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我省政保合作,通過創新發展漁業互助保險,加快構建規範健全的漁業風險保障體系——漁業互保,向海而新
石獅市祥芝捕撈漁船漁獲滿艙。
漁業互保工作人員為養殖戶講解相關險種。
寧德聚寶盆漁業科技有限公司圍網野化大黃魚基地 圖片均由受訪單位提供
閩在海中。千百年來,從討海為生到耕海牧漁,閩人唱響了一曲壯闊的海洋牧歌,目前海水養殖産量、遠洋漁業産量、水産品出口額等均居全國第一。但與威不可測的狂風巨浪為伍,與難以避免的船舶碰撞、極端天氣為伴,漁業發展始終伴隨著較高風險。
作為規避風險的有效工具,近年來,我省政保合作,通過創新發展漁業互助保險,加快構建規範健全的漁業風險保障體系,賦能漁業生産安全。2024年,福建省漁業互保協會為全省提供漁業風險保障金達1070.61億元,保障規模居全國漁業互保系統第二位;為養殖戶提供風險保障14.44億元,水産養殖保險總規模蟬聯全國漁業互保系統第一位,為漁區社會和諧、海洋漁業高品質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普惠型鄉鎮船舶漁工互助保險
守住漁業“安全底線”
2024年12月16日,福州連江縣苔菉鎮8個漁業村的197名鄉鎮船舶漁工,與福建省漁業互保協會簽訂了普惠型鄉鎮船舶漁工互助保險保單,風險保障總額達7340萬元。
這是福建首單普惠型鄉鎮船舶漁工互助保險,採用政府組織、統一投保的方式,為鄉鎮船舶上的漁工人身安全投保。
苔菉鎮茭南村的劉文新是第一批參保的漁民之一,也是首位獲得保險賠付的漁民。
幾天前,記者在村裏見到了在家休養的劉文新。
今年62歲的劉文新,在海上討生活已有40多年,慢慢建起了二層小樓,全家老小有了安穩的生活。
他的“連苔茭養0013”號漁船此刻靜靜趴在灣內。這條長12米、寬4米的泡沫船,被歸類為“討小海船”,是艘典型的鄉鎮船舶。
鄉鎮船舶由鄉鎮人民政府(含街道辦事處)納入鄉鎮(街道)管理,並依法授予船舶識別牌號。與正規的漁業船舶相比,鄉鎮船舶的設計、建造、檢驗、管理等基本缺失規範,材質也是五花八門,但普及面廣、民間需求大。據摸底,全省有10萬多艘涉漁鄉鎮船舶。
“曾經,由於船舶信息不明、修造隨意性強、航行隱患大、合法性方面一直沒有明確,鄉鎮船舶的漁業工作者無法購買普惠型漁工互助保險。一些有保險意識的漁民只能購買價格昂貴的商業險,普及率不高。”福州市連江縣苔菉鎮綜合行政執法隊隊長劉松告訴記者,“在鄉鎮船舶上工作的,大多是家庭的主要勞動力。大海無情,沒有保險兜底,一旦發生意外,對家庭打擊大,也影響漁區安定穩定。”
2020年底,福建省漁業互保協會開始調研漁業行政主管部門、鄉鎮政府、村委、鄉鎮船舶漁民代表等各方需求,醞釀鄉鎮船舶的漁工互助保險。2021年起,試點工作先後在寧德市、漳州市開展。
為維護水上交通航行、生産作業安全秩序,保障人民生命財産安全,2024年起,我省開啟鄉鎮船舶納管,“有證無證一起管、海上岸上聯動管、常規手段與科技手段結合管”,對鄉鎮船舶實行屬地管理、推進安全生産管理。
此時,幾經優化的鄉鎮船舶漁工互助保險順勢推出——2024年12月15日,按“低費率、廣覆蓋、高保障”原則,福建省漁業互保協會創新推出“普惠型鄉鎮船舶漁工互助保險(試點)”,基礎保障模式為“200元保30萬元”,覆蓋漁工意外身故、傷殘、醫療費用及僱主責任,承保對象從鄉鎮船舶上的漁工拓展到船舶。
“一個人交200元,保30萬元死亡失蹤、30萬元傷殘、1.8萬元的醫療費用賠償,比商業保險便宜太多,還能保僱主責任險,萬一工人遇到問題,也不用擔心事故後沒錢賠償。”劉文新得知後,立即為自己和漁船上的2名工人購買了保險。
