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原創    |   老外在福建   |    直觀中國    |    融播報    |   福建好故事   |    特色産業    |   熱點專題 
泉州晉江經濟開發區的持續“進階”之路
2025-08-25 10:15:21來源:福建日報編輯:尹小兵責編:

  原標題:向上的力量——晉江經濟開發區的持續“進階”之路

泉州晉江經濟開發區的持續“進階”之路

俯瞰晉江經濟開發區。 陳巧玲 攝

  開發區,中國改革開放經濟奇跡的特殊見證。

  打開晉江地圖,晉江經濟開發區下屬的14個專業園區以五里園為中心,在晉江663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呈點狀分佈。

  在泉州,乃至全省,晉江經濟開發區很“搶位”。在全省開發區綜合發展水準考核評價中,晉江經濟開發區連續8年居省級開發區首位,在去年全國省級開發區百強排名中列第九名,先後摘取國家級綠色工業園區、國家級雙創示範基地、五星級國家新型工業化産業示範基地、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等數十項國家級榮譽稱號。

  面積從2000年的9.84平方公里,到如今的90.34平方公里;從最初的一個産業園,到現在的14個産業園,在“晉江經驗”的發源地,不斷擴容的經濟開發區帶來了什麼?“管委會+公司”模式又有何獨特之處?未來如何廓清方向,繼續踩準時代節拍?這些問題吸引著福建日報採訪組來到這裡。

  攥指成拳,釋放集聚效應

  從晉江市區出發,沿著世紀大道一路向南,20分鐘車程即到達晉江經濟開發區五里園。

  走進園區,一座座標準廠房鱗次櫛比,安踏、恒安、利郎、盼盼、信泰、華宇、361度等知名企業林立其間,帶動了産業鏈上下游企業集聚,也帶動了鞋服、紡織、食品等園區主導産業集鏈集群發展。

  這樣的局面是蠟筆小新休閒食品集團董事長鄭育煥此前沒有想到的。

  蠟筆小新是晉江首個登陸資本市場的食品企業,也是2000年第一批入駐開發區的企業之一。“當時這裡還叫晉江五里科技工業園區,就是黃土坡,周邊還是農村,搬進來的企業只有五六家。”鄭育煥説。

  曾經,晉江依靠“三閒”起步、“三來一補”過渡,走出了一條“村村點火、戶戶冒煙”的鄉村工業化路子。隨著城鎮化步伐的加快,遍地開花的村鎮工業園面臨著“廠房老舊、用地低效、管理粗放”等痛點。

  退村入園,成了當時政府鼓勵的方向,也成了不少企業的艱難抉擇。當時在羅山街道缺塘村搞企業的鄭育煥面臨廠房被拆遷的風險,抱著試試看的想法在五里科技工業園區買了50畝地,建廠、創牌。

  從曾經的黃土坡起步,如今的晉江經濟開發區發展到共有14個專業園區,佔地面積90.34平方公里,入駐企業5800多家,其中規上企業1038家,上市及上市後備企業53家。伴隨開發區發展,蠟筆小新不僅購買的50畝地全用完,還在四川、安徽等地投資建廠,成為休閒食品行業的知名品牌和領軍企業。

  當然,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

  2000年成立時,晉江經濟開發區只有9.84平方公里,其中,五里園只有兩個片區,面積不到如今的一半。在2009年和2011年,開發區啟動兩輪拓展規劃,逐步由綜合型園區向特色化、專業化園區轉變。但彼時,晉江跟全國許多地方一樣,存在各類開發區數量過多、佈局不合理、低水準重復建設、基礎設施不完善、生産生活服務配套不全、運維管理不科學等問題。

  一份在2017年出臺的文件讓晉江經濟開發區邁出了擴區的關鍵一步。國務院辦公廳在《關於促進開發區改革和創新發展的若干意見》中提出,原則上每縣(市、區)開發區不超過一家。

  改革勢在必行。2021年,晉江市委連續三次召開專題會議專項佈置推進開發區的“全市一區”體制機制改革。“就是下定決心抓出一個未來、抓出一個趨勢、抓出一個園區的高品質發展。”

  攥指成拳,集約發展成為破局的方向——

  全市一盤棋。2021年11月,晉江市委、市政府將14個産業園統一納入晉江經濟開發區管轄範圍,實行“全市一區+若干專業産業園”發展模式。開發區實行規劃建設、資金投入、經營運作、招商引資、服務配套“五統一”,由管委會一體謀劃合理調整産業佈局,一體規劃園區道路、水電氣配套設施,統籌配套市域産教聯合體、教育、醫療、體育等設施,形成了資源統籌、管理統一、聯動發展的新格局。

