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原創    |   老外在福建   |    直觀中國    |    融播報    |   福建好故事   |    特色産業    |   熱點專題 
廈門鼓浪嶼:“歷史國際社區”的詩琴和鳴
2025-06-18 09:59:35來源:福建日報編輯:尹小兵責編:

  原標題:申遺成功8年來,鼓浪嶼不斷打造國際化藝術磁場,拓展全球“朋友圈”,持續奏響中華文化走向世界的動人樂章 “歷史國際社區”的詩琴和鳴

廈門鼓浪嶼:“歷史國際社區”的詩琴和鳴

協和禮拜堂前,6位外國友人身著西洋服飾,合誦中英詩歌。 (受訪者供圖)

廈門鼓浪嶼:“歷史國際社區”的詩琴和鳴

青年鍵盤手風琴演奏家拉杜·拉托耶在鼓浪嶼演奏。 (受訪者供圖)

  日前,以“世遺生活 詩意琴島”為主題的第十一屆鼓浪嶼詩會在廈門舉行。來自俄羅斯、西班牙、哥倫比亞等國家的詩人,在萬國建築群中尋訪靈感,留下35首跨國界詩篇。

  這場跨越語言的藝術盛宴,正是“鼓浪嶼:歷史國際社區”深厚底蘊與獨特魅力的生動映照。

  申遺成功8年來,鼓浪嶼牢記囑託,不僅精心守護著“多元文化共融”的世遺價值內核,更以其獨特的音樂文化為媒,通過打造國際化藝術磁場、拓展全球“朋友圈”、活化文化遺産等,持續奏響中華文化走向世界的動人樂章。

  雙向流通 文明互鑒

  兩個多月前,40余位旅菲華僑華人齊聚鼓浪嶼,共同紀念鼓浪嶼知名建築群“海天堂構”的建造者黃秀烺逝世一百週年。這是一場特殊的懇親會,更是一段家族記憶的回歸。

  19世紀末,遠渡南洋的閩商黃秀烺重返故土,將在菲律賓積累的資金化作鼓浪嶼的羅馬柱與閩南飛檐。如今,這片宏偉建築已化身為文化場館,恰如一部凝固的史詩,成為離散華裔追溯文明根系的精神原鄉。這場活動的聯繫人之一、蟲洞書店創始人蘇曉東感嘆:“歷史國際社區的魔力,是讓漂泊的血脈聽見文明回聲。”

  將目光投向更早的19世紀70年代,就在與這座宅邸相距不過百米的鼓浪嶼碼頭上,荷蘭漢學家、萊頓大學教授施古德帶著《廈門方言袖珍詞典》踏上小島。他在龍頭路聽到閩南語説書《賣油郎獨佔花魁》,被閩南文化的獨特魅力深深吸引,將這一東方愛情故事引入萊頓大學漢學課堂,還在《荷華字典》中收錄300余條閩南方言詞彙。

  同一時期,英國駐廈領事館領事翟理思在鼓浪嶼編纂了《華英詞典》,首次將“功夫”“颱風”等閩南語字詞納入國際辭書體系;荷蘭漢學家高延以鼓浪嶼為據點,耗時20年將閩南地區的道教神祇、民間信仰推向世界;荷蘭漢譯員培訓生凱士將《大清律例》帶回荷蘭,5375個康熙字典字模後來成為荷蘭中文書籍的印刷範例……

  在鼓浪嶼文史專家詹朝霞看來,這些文化使者的足跡串聯起一條隱秘的文明通道:鼓浪嶼不僅是19世紀西方文明的注入點,更是西方漢學的“東方實驗室”和中華文化走向世界的“海上發射臺”,將鼓浪嶼納入世界近代敘事體系,融入世界海洋文化篇章。

  文化脈搏 同頻共振

  “在廈門,在水之外,大自然每天都孕育一首新詩。”

  今年4月,第十一屆鼓浪嶼詩會期間,82歲法國詩人埃裏克・薩爾納為鼓浪嶼即興賦詩的視頻被廣泛轉發,在海外社交平臺上獲得超百萬次傳播,讓世界目光再次聚焦于這座詩意小島。