意外就發生在投保的幾天后。2024年12月22日,劉文新照常出海捕魚,在海上收章魚籠時手指被繩圈纏住,突然颳起的大風讓繩子猛地繃緊,瞬間夾斷了小指。“不幸中的萬幸,事故發生在投保以後。”他説,第一時間回到岸上被送進醫院,家人馬上向968186報案。理賠人員很快來了解情況、收集材料,過年後沒多久,理賠款就到賬了,“理賠簡單快速”。
“大海無常,即使科技不斷發展,出海生産始終伴隨著風險。”省漁業互保協會副理事長、秘書長黃金水感慨地説,多年來看到了太多案例,對漁區家庭來説,有一份保險至關重要。為了讓鄉鎮船舶從業人員獲得充足的風險保障服務,政府以補貼的形式對保費進行減免,普惠型鄉鎮船舶漁工互助保險保費補貼比例達52%,普惠型鄉鎮船舶互助保險保費補貼比例達20%~44%,有效降低經濟負擔。
半年來,省漁業互保協會沿海辦事機構的辦事員進村駐點召開了293場宣講會,至今年6月30日,全省已有8004人參加普惠型鄉鎮船舶漁工互助保險,覆蓋82個漁業鄉鎮、6243艘鄉鎮船舶,該保險共提供26.85億元風險保障。
水産養殖颱風指數保險
撐住風險“保護傘”
受颱風“竹節草”環流影響,7月29日8時至30日8時,福建東南部等地有大到暴雨,局地有雷暴大風等強對流天氣……
7月29日上午,關注著颱風實時路徑和氣象預報的泉州市泉港區峰尾鎮黨委副書記郭安鵬對記者表示:“水産養殖颱風指數保險利企利民,我們決定明年大力推廣。”
峰尾鎮是閩南傳統四大漁業重鎮之一,轄區漁民主要從事海蠣、花蛤、紫菜、海帶等貝類、藻類養殖。今年,鎮裏首次嘗試水産養殖颱風指數保險,企業、養殖戶共投保3000份,投入保費19.5萬元。
“7月13日,今年第4號颱風‘丹娜絲’雖然陸上風不大,但海上達到11級以上,導致部分設施受損,全鎮漁民迅速獲賠9萬元。許多合作社和養殖戶都表示也要投保。”郭安鵬説,每份保額1000元,保費65元,財政補貼40%保費後,漁民只需出39元。
“水産養殖靠天吃飯,颱風一過幾年白幹。”每年的6—10月,我省沿海基本都會遭受颱風影響,對於養殖業來説,無疑是個不小的考驗。特別是2016年,3場超強颱風給福建水産養殖業造成高達16.07億元的損失。
傳統農業保險面廣分散,存在承保驗標難、理賠定損難,以及道德風險難控、矛盾糾紛較多等難點和痛點,保險公司大多望而卻步。作為農業保險中最複雜的類型,水産又在“看不見、摸不著”的水下,更成為商業保險不敢涉足的“禁區”。
2017年,基於不同養殖區域近30年的風災損失數據基礎,省漁業互保協會與保險公司組成共保體,聯合研發推出我省首個農業指數型保險産品——水産養殖颱風指數保險,並在沿海地區進行試點。
水産養殖颱風指數保險“觸發即賠”,克服了傳統水産養殖保險理賠定損難等問題,理賠時不需要逐戶查勘定損,避免與養殖戶因賠付標準意見不同引發的各類爭議,有效提高了保險服務效率。
在財政補貼政策支持下,該保費每份55~80元,省、市、縣三級財政合計承擔保費的40%。至2023年底,已累計為我省沿海養殖區提供風險保障37.36億元。
如何讓賠付更精準、保障更有力?去年6月,省海洋與漁業局、省財政廳聯合對颱風指數保險方案進行重大調整,委託省氣象服務中心針對原方案存在的“應賠未賠、高損低賠”問題進行科學分析,放寬理賠條件、下調保險費率,使保險方案更貼近漁區生産、養殖戶實際。
2024年,我省水産養殖颱風指數保險共賠付4101.38萬元,賠付率達87.04%,助力水産養殖戶災後快速恢復生産。
