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原創    |   老外在福建   |    直觀中國    |    融播報    |   福建好故事   |    特色産業    |   熱點專題 
寧德市高位推進現代海灣城市建設
2025-10-15 10:40:27來源:閩東日報編輯:尹小兵責編:

  原標題:同心共建“幸福城”——我市高位推進現代海灣城市建設

寧德市高位推進現代海灣城市建設_fororder_ScreenShot_2025-10-15_103246_091

綠色新城 王志淩 攝

  山海相擁處,一城風物新。

  眼下,穿行寧德城區,可見老城的街巷裏煙火氣正盛,新城的樓宇間現代感十足,自成一景的口袋公園和城市客廳錯落分佈,引人駐足;東湖秋意漸濃,水光瀲艷,鷗鷺悠遊;還可見一條條交通幹道縱橫交錯,串聯起一城的繁華與活力……寧德這座濱海之城,處處流淌著傳統的氣息與現代的魅力,時時彰顯著“動靜皆宜、冷熱交融”的獨特氣質。

  海灣起宏圖,築夢正當時。面向城市未來,寧德有著清晰的發展思路與實踐路徑。站在城市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的節點,寧德的城市規劃建設已然從“向海”“面海”邁向“環灣”發展。市委搶抓機遇,集中力量,高位謀劃推進“建設現代海灣城市”,統籌“産、城、人、海、港”融合發展,高品質編制海灣城市發展戰略規劃,徐徐拉開建設宜業宜居現代海灣城市的序幕,撬動産業、城市、生態、民生的全局升級,讓“建設中心城市”的夢想逐漸照進寧德發展的現實。

  以構建現代化城市體系為基石,以多維發力推進城市建設為抓手,我市建設現代海灣城市的底子好、信心足、目標明、舉措實。在一件接著一件辦、一年接著一年幹的不懈奮鬥中,定能逐一將規劃願景變為發展實景,努力把現代海灣城市建設得更好、更美。

  “我們堅持以城市更新為抓手,推動城市基礎設施和服務設施功能品質再提升。”現代海灣城市建設指揮部有關負責同志介紹説,立足打造科創高地,我市著力推動財校幹校片區、福洋片區、金貴片區等片區的低效用地再開發試點工作,加快推進品質化住宅建設,加快推進好房子、好小區、好社區、好城市建設,全力建設富有活力的創新之城,力求為各類人才、創業青年和外來人口提供住房、教育等基本公共服務。

  優化內外路網,暢通城市“經絡”,我市將完善城市內外路網佈局作為提升城市能級的重要手段。對外,推進溫福高鐵、沈海高速擴容、港口集疏運體系、G228國道等15個重大牽引項目建設;對內,加快推進連城路、東僑路、進海路、金馬南路等城市主幹道建設,打通斷頭路、瓶頸路,提升交通便捷度和舒適性。內暢外聯、提質增效,推動城市功能品質實現躍升。

  綠筆繪新顏,山水織錦繡。漫步北岸公園,這裡滿目蔥蘢,步步皆景,各類休閒設施供市民小憩……今年8月,環東湖及周邊景觀提升工程項目北岸段煥新升級,贏得市民群眾連連點讚。“市民的好評和各類建議都是我們今後工作的動力所在、目標所在。”現代海灣城市建設指揮部有關負責同志表示,今年將繼續提升環東湖、環赤鑒湖等特色景觀的生態顏值,打造環東湖主客共享“城市客廳”。同時,統籌推進黑臭水體整治、污水處理提質等工作,將綠色低碳理念刻印在城市發展大道上。

  此外,我市還將通過推進城市生命線安全基礎設施建設、提升歷史文化軟實力及加快城市數字化、智慧化轉型升級等工作,著力建設安全可靠的韌性之城、崇德向善的文明之城和便捷高效的智慧之城,讓現代海灣城市的內涵更豐富、外延更寬廣。

  實幹為要,奮鬥以成。建設現代海灣城市並非一朝一夕之功,而需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滴水穿石、久久為功。這就要求在工作推進中因時制宜、創新機制,激發幹事創業的熱情與活力。

  自開展專項行動以來,我市形成了以“現代海灣城市建設指揮部”牽頭抓總、高位推進的工作機制。截至目前,指揮部已召開各類專題會議96場次,化解立項審批、土地報批、資金籌集、方式設計等困難堵點,確保問題及時高效解決到位。

  以項目建設為抓手,緊幹快幹、真抓實幹。結合城市實際,以片區為單元,共梳理了33個片區155個今年重點實施項目、5個線性工程、15個重大牽引項目。同時,緊盯項目問題清單,明確各項目立項審批、土地報批、工程招標、開工時間等關鍵節點,建立“項目有人管、進度有人盯、問題有人解”的閉環管理體系,協調推動75個項目動工建設,年底前再動工一批項目,建成一批群眾可感可及的項目。

  同時,在推進現代海灣城市建設中,我市按照“指揮部+行業主管+國企+智庫”的運行模式,發揮行業協會、社會組織、專家智庫和廣大公眾的重要參與作用,強化人民群眾主人翁意識,人民城市人民建,統一思想,同心同德,同向發力。

  山海可期,新城崛起。“建設現代化海灣城市”的號角已然吹響,寧德人民將齊心協力答好這份“共建幸福城”的時代答卷,讓這座海灣城市更有品質、更有魅力。(記者 蘇晶晶 黃雪凝)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