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漳浦:山海聯動築坦途 城鄉共富譜新篇
港城大道連接線 林澤霖 攝
聯盛廠房一瞰 林杜鴻 攝
漳浦縣城 林澤霖 攝
省委十一屆八次全會提出,把推動共同富裕貫穿區域協調發展和城鄉融合發展全過程各方面,探索符合自身實際、彰顯特色優勢的共同富裕有效路徑。
作為漳州市沿海人口大縣,漳浦面臨著區域發展不平衡、山海差異顯著的現實問題。如何打通資源流動堵點、激發産業協同動力?
漳浦縣委書記陳愛棋表示:通過貫通山海交通“大動脈”,推進食品精深加工和品牌建設,將特色農産品轉化為高附加值商品,帶動農民增收;同時推動教育、醫療等優質公共服務下沉,構建城鄉均衡共享的服務圈。多項舉措協同發力,逐步填平山海城鄉之間的發展洼地,持續築牢共同富裕根基。
有形數字見證發展實效。
2025年上半年,漳浦規模工業總産值218.14億元,增長11.4%,增速居漳州市第二;農林牧漁業總産值64.59億元,總量居漳州市第一。漳浦縣累計31種農産品入選全國“名特優新”名錄,數量居全省縣域首位。
織密路網水網
打通城鄉融合“血脈經絡”
如果説八閩大地是“八山一水一分田”,漳浦則是“三山二水五分田”,區位和自然條件優越,但山海相隔、水旱不均,曾長期制約發展。如今,一項項以路網水網為先手的“血脈疏通”工程正全面啟動。
此前,漳浦縣交通網絡不健全,缺少東西走向主幹道。“共同富裕,基礎先行。破題的關鍵就在於打通山海阻隔、實現資源聯通。”陳愛棋表示。
今年以來,多個交通項目喜訊頻傳:沈海高速“漳浦天福”“漳浦萬安”收費站正式投用,赤土鄉百姓自此邁入“15分鐘高速圈”;港城大道延伸段等4條幹道集中通車,以往從古雷到縣城約50分鐘的車程,如今縮短至20分鐘左右,實現“就業在古雷,生活在漳浦”,開啟漳浦東部片區産城融合的新引擎。
這不僅是距離的“縮短”,更是發展機會的“拉平”。
更深遠的佈局,已在山水之間鋪展。漳浦正全力構建“五縱四橫”骨幹路網,打通多年斷頭路。其中,貫通山海的省道531已從藍圖走向現實。從項目啟動到徵地九成,僅用時半年。道路建成後,從沿海到山區車程將從1個小時縮短至二十幾分鐘,馬坪、赤嶺等薄弱片區將直接融入沿海經濟動脈。
有路,更要有水。
漳浦人曾常年苦惱:“山區水豐,沿海水荒,夏秋河滿,冬春匱乏。”水資源時空分佈不均,制約著漳浦的發展。從2023年起,漳浦圍繞“水源在哪”“水廠怎麼建”“水網怎麼聯”三個重點,實施水利高品質發展三年行動。
水源在哪?就在南浦鄉山巒中。一座總投15.13億元、庫容超4300萬立方米的朝陽水庫將於明年底完工,年均可供水8337萬立方米,保障50萬人飲水和4萬畝農田灌溉,標誌著漳浦“西水東濟”邁出關鍵一步。
水網建設不僅需要大型水庫,也離不開密集的管網佈局。當前,漳浦以朝陽、梁山、澎水等水庫作為穩定水源,依託5座現代化水廠實現全域覆蓋。其中,萬安水廠(一期)工程已竣工,提升了22萬農村人口的飲水品質;投資7.12億元的全縣17鄉鎮村級供水網已經動工,長達3132公里的供水“毛細血管”將有效解決深土、六鰲等鄉鎮長期缺水的問題。
隨著路網貫通、水系聯通,城鄉與山海之間的資源要素流動起來了,縣域發展的“一盤棋”就此下活。
做強山海産業
夯實共同富裕根基
“共同富裕不是簡單的財富分配,而是要打造持續造血的産業引擎。”陳愛棋表示,漳浦緊扣漳州市“兩園兩區”戰略佈局,持續優化山海之間的産業分工與協作。
工業方面,萬洋眾創城、聯盛綠色紙業等特色園區加快建設,超百萬平方米産業社區拔地而起,新引進16個優質項目;綏安工業區升格省級經濟開發區已通過省政府審議,正待國家批復,開放能級即將實現新跨越。
此外,聯盛紙業、巨信、大明光福等一批重點項目建成投産,金順鑫等一批項目落地投建。
農業方面,漳浦縣推進“一縣三園”種養加一體化現代農業産業園建設,聚焦填鴨、蛋禽、生豬三大特色産業,統籌實施24個重點項目,上半年完成投資5.2億元。在赤嶺、馬坪等山區,生態循環生豬養殖配套高標準農田,養殖糞污通過管道就近還田,實現資源化近零排放;在國道沿線,禽蛋産業不斷壯大;在沿海片區,深海網箱與陸基“樓房養蝦”等新模式提高了養殖規範化水準和效益。