  專業化分工。所謂一區就是晉江經濟開發區,若干專業産業園則是海關特殊監管區域的泉州綜合保稅區、全市科創中心的三創園、健康食品類産業集聚的食品産業園、染整類産業集聚的安東園、服飾類産業集聚的英林園、主打紡織新材料的金井園與時尚服飾織造園以及現代物流園、省級包裝印刷基地等14個專業園區,以龍頭帶動形成産業集聚,打破晉江面臨産業園區“多、小、散、雜”的發展困局,帶動産業鏈不斷完善、創新、突圍。

  “全市一區”整合,釋放出“1+1”遠大於2的效應。數據顯示,2022年,晉江經濟開發區規上工業總産值超2000億元,用全市約7.8%的土地,創造了超四分之一(28%)的工業産值。2024年,開發區規上工業總産值超3222億元,貢獻了全市將近50%的工業産值,構築起“優勢産業+高新産業培育+科技創新支撐+開放經濟試驗”的現代園區矩陣。

  “以優化開發區管理體制為‘破題之鑰’,晉江加快從粗放擴張向節約集約利用轉變,從注重産業體量向注重産業品質轉變,重塑産業空間佈局。”晉江經濟開發區管委會黨組書記、主任許國鑫表示,以園區大整合促進管理高效化,推動産業集聚化發展,這種“既專精又聯動”的格局,正是縣域經濟突破同質化競爭的關鍵。

  各得其所,實現“各美其美”

  左右樓就是上下游,産業園就是産業鏈,工作圈就是生活圈。

  走進位於晉江經濟開發區五里園的永佳智慧裝備産業園,現代化的標準廠房、科技化的生産場景、多元化的園區生態,打造起生産、生活、生態“三生”融合發展的現代化産業社區。

  在未改造前,這裡曾是典型的“低效率、低産出、低貢獻”的工業用地。改造後,園區的土地容積率從0.63提升到2.97,畝均稅收也由0元躍升至超100萬元。

  園區內,鵬太機械公司租賃了3700平方米的標準廠房。在總經理王啟超看來,園區完善的配套設施、優質的內外部環境,是吸引公司入駐的重要原因。“園區裏有食堂,有健身房,有圖書館,還有街道、商店、餐飲,非常便利,省了企業很多配套設施的資金,也讓我們有一种家的感覺。”

  這裡是晉園發展集團首個“自建自營”標準廠房項目,項目按照“政府引導+國企投建+自主運營”的模式進行開發建設。這背後是晉江經濟開發區把體制機制創新作為重要突破口,優化“管委會+公司”管理模式,尋找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之間完美結合的探索。

  管運分離,成為這一模式的重要思路。

  2022年,晉江經濟開發區管委會出資成立晉園發展集團。開發區科學界定管委會和集團權責事項:管委會聚焦發展規劃、産業佈局、營商環境等戰略引領與資源配置職能,將園區建設、運營、投融資等可市場化職能漸次委託(剝離)給集團。

  晉園發展集團成立後專注于做強産業促進、産業服務、載體運營、新興産業培育等平臺功能,先後投建33個涉及産業服務、産城融合、産業綜合體、標準廠房等經營性項目,推動永佳、英林等多個産業園運營,並承建152個基礎設施配套項目;以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三創園為載體開展科創孵化服務,依託産業園拓展保稅物流、供應鏈、新能源等服務,搭建智慧管理平臺;與前海基金等國內頭部基金建立常態化合作,參與設立8隻基金,總規模超百億元,著力打造“園區+基金+産業項目”生態系統。截至2024年末,集團總資産規模達到268億元,營收超11億元。

  “‘晉江經驗’裏很重要的一條,就是處理好發展市場經濟與建設新型服務型政府之間的關係。”晉江經濟開發區管委會黨組成員、副主任尤國輝説,“管委會+公司”模式,有效厘清了政府服務功能邊界,不斷放大“政府+市場”共治效益。園區資金、資産、資源加快盤活,營商環境不斷優化。

  “政府、市場、企業各安其位、各得其所,才能各美其美。”鳳竹紡織黨委書記兼董事長助理廖智華對記者説,“做企業,最怕的就是被各種生産經營外的雜務所牽絆。在開發區,有了管委會和晉園的助力,企業只需要專注生産與經營,這推動了企業做大做強。”

  讓企業心無旁騖做實業,在晉江經濟開發區成為一種追求。

  當初蠟筆小新入駐的五里科技工業園區地處靈源、安海、永和3個鎮(街道)的交界處。在開發區內,像這樣的跨鎮域産業園一共有5個。面對開發區內安全生産監管、生態環境保護、土地管理及“兩違”整治、勞動保障事務、房地産項目建設等與企業關係密切、區地關係複雜、社會關注度高的領域,晉江有自己的破題之道。

