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原創    |   老外在福建   |    直觀中國    |    融播報    |   福建好故事   |    特色産業    |   熱點專題 
合福高鐵開通10週年:在青山綠水間鋪就一條致富路
2025-06-30 09:44:16來源:福建日報編輯:尹小兵責編:

  原標題:合福高鐵開通10年來,重塑沿線文旅産業版圖,在青山綠水間鋪就一條致富路 山海無遠 共此青巒

合福高鐵開通10週年:在青山綠水間鋪就一條致富路

復興號列車飛馳在武夷山境內合福高鐵南岸特大橋上。 張萌飛 攝

  2015年6月28日,福建第一條時速300公里的高鐵——合福高鐵正式開通。福州到合肥從以前10個小時縮短至不到4小時。

  10年來,合福高鐵閩贛段累計發送旅客1.4億人次。這條850公里的交通大動脈縱貫華東地區,不僅重構了閩皖贛三省的時空格局,日益成熟的“3小時生活圈”也重塑了百姓的生活圖譜,在經濟、文化、社會等領域掀起層層漣漪。

  站在鐵軌織就文旅新經緯的時代,回顧合福高鐵開通10週年,記者沿著上饒、武夷山北、古田北3座車站,看合福高鐵10年軌跡,讀交旅融合詩篇,感受高品質發展的脈動。

  串起旅遊黃金走廊

  地處閩贛邊界的上饒站,是國鐵南昌局轄內四大客運站之一,僅位居南昌、福州、廈門之後。

  “合福高鐵開通初期,日開行數量僅有48列,目前開行數量已達125列,40%的客流量來自合福高鐵。”上饒站站長陳衛紅列舉了這樣一組數據。2024年,客發最高峰單日5.8萬人次,年累計客發1007.79萬人次。

  2015年,隨著合福高鐵與既有滬昆高鐵形成十字交會,上饒站成為全國首個騎跨式高鐵樞紐站。高鐵帶來的客流紅利,成為當地産業升級的“催化劑”與城市經濟的“加速器”。

  10年間,上饒5A級景區從1個增至4個,4A級景區35個。其中不乏以鉛山縣葛仙山度假區為代表的新晉“流量”。

  在綠水青山的環抱下,遊客享受宛如仙境的清涼山谷,沉浸于夜晚熱鬧的市井街頭。

  “景區年接待遊客從2015年的15萬人次增加到去年的180萬人次,65%的遊客來自合福高鐵沿線城市。”葛仙山度假區行銷副總經理沈興衝介紹説,“豐富的夜遊活動和演出,將遊客的平均停留時間從1.2天延長至2.8天。”

  路連江海,車行畫中,合福高鐵開通之初就被冠以“最美高鐵”之稱。從黃山到武夷山,囊括2個“世界自然與文化雙遺産地”,14個5A級景區,19處國家級、省級風景名勝區和36處自然保護區,沿線形成了閩贛皖三省最具發展潛力的旅遊黃金走廊,推動“高鐵+旅遊”模式快速發展。

  更多縣城、村落隨著合福高鐵出彩。

  曾經,寧德古田“養在深閨人未識”,得益於高鐵,豐富的生態旅遊資源轉化為經濟優勢。

  翠屏湖上,電動畫舫滿載遊客在湖面穿梭。合福高鐵開通後,“八閩第一湖”“福建千島湖”的名號傳遍四方,暑期單日遊客量突破5000人次。

  依託水蜜桃種植,古田縣鳳都鎮際面村“甜蜜經濟”與“賞花經濟”比翼雙飛,春日千畝桃花與江西婺源的油菜花交相呼應,唱響農文旅融合的鄉村交響曲。

  “合福高鐵就像一把金鑰匙,打開了古田這座寶庫。”古田縣文旅局局長余蘭表示,開通10年,客流量貢獻率超40%。2024年全縣旅遊人數625.81萬人次,旅遊收入52.83億元。打造“高鐵+康養”“高鐵+研學”“高鐵+菌業”三大特色産品線,古田縣環翠屏湖文旅經濟帶基礎設施加速提升,推動産業深度融合與創新發展,古田的綠水青山持續轉化為金山銀山。

  重塑産業格局

  高鐵帶來的不僅是遊客,更匯聚了人才與技術。

  在古田縣晟農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的智慧溫室裏,銀耳在恒溫恒濕的呵護下悄然生長。“銀耳姐姐”張家巧拿著新鮮銀耳侃侃而談。

  “高鐵開通前,我們得扛著樣品四處參展;如今,客商乘坐高鐵4小時就能直達廠區,銀耳從採摘到裝車最快6小時即可發往全國。”張家巧直言,企業跟隨合福高鐵一起經歷10年蝶變,“銀耳羹、凍幹銀耳等深加工産品在電商平臺持續熱銷,還搭乘中歐班列遠銷東南亞”。