“我們不僅要山海聯動,更要推動産業價值的垂直躍升。”漳浦縣工信局相關負責人表示,聯盛綠色紙業投資220億元建設漿紙一體化項目,將本地林木資源價值提升數倍;綏安工業區瞄準新能源、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産業,推動産業能級跨越提升。
優化服務環境是護航産業發展的堅實保障。漳浦創新開展“一把手”招商、駐外招商、基金招商,上半年簽約項目48個,總投資268.34億元。
共富之路需要有效的實現形式。今年6月,面對荔枝“豐産滯銷”,全縣迅速發動“購銷保衛戰”,幹部、企業、電商齊發力,月收購超4.5萬噸,有力守護了農民的“錢袋子”。不止於此,漳浦更積極謀劃轉型升級,規劃建設食品加工園,發展果汁、罐頭等精深加工,著力打造“漳浦果汁”區域公用品牌。同時,當地配套建設冷鏈物流和大型凍庫,打造自主海産品品牌,全面提升市場競爭力。
共同富裕的根基在於構建可持續的發展能力。為此,漳浦正計劃實施“以城帶鄉、以海帶山、以強帶弱”機制,推動城區人才下鄉、沿海經驗進山、強勢産業帶動薄弱片區,深化産業對接與協作,實現工業反哺農業、城鄉融合共興。
共享優質服務
築牢民生福祉“均衡基石”
在夯實産業基礎之後,漳浦將目光投向共同富裕的最終落腳點——群眾的獲得感,推動教育、醫療、文化等公共服務從“有”向“優”、從“城”向“鄉”深度轉變。
基層醫療是民生保障的重點。漳浦構建了分層分類的基層醫療體系,以“縣域醫療次中心”為樞紐,形成高效協同的三級服務網絡。
以佛曇中心衛生院(漳浦縣第二醫院)為例,CT、ICU、多學科會診……這些曾經縣級醫院才有的配置,如今已成為服務佛曇鎮及周邊5個鄉鎮超30萬人的“標準裝備”。
去年,該院收治住院患者7880人次,次均費用僅2914.9元,為全市同級醫院最低,真正實現了“花小錢看大病”。
如今,漳浦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如同一張精心編織的網絡,實施縣級醫院高品質發展、縣域次中心補強鏈條、一般衛生院打造特色專科的差異化改革模式。
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漳浦縣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診療人次數佔比已超70%,有效實現了“小病不出鄉、大病不出縣”的醫改目標。
教育公平,是漳浦高品質發展的起跑線。面對城區學位緊張與鄉村生源外流的現實挑戰,漳浦的選擇清晰而堅決:教育優先,佈局先行,資源向均衡處發力。
一場優化教育資源配置的調整正在有序推進——整合李園中學與第三實驗小學,成立“漳浦縣第三實驗學校”;甘林小學與秦溪小學合併為李園小學,進一步提升辦學效益;溪南小學、京裏小學、後港小學整體併入漳浦一中附屬學校。與此同時,一批新建、續建項目全速推進:漳浦六中食宿綜合樓、塔底小學教學綜合樓拔地而起;漳浦職校遷建項目二期工程、第二實驗小學、綏西小學教學樓與綜合樓、漳浦一中附屬學校等工程接連落地,持續改善辦學條件。
截至目前,全縣教育項目累計完成投資近4000萬元。漳浦一中附屬學校加快建設,計劃今年秋季啟動招生;2025年秋季普通高中招生比例將提高至75%,招生計劃數較畢業生多出2500人。漳浦縣龍湖中學也已獲准設立普通高中,為擴招提供堅實保障。
隨著一批新校建成投用和資源整合效應顯現,漳浦正穩步推動城鄉教育從“資源集中”走向“優質均衡”。
從讓孩子“有學上”到“上好學”,從讓群眾“看得上病”到“看得好病”,漳浦用實打實的投入推動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這背後,是對共同富裕內涵的深刻把握——發展成果不僅要惠及人人,更要公平惠及人人,繪就城鄉共富、民生暖心的溫暖畫卷。(記者 蘇益純 通訊員 林惠卿)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