2025年,我省水産養殖颱風指數保險試點地區增至23個,全省共投保853戶,合計辦理水産養殖颱風指數保險7.52萬畝,同比增長13.84%,提供風險保障金額9.75億元,同比增長26.99%,創9年來新高。
據悉,“丹娜絲”颱風過後,莆田北岸經開區、泉港、龍海3地共獲理賠金額28.35萬元。“我們正結合2024年的試點及賠付情況,請專家進一步論證評估颱風指數保險方案,確保該方案的科學、合理性,為漁民提供更全面、貼心、可靠的保障。”省漁業互保協會副理事長王以誠説。
海水養殖物價格指數保險
兜住漁民“錢袋子”
寧德蕉城區三都澳,全球最集中的水産養殖中心之一。這片海上牧場,漁排連綿、漁船穿梭,大黃魚産量多年居全國海水養殖魚類之首。
乘快艇來到門頭漁排28號,記者見到了福澳水産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陳德斌。
福澳水産在三都澳擁有21口深水網箱,年營收3000多萬元。從事海水養殖近30年,陳德斌見證了大黃魚價格在不同年景的大起大落。“近年來,每公斤價格高時能到60元;2020年價格最低時不到24元,比成本價還低3元,價格波動給我們帶來很大壓力。”
所幸,大黃魚價格指數保險為養殖戶挽回了不少損失。
2020年7月,福建省漁業互保協會推出全國首款海水養殖物價格指數保險——大黃魚價格指數保險,為養殖戶提供價格“兜底”保障。
省漁業互保協會養殖險部的左聰劼介紹説,福建境內從事養殖大黃魚的企業、合作社及個體戶,都可以選擇為商品規格在每條300~400克或400~500克的大黃魚投保。每份保險金額為200元,保險費率僅需6%,並享受40%的財政補貼。
保險期間,當保險大黃魚的市場價格低於目標價格時,視為保險事故發生,互保協會就會介入理賠並直接賠償到戶,減少了傳統理賠報案、資料收集、查勘定損等環節,讓養殖戶足不出戶就能獲賠。
“觸發保險理賠條件的關鍵因素是大黃魚的海面收購價,其收集、公佈都由權威的第三方——寧德市漁業協會負責,在‘寧德大黃魚’微信公眾號上每天公佈,保險理賠透明化。”左聰劼介紹説。
2021年3月,大黃魚價格指數保險的首次理賠大會就在寧德舉行,31單獲得了保險賠償,共計3407萬多元。
之後,針對目標價格、保單生效日期等,保險方案不斷優化調整。2024年,將大黃魚養殖成本設置為當年大黃魚價格指數保險的目標價格上限,並調整了目標價格確認方式。
去年參保的陳德斌,今年就獲得了理賠。“我們購買了保額960萬元的大黃魚價格指數保險,當價格低於每公斤34.14元時就觸發理賠。2024年底大黃魚海面收購價跌至每公斤31.14元,我們在2025年春節過後就獲得了41.3萬元的賠付。”他説。
今年,保險方案再次調整。“一是目標價格根據2025年的養殖成本核定諮詢報告確定;二是取消了價格跌幅的起賠條件。”左聰劼説,此外還增設了災害預警保險的附加險種。
持續優化的保險方案,大大調動了養殖戶的參保熱情。今年截至7月25日,大黃魚價格指數保險參保戶次同比增長88.24%,承保面積同比增長91.73%。
“當前,蕉城區大黃魚全産業鏈産值達110億元,但對於養殖戶來説,還是高投入、高風險的行業,利潤率也不算高。”寧德市大黃魚養殖協會秘書長楊業洪表示,我省通過創新各類養殖保險為養殖戶“兜底”,在為漁民分擔風險、促進漁業高品質發展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同時也呼喚更多創新形式、更大受益範圍的金融助力,為漁業養殖保駕護航。(記者 陳旻 王永珍 實習生 吳雨笛)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