

  ——思想共富。用好用足龍岩豐富的紅色文化、客家文化等資源,打造提升“重走毛主席調查路”“重走習近平總書記鄉村調研路”等精品路線,講好習近平總書記在龍岩留下的“八個一”生動故事,凝聚共同富裕的思想合力。

  ——産業共富。發揮各縣(市、區)比較優勢,集中力量做好産業融合文章,推動全市“2+4”主導産業和縣域重點産業集群發展,築牢經濟發展根基。

  ——生態共富。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抓好生態環境協同保護、綜合整治,探索更多生態産品價值實現機制,著力打通“兩山”轉化通道,實現百姓富與生態美有機統一。

  ——城鄉共富。把新型城鎮化建設與鄉村全面振興有機結合,做大做強縣域城市,探索跨村聯建、社農合作、村企互助,推動區域協調發展、城鄉融合發展。

  ——改革共富。堅持以改革激活力、以改革促發展,深化供銷農場等改革,創新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形式和運行機制,有效破解實現共同富裕的體制機制障礙。

  ——文明共富。堅持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協調發展,打造“大愛龍岩”精神文明品牌,實現社會全面進步和人的全面發展。

  “六個共富”是六條引領路徑。思想引領、産業築基、生態變現、城鄉融合、改革破局、文明浸潤六方面齊頭並進。

  一個村富了不叫富,要全部村富了才算富。

  2024年12月,為支持上杭縣探索“六個共富”機制,建設共同富裕試點縣,形成縣域可複製可推廣的共同富裕路徑,龍岩市委專門出臺《關於支持上杭縣建設共同富裕試點縣的若干措施》,制訂支持上杭打造全國黨員幹部黨性教育優選地、支持上杭發展壯大産業集群、支持上杭建設國家創新型縣等15條措施,並確定21個市直部門掛鉤上杭縣21個鄉鎮,列出了支持上杭縣重點創建改革試點清單。

  與此同時,龍岩市還創造性地實施鄉村振興“一縣一片區”建設,用片區化發展思路整合資源、凝聚合力,成功打造新羅“紅色東肖·環翠奇邁”示範片區、永定土樓十里長廊片區、上杭紅古田片區、武平環千鷺湖城鄉一體協調發展片區、長汀“紅旗躍過汀江·兩山實踐走廊”片區、連城“美味蓮南·整訓新泉”片區、漳平“台灣小鎮”片區,7個片區各具特色、主題突顯,帶動作用明顯。2024年,全市“一縣一片區”項目共129個,累計完成投資15.4億元。

  無論是“六個共富”的大膽嘗試,還是“一縣一片區”的示範先行,都是龍岩市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有力舉措,都是讓鄉村振興成果惠及每一個人的努力探索。

  老區爭先——

  大力實施“158”鄉村建設工作機制,振興路上一刻不能停!

  鄉村建設,從來不是千村一面,更當因地制宜,塑造千姿百態。

  龍岩市委、市政府研究出臺了《關於推行“158”鄉村建設工作機制促進鄉村全面振興的實施意見》,優化城鄉發展格局,分類有序推進鄉村全面振興。

  ——“1”即堅持“原生態、低成本、有特色”這一理念。“原生態”就是尊重山、水、林、田、湖為一體的底色,不搞大拆大建、不搞貪大求怪,保護好自然山水和傳統村落,讓居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低成本”就是突出經濟、適用,堅持量力而行,不超規模、不超財力、不造盆景,花小錢、辦大事。“有特色”就是統籌考慮建築風格、文化資源等,避免千篇一律、同質化,走各有側重、各有特色的差異化發展路子。

  ——“5”即實施“一把手”推進機制、規劃先導機制、農房建設管控機制、共建共享機制、黨建引領機制“五項機制”。

  ——“8”即採取城郊融合類村莊、集聚提升類村莊、穩定改善類村莊、文化傳承類村莊、民族團結類村莊、僑臺賡續類村莊、收縮待定類村莊、搬遷撤並類村莊“八種類型”,因村施策,分類發展。

  得益於“158”鄉村建設工作機制的推行,龍岩市在福建省率先完成1786個村莊的分類工作,由各縣(市、區)黨政主要領導、分管農業農村領導負責,每人每年至少抓好1個試點村建設,打造一批可學可看的典型樣板。

  龍岩市還在全省率先出臺《農村人居環境治理條例》,以“五個美麗”建設為抓手,打造出一大批小而精、小而美、小而優的鄉村建設典型,變“美麗生態”為“美麗經濟”。2024年,建設美麗鄉村庭院1607戶、美麗鄉村微景觀730處、美麗鄉村公共空間209個、美麗田園50片、美麗鄉村休閒旅遊點27個。

  “帽村的祖屋、老糧站都很有歷史,原來都空著,很可惜。現在改造成鄉村文化會客廳,文化活動豐富了,大家沒事都愛往這兒湊,來這裡遊玩的人也多了,大家的收入也增加了。”龍岩市武平縣永平鎮帽村村將擁有300多年曆史的方氏祖屋“竹苞松茂”進行修繕改造,成為村史展陳、客家非遺文化展示場所,讓當地村民連連稱讚。

  鄉村不僅要塑形,更要鑄魂。帽村的實踐是龍岩市鄉村文化會客廳建設的縮影。目前,全市共確定鄉村文化會客廳148個試點村,其中市級10個,縣級70個。通過“閒置資産+文化”模式,越來越多古建築、古書院、舊校舍等從鄉土記憶躍升為文化符號,形成一個個特色鮮明的鄉村“文化IP”,留住了鄉愁,點亮了鄉村。

  老區爭效——

  以深化農村改革紮實推進“五個振興”,振興路上一步一腳印!