  高鐵帶來的遠不只物流提速,更重塑了産業格局。古田食用菌産業總産值跨越式增長,從2015年的百億元躍升至2024年的280億元。

  張家巧從北京回到家鄉古田,身為武夷星茶業有限公司種質資源部經理的曹士先則選擇從安徽落戶福建。

  武夷星自建的茶樹種質資源圃蒐集保存各類種質資源3290份,構建起中國茶品種的基因庫。借助合福高鐵的便捷,公司通過“科技小院”“科特派”等機制與浙江大學、安徽農業大學、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等國內高校科研院所進行産學研合作,先後承擔(參與)國家、省、市項目100余項,在茶樹種質創新利用、茶園病蟲害綠色防控、茶葉品質安全、茶葉加工技術創新、新産品開發等方面開展了一系列研究。

  去年,曹士先入選市級大紅袍製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在科研之外,他還深度參與公司開發的茶文旅融合項目,“借勢高鐵,我們現在每年接待數千名中學生遊學,以及不停往來的茶文化愛好者”。

  一畝畝茶園不僅僅是茶葉産地,更成為一個天然大景區、大體驗區。

  6月初,波蘭籍姑娘安念詩慕名前來武夷星,參與茶文化國際志願者項目,上春山,採春茶,學茶道,在行走中感受茶文化的魅力。

  武夷山推出了武夷山國家公園探秘之旅、採茶制茶體驗之旅、朱子文化研學之旅三大主題産品,依託國家公園1號風景道自駕遊、崇陽溪漫遊道騎行遊、星村濱水茶香徑徒步遊3種遊玩方式,形成快慢旅遊業態結合、點面旅遊景區相連、新舊旅遊項目互補的全域旅遊格局。

  在武夷茶研習社,點茶、鬥茶、茶藝等習俗“爭奇鬥艷”,茶壺、茶則、茶席等手工藝品琳琅滿目,讓茶文化愛好者深度沉浸,滿載而歸。

  “高鐵讓朝花夕拾不再是古代的浪漫與夢想,為茶文化傳播的提速開闢了新通道。”印象大紅袍文化旅遊有限公司總經理鄭青榮説。

  區域協同奔未來

  高鐵時代,讓許多中小城市特別是旅遊城市擁有了無限想像的可能。對武夷山市而言,“高鐵+旅遊”“高鐵+産業”破題成勢,期待走向大開大闔的境界。

  高鐵激活了旅遊市場,引流作用明顯。但遊客來得快,去得也快,如何進一步做好“快旅慢遊”文章、變“過客”為“住客”,武夷山值得花一番心思和工夫。

  正如福建省金牌講解員、茶文化專家羅愛文所言:“過去遊客主要是旅行社組織的團體遊客,通高鐵後,散客比例逐年增加。針對旅客類型結構多樣化,提供更豐富多元的旅遊新産品,開發新業態,設置新場景,這都是武夷山文旅的新命題。”

  以往遊武夷就是坐竹筏、登天遊、喝大紅袍,現在追尋茶文化成為遊客的必選。

  “萬里茶道”起點——武夷山市武夷街道下梅村不僅是茶商的福地,近年來更成為國內外學者和文化愛好者仰慕的“聖地”。針對需求,下梅村精心推出“茶道尋蹤”主題旅遊線路,帶領遊客深入了解萬里茶道的歷史和文化。

  與此同時,遊客的涌入也使萬里茶道起點的故事廣為流傳,進一步提升了下梅古民居乃至武夷山在全國文旅版圖中的影響力。

  2015年,武夷山鐵路交通抵站旅客117萬人次,2024年這一數字飆升至346萬人次。2021年,首班武夷山“國際貨運班列”在武夷山陸地港鳴笛發車,同年首列“大紅袍”號列車開行,古老的“萬里茶道”由此開啟了現代化運輸新篇章。

  站在鄒氏家祠,觸摸斑駁的磚墻,感受歷史的厚重。武夷街道文化站站長、團茶製作技藝傳承人鄒應文動情地説:“過去茶船得順著梅溪,舟車接力將武夷山茶葉送至俄羅斯。歷史的船槳,現代的車輪,在高鐵與萬里茶道間奏響了時空的交響。”

  高鐵賦能,福茶産業鏈在青山綠水間生根更生金。武夷山市副市長邱敏介紹,2024年全市茶葉稅收2.28億元,是2015年的4.3倍,旅遊總收入超300億元,較2015年增長74%。

  合福高鐵的10年運營,見證了福建從“交通末梢”到“開放前沿”的蛻變。這條黃金大動脈以“2小時旅遊圈”為支點,繼續撬動文旅消費、推動産業升級、促進區域協同。

  因高鐵縮短旅遊時間,武夷山客源更加多元。安徽市場較2015年增長150%,江西市場增長65%。“我們與合福高鐵沿線城市協作更加緊密,建立了衢黃南饒‘聯盟花園’、雙世遺景區協作體、閩東北協同發展區,形成‘一次出行、暢遊多城’的跨區域旅遊模式。”邱敏説。

  過去10年,以軌道為載體,合福高鐵完成了一次“山海無遠,共此青巒”的三向奔赴,勾勒出一幅區域共榮的盛世景象。這是流動中國的壯闊圖景,更是鄉村振興的時代答卷。(記者 張穎)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