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原創    |   老外在福建   |    直觀中國    |    融播報    |   福建好故事   |    特色産業    |   熱點專題 
南平市來舟鎮:一個站與一座城的“雙向奔赴”
2025-07-10 09:41:43來源:福建日報編輯:尹小兵責編:

  原標題:作為鷹廈鐵路曾經的重要樞紐,近年來,來舟火車站“老當益壯”,為周邊區域發展提供助力 一個站與一座城的“雙向奔赴”

南平市來舟鎮:一個站與一座城的“雙向奔赴”

《看不見影子的少年》劇組在來舟鎮的拍攝布景 許可欣 衛金平 攝

南平市來舟鎮:一個站與一座城的“雙向奔赴”

來舟站外景 (資料圖片)

  前不久,由王千源、蔣欣等知名演員主演的刑偵電視連續劇《鬥局》在南平市延平區開拍,延平區來舟鎮是取景地之一。

  來舟鎮,是我省最大列車編組站來舟站所在地。曾經很長一段時間,所有出入福建的列車都得在此停靠和中轉。如今,隨著高鐵的開通,來舟站完成了它的客運使命。但是,它仍依託其優勢條件,為周邊區域發展提供助力——當地依託鐵路區位優勢,佈局重點産業;活化車站大街景觀,吸引影視劇組前來拍攝;推動鐵路精神紮根,帶動鄉風文明提升……

  有關它的故事,依然在續寫。

  火車“拉來”工業重鎮

  向延平城區西南方向驅車約30公里,途經一段曲折的山路,便到達來舟站。

  “目前,來舟站還是福建省貨物列車進出的主要通道,日均可辦理輛數4300余輛,接發列車116列,佔全省鐵路貨物進出的七成左右。”南平車務段來舟站黨總支書記林明財説,放眼全省,來舟站在鐵路貨運方面仍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得益於便捷的區位交通,延平許多縣域重點産業鏈企業選擇將廠房佈局在來舟鎮。來舟鎮現有以福建元力活性炭股份有限公司為代表的工業企業29家,涵蓋竹木加工、化肥生産、建材製造業和精細化工生産等領域。因此,來舟鎮也被叫作“火車拉來的工業重鎮”。

  “我們的主要廠區在來舟鎮,每月約600噸的活性炭大多通過來舟站運往全國各地。”元力活性炭相關人員説。

  去年7月,來舟鎮境內的新曲港大橋正式通車。它既是延平區境內普通公路跨越富屯溪兩岸的咽喉要道,也是連接205、316國道與順昌、沙縣的必經之路,肩負著南平、三明和福州地區之間往來的重任。

  “新曲港大橋的開通,進一步盤活了來舟站貨運功能。與原曲港大橋相比,新橋橋面更寬、橋梁更堅固,解決了原來大型貨車難以通行的問題。現在,貨運汽車可通過大橋直抵來舟站,免去了繞行的煩瑣。”來舟鎮黨委宣傳委員趙謙説。

  南平金牛水泥有限公司相關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新曲港大橋通車後,每年可節省運輸成本10余萬元。

  “來舟站+曲港大橋”的組合,讓來舟鎮的區位優勢不斷凸顯,在暢通交通動脈、加強與周邊區域互通互聯的同時,也促進了當地物流體系的完善。

  “來舟鎮宋坍村臨近來舟站。目前,我們已通過村企聯建,盤活該村村集體閒置工業用地約1500平方米,用於建設倉儲物流平臺,便於周邊企業貨物的中轉、存儲,也為鐵路運輸提供裝卸點。”來舟鎮四級主任科員陳淑俁介紹。