  在希望的田野上,改革創新的種子正在生根發芽。

  近年來,龍岩市通過一系列的改革舉措,蓄起滿滿正能量,成功激活鄉村振興“一池春水”,全面推進産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五個振興”。

  ——産業繁榮促振興。龍岩市立足農業資源稟賦,以糧食、煙草産業為基礎,培育畜禽、蔬菜、果茶、薯業、林竹花卉、食用菌、漁業等七大特色優勢産業,做大做強“土特産”文章。2024年,全市糧食播種面積比任務增量、糧食總産比任務增量均排名全省第一,糧食播種面積、總産、單産連續五年實現“三同步”增長。七大特色優勢産業全産業鏈産值1189.19億元,增長11.12%。成功舉辦第一、第二屆海峽兩岸農業交流大會,擴大兩岸農業基層交流,共簽約農文旅合作項目106個、總投資162.9億元。漳平臺創園連續8年在全國臺創園建設發展考評中獲第一名,上杭縣成功獲批設立國家級台灣農民創業園。

  ——人才引育促振興。龍岩市深入實施新時代人才強市戰略,推進“才聚龍岩”行動計劃,重點培育一批“田秀才、土專家”等鄉土實用人才,有效破解山區地市引才、聚才、留才難問題。聚焦“新農人”培育全鏈條管理,在全省率先成立“新農人”協會,引導“新農人”抱團發展、協作發展,讓鄉村人才與鄉村振興實現“雙向奔赴”。實施鄉村振興特派員制度,精準選聘113名鄉村振興特派員到村工作,其中,中科院院士1名、退休廳級幹部13名,將政策紅利、資金活水、技術人才吸引到駐點村。

  ——文化賦能促振興。龍岩市以“鄉村文化會客廳”建設為抓手,將“有形”的物理文化空間與“無形”的宣傳思想文化內涵提升相融合,讓優質文化資源直達基層。堅持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協調發展,打造“大愛龍岩”精神文明品牌,持續開展移風易俗重點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治理,破陳規、樹新風,下大力氣整治高價彩禮、人情攀比、大操大辦等不良風氣,讓文明新風沁潤心田。

  ——生態宜居促振興。龍岩市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深入推進綠色生態産業發展,打通“兩山”轉化通道,持續拓展提升水土流失治理“長汀經驗”和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武平經驗”,成功創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入選全國林業改革發展綜合試點市、國家林業碳匯試點市,水土流失治理經驗做法成為全國科技創新賦能鄉村振興典型,林業金融區塊鏈融資服務經驗在全國推廣,走出了一條既有“含金量”又有“含綠量”的發展路子。

  ——組織保障促振興。龍岩市堅持以“深化紅領行動、爭當紅土先鋒”為抓手,以高品質黨建引領鄉村全面振興。實施黨建富民強村“十百千”行動,出臺10條扶持措施,推行跨村聯建等模式,全市60個村列入省級新型農村集體經濟項目。持續推廣運用“積分制”“清單制”等模式,讓鄉村治理工作可量化、有抓手。創新基層治理“1334工作法”,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治理體系,該工作法已被中央政法委推廣。

  在龍岩市的眾多農村改革舉措中,“五票制”頗具代表性,且成效顯著。

  推動資源變資産、資産變股份、農民變股東,龍岩市創新推行林票、碳票、水票、地票、房票“五票制”,進一步盤活農村閒置資源。截至目前,全市共發放股金型林票132戶、股權型林票7.22萬股、林業碳票14張;發放水票69張,總水量超2億立方米;發放承包地地票176戶287.27畝、宅基地地票6戶410平方米;發放房票39戶7862.31平方米。“五票制”農村産權制度改革創新做法獲《農民日報》在全國推廣。

  “五張票”的成功並非孤例,閩西大地上,一項項亮點紛呈、獨具特色的改革舉措正在全面鋪開。

  將打造新時代水土流失治理“長汀經驗”和林改“武平經驗”升級版列入全市“十項重點改革”;推行“供銷農場”水稻生産全託管服務模式,實行産量、收益全託管和零風險託管,實現農民、合作社和政府三方共贏,破解“種糧效益低”“誰來種糧”“耕地拋荒”等問題;探索撤鄉並鎮和行政村合併工作,在全省率先實施撤鄉並鎮,將上杭縣步雲鄉撤鄉併入古田鎮,實現鄉村産業發展更具活力、鄉村基礎建設更有品質、鄉村公共服務更加高效……

  江山如畫,紅綠交融。鄉村振興,共富共美。

  放眼閩西廣袤鄉村大地,一個個更紅火、更美麗、更宜居的村莊如點點繁星,既溫暖了遊子歸鄉的旅程,又照亮了鄉村全面振興的美好明天……(記者 羅小春 徐士媛 通訊員 羅玉文)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