  詩歌與音樂,共同編織了文化的花環。音樂,是鼓浪嶼最具穿透力的文化語言。申遺成功後,鼓浪嶼通過“請進來”戰略打造國際化藝術磁場,構建起“日有琴聲、周有專場、月有大師、季有節事”的立體化藝術生態。其中,每年舉辦的鼓浪嶼音樂季、鼓浪嶼鋼琴藝術周、鼓浪嶼新年音樂會等,更成為具有廣泛知名度的國際音樂盛事。2024年至今,共有28個國家358位外籍嘉賓登上鼓浪嶼,通過94場文化盛宴讓“音樂之島”的脈搏與世界同頻共振。

  鼓浪嶼精心推出的“駐島藝術家計劃”更是成效明顯,逐步成為國內外知名藝術家創作、交流的重要平臺。目前已簽約引進7位國際知名藝術家,定期駐島舉辦音樂會、大師班講座等活動。

  “走在街道上,隨處都能聽到美好的音樂,能與不同的觀眾交流。在這裡,音樂是一種生活方式。”作為鼓浪嶼的駐島藝術家,奧爾加·貢姬娜對這座小島感情頗深。

  被譽為“亞洲肖邦第一人”的加拿大鋼琴家鄧泰山在接受採訪時表示:“我很高興扮演了橋梁的角色,連接鼓浪嶼與國際社會。我們會努力讓更多人知道鼓浪嶼,它是自然和藝術的完美融合。”

  如今,這些國際藝術大師,不僅是琴島的客人,更成為鼓浪嶼的“文化宣傳大使”,將鼓浪嶼的藝術基因嵌入全球文化圖譜。

  拓交朋友 深度互動

  今年5月,鼓浪嶼先後與德國、烏茲別克斯坦兩國相關機構簽署合作協議(備忘錄),推進世界文化遺産及琴島音樂文化的國際交流,標誌著琴島國際“朋友圈”進入深度互動階段。

  申遺成功以來,鼓浪嶼與馬來西亞、法國、俄羅斯、意大利、聖馬利諾、匈牙利等國家的世界遺産地建立聯繫,國際“朋友圈”不斷擴大,國際交流合作不斷加深。如今,鼓浪嶼正以“走出去”的主動姿態,構建跨地域的文明對話網絡。這種“走出去”的戰略,不僅僅局限于簡單的文化展示,更是深入到遺産保護理念交流、藝術創作機制共建等深層領域,為共享世界遺産保護經驗與成果打下深厚基礎。

  中國240小時過境免簽政策實施以來,鼓浪嶼外國遊客人數日均同比增長44.8%。“我們為鼓浪嶼而來,這裡的陽光非常明媚,也有非常浪漫的藝術氛圍,更有特別親切的服務。”6月1日,當國際郵輪“芮吉塔號”搭載800名外籍遊客抵廈,馬達加斯加遊客奧黛麗的讚嘆,道出了萬千境外訪客的心聲。

  這些境外訪客,正成為鼓浪嶼的流動名片。為此,鼓浪嶼持續優化提升公共服務,全力打造入境遊服務標杆,如組建百人名校外語志願服務隊,在遊客中心提供多語種講解,設立離境退稅點,完善雙語導覽標識等,讓每一次邂逅都成為文化共鳴的契機,將這份跨越山海的“天賜機緣”,沉澱為可觸摸的文明記憶。

  從19世紀的漢學搖籃到21世紀的文化樞紐,鼓浪嶼始終以開放姿態詮釋著“歷史國際社區”的當代價值。“鼓浪嶼見證了近200年來東西方文化的交流碰撞,今天的鼓浪嶼,既保留了傳統文化的底色,也融入了現代藝術的靈感。”鼓浪嶼管委會主任林躍鋒表示,鼓浪嶼將繼續發揮世界文化遺産地優勢,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琴島的大門,永遠向世界的文明浪潮敞開”。(記者 林麗明 林澤貴 黃星榕)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