  産業的不斷興起,給當地村民帶來了更廣闊的就業和增收機會。

  “在家門口就能找到工作,既能兼顧農事,又能有充足時間照顧家裏的老小。”來舟鎮王富村村民羅慶華表示,元力活性炭來舟廠區有接近一半的員工都是來舟鎮當地村民。

  截至目前,來舟鎮企業共吸納當地勞動力達1600余人,帶動當地村民人均年增加就業收入超2萬元。

  獨特街景成天然影棚

  20世紀80年代,改革開放的春風吹遍全國大地,人們南來北往、四處闖蕩,讓來舟站迎來了它的“巔峰期”。

  “那時,車站巨大的客流量,帶動了周邊商圈的形成。車站對面的‘來舟經委大樓’,一樓滿是商鋪店面;站前街幾百米,則佈滿了飯店、旅館和小賣部。”來舟鎮傍溪村黨支部書記王世康回憶道。

  沒有了往昔的人氣,來舟集鎮大街一下子沉寂下來。可誰承想,這個完整保留了大量20世紀八九十年代建築的小鎮,如今又重新“翻紅”——

  近年來,延平區佈局影視産業賽道,陸續吸引了多部影視作品前來取景拍攝。“懷舊風”滿滿的來舟站及周邊建築群,也因此迎來“潑天富貴”,獲得了不少劇組的青睞。

  “這裡的建築很有年代感和故事感,非常適合影視拍攝。”《鬥局》劇組相關工作人員在來舟鎮踩點勘景時曾這樣稱讚。此外,影視劇《看不見影子的少年》《回來的她們》的部分片段,也在來舟鎮取景拍攝。

  由於在影視作品中頻頻出鏡,來舟鎮一下成為熱門打卡地。去年,來舟鎮接待遊客同比增長近三成。為了強化影視IP引流作用,延平區還把來舟鎮與大洲島、南紙文創園和南平化工廠等多個取景地串聯起來,策劃推出“劇組同款打卡遊”,讓遊客體驗劇中原汁原味的場景,預計年可吸引遊客30萬人次。

  “下一步,我們將緊緊圍繞延平區影視産業佈局,繼續挖掘來舟鎮豐富的文旅資源,串聯轄區內來舟站及集鎮大街、東山溪畔自然景觀和王富村櫻花林等旅遊資源,引入康養、垂釣等業態,形成工業與山水相互輝映的景觀帶,探索‘工業旅遊+影視基地’文旅融合新路徑。”來舟鎮主要負責人表示。

  黨建共建帶動鄉風提升

  前不久,來舟站和來舟鎮鐵路社區黨支部收到《回來的她們》劇組送來的錦旗,感謝二者對拍攝工作的支持。

  來舟鎮鐵路社區是當地人口的主要聚集地,居民大多為來舟站的職工。由於劇組在拍攝過程中需要進行布景、交通管制等,無疑會對居民日常生活造成一定影響。“多虧來舟站做細做通了鐵路職工居民的思想工作,為拍攝工作提供了重要保障。”來舟鎮鐵路社區黨支部書記賴燕美説,雙方還全力對接公安、消防等部門,並安排青年志願者對拍攝現場進行維護,確保拍攝順利進行。

  依託駐地相同、職工與居民互聯互通的優勢,近年來,來舟鐵路各單位黨支部與來舟鎮鐵路社區開展黨建共建,形成工作合力,為鄉村振興注入更多基層治理力量。

  來舟站的建設與繁榮,留下了艱苦奮鬥、無私奉獻的鐵路精神。如何進一步弘揚鐵路精神,讓其薪火相傳?

  對此,當地圍繞鐵路精神,對來舟鎮橋頭口袋公園進行了“翻新”——新公園將充分融入鐵路元素,建成帶有“1956”(來舟站設立年份)標識的不銹鋼火車主題雕塑;新增來舟站文化墻,展示其在不同時期的變遷,充分將鐵路精神轉化為可知、可感的景點。目前,公園已經完成廊亭的建設。

  富屯溪畔,歷經滄桑歲月的來舟站,還在繼續書寫與一座城“雙向奔赴”的新故事。(記者 許可欣 通訊員 衛金平)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