  據介紹,通過科學測算“管理服務半徑”,晉江市委將園區劃分為單鎮域園區、跨鎮域園區,明確跨鎮域園區由管委會牽頭管理,單鎮域園區由鎮街屬地管理,同時建立“財稅屬地化+增長激勵”“經濟指標單列管理、雙重考核”制度,充分調動各方積極性。

  知勢謀勢,不斷跑贏趨勢

  開發區的發展,始終要回答三個問題——項目從哪來?增量在哪找?發展向何處去?

  錨定主導産業,重塑發展優勢——

  在安東園,記者走進晉江乃至周邊地區紡織染整産業的“鳳凰巢”——綠色高端面料整理微工業園。園區實行生産集聚發展、污染統一治理,吸引向興、華宇、鳳竹、海天、佳福等紡織染整行業龍頭企業入駐。工業園由管委會規劃,由晉園發展集團投資建設標準化廠房和配套環保設施,由紡織龍頭企業向興集團管理運營。

  “以園聚鏈、以鏈集群,堅持一園區一主導産業,這是一種發展思路創新。”晉江市染整行業協會會長、向興集團董事長黃再興告訴記者。

  晉江的傳統優勢産業是鞋服、紡織、食品等。開發區錨定傳統産業,精準實施“強鏈延鏈補鏈”工程,通過“智改數轉”、綠色升級,加速産業提質增效,全力構建以時尚鞋服、紡織新材、健康食品等為主導的支柱産業集群,先後培育國家級綠色工廠15家、綠色供應鏈管理企業6家、省級龍頭企業31家,規上企業數字化率達80%以上。

  佈局新興産業,搶佔新賽道——

  在位於東石鎮的泉州南翼國家高新區晉江區域,睿斯科項目廠房裏一派繁忙景象。工作人員認真調試設備參數,各式各樣的腫瘤先進粒子治療設備零件正在生産。

  睿斯科腫瘤先進粒子治療設備研發生産基地及總部項目是打造“中國核醫學谷”的首個啟動項目。“造一台硼中子俘獲治癌裝置跟造飛機差不多,硬體、軟體非常複雜。”睿斯科CEO黃華介紹,睿斯科是蘭州大學團隊與晉江合力推動落地的成果轉化項目,“未來每年交付量將達到10台左右,預計年産值約30億元,年納稅額1億元,將大幅提升該領域高端醫療裝備的國産化水準”。

  著眼新質生産力,佈局新興産業。開發區全力佈局發展積體電路、生命健康、核技術應用、新能源、新材料等高新産業為支撐的新興産業集群。先後落地集聚積體電路産業鏈項目53個,總投資超千億元,引進睿斯科、醫用同位素、正大制藥醫療器械等項目。

  産業發展要立足當前,更要著眼未來。

  甫到晉江,睿斯科的落腳地在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晉江市三創園。這裡是開發區裏最小的産業園,0.53平方公里的面積卻有著福建“中關村”之稱,由晉園發展集團下屬項目子公司晉江市三創園公司運營。

  陳世偉2019年來到三創園,創立了凍幹水果品牌“有零有食”。這家在三創園孵化的企業,實現從傳統喜糖到網紅健康食品的賽道轉換。陳世偉説,當時企業招不到人才,科技沒辦法突破,就想來這裡尋求正規化的發展。“這裡有人幫你做企業的正規化管理,有人幫你申請補助和專利,還可以和高校平臺聯合進行科研攻關。”

  對園內的在孵企業來説,“師父就在家門口”,而且“醫生也在家門口”。目前,三創園累計引進中國科學院海西研究院泉州裝備製造研究中心、華為工業互聯網雲孵化中心、香港理工大學晉江研究院等13家科創平臺,形成“人才+基金+賽事+孵化+專業運營”閉環服務生態。“目前,平臺與企業聯合實施産學研項目超千項,成為企業外部的創新‘發動機’‘增速器’。”晉江市三創園公司總經理説。據介紹,目前園區內類似的在孵企業有95家,已經完成了23家的産業化落地。

  不斷激發創新活力和內生動力,當下的晉江經濟開發區,呈現出傳統産業與新興産業比翼齊飛的良性發展態勢。永遠在路上,永遠瞄準更高的目標。目前,晉江經濟開發區正全力爭創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這將助推産業發展能級實現新躍升。(記者 阮錫桂 肖榕 何金)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