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向海立新港 越洋連深情
11月,福州天氣漸冷,江陰港的海風已帶著寒意,碼頭上卻是一片沸騰:岸橋巨臂如鋼鐵之軀不停揮舞,滿載集裝箱的卡車如穿梭的“鋼鐵洪流”往來不息。
20多年前,這裡還是一片荒涼的鹽田與淺海灘塗,幾乎沒有人會把這裡與“國際大港”聯繫在一起。
從灘塗到巨港,改變的何止是地圖的輪廓。回望江陰港崛起的背後,是一座城市向海圖強的開放決心,也是一代代僑胞跨越山海回饋桑梓的深沉眷戀。

繁忙的江陰港集裝箱碼頭。記者 林雙偉攝
緣起:
僑賢聚力 向海圖強
20世紀90年代初,福州主要依託馬尾港作為對外門戶。那是一座河口港,僅能通行2萬噸級以下的船舶,且須“候潮”出入,全年有效通航時間有限。這樣的港口條件,如同一道無形的壁壘,將福州隔離在國際航運的主流網絡外。
“福州的優勢在於江海,福州的出路在於江海,福州的希望在於江海,福州的發展也在於江海。”福州跳出內河港口的局限,邁出“向海進軍”新步伐,開啟外海深水港區建設的戰略轉型。
在“引入新僑資,開發大江陰”的背景下,愛國僑胞林文鏡認識到,家鄉要想再次騰飛,必須要有一座大碼頭。
1992年,林文鏡與政府部門相關負責人一同考察福清海岸線,發現江陰半島符合建設天然良港的條件。他不僅自費參與聯合勘測,還為江陰港構思了發展藍圖。
懷揣建設國際大港的雄心,林文鏡敏銳捕捉到僑資與家鄉發展的共贏契機:“赴海外發展的福清新僑積累了充足的資金,而江陰半島的開發為這些資金提供了最佳出路。江陰半島的發展需要海外華僑的投資,同時也給新僑提供了共創繁榮的‘多贏’商機。”
“把江陰半島建設成國際性運轉中心,成為推動福清、福州以及全省經濟快速、持續發展的新經濟增長點。”凝聚著廣大僑胞心繫故土的殷切期望,承載著福州向海而興、深化對外開放的戰略使命,江陰港的開發應運而生。
崛起:
破繭成港 躋身一流
2002年,林文鏡與新加坡港務集團、福州市港務局和福清市政府聯合創辦福州江陰國際集裝箱港務公司,並於當年建成江陰港第一個5萬噸級集裝箱深水碼頭,沿海港口城市福州告別了沒有深水集裝箱外港的歷史。
一年後,在林文鏡的推動下,融僑開發區牽頭舉辦“江陰大開發投資洽談會”,吸引200多位來自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尼等地的福清籍僑商返鄉參會。會議期間,江陰大開發投資委員會成立,構建起常態化僑商參與機制,為持續引入僑資僑力奠定基礎。
此後,江陰港區發展捷報頻傳:2003年,首次開通西非遠洋航線,結束福州港無遠洋航線的歷史;2004年,作為國家一類口岸對外開放;2007年,躋身全國十大集裝箱港口;2009年,集裝箱年吞吐量首次突破百萬標箱……截至2024年,江陰港區貨物吞吐量達4822.92萬噸,已成為福州對外開放的樞紐。
如今,江陰港區不僅是集裝箱運輸的核心港區,更發展成集汽車滾裝、散雜貨及液體化工品運輸于一體的綜合性港區。
這裡已建成全省最大單體連片經營集裝箱碼頭區;開通內外貿航線60多條,13條入選“絲路海運”航線,區域輻射能力不斷增強。
“接駁短,通關快,成本低。”萬華化學(福建)有限公司總經理王文波這樣概括江陰港區的優勢。他介紹,公司廠區距港口僅15公里,短駁運輸20分鐘可達,車輛每日高頻往返,僅短駁運費一項,相較其他港區預計每年可節省6600萬元。
繁榮:
聯通世界 逐夢深藍
今年9月21日,搭載“福建製造”的新能源電池等貨物,全球首條中歐北極快航航線首航船舶從江陰港區駛離,北上穿越北極東北航道,平穩跨越北冰洋,于10月14日抵達歐洲基本港英國弗利克斯托港,成為共建“一帶一路”倡議下“冰上絲綢之路”建設的重要成果。
支撐這一重要航線的,是江陰港區日益凸顯的樞紐實力。地處黃金水道關鍵節點,江陰港全力破解內陸腹地南北運輸瓶頸,不斷提升在“雙循環”格局中的樞紐功能。
江陰港區已建成總長近3公里的1號至9號泊位,形成年設計通過能力超300萬標箱的“超級集裝箱碼頭群”,可同時滿足2艘20萬噸級集裝箱船舶全天候作業。
與此同時,依託150公里産業輻射圈、350萬標箱作業能級和自貿區政策優勢,江陰港區已成為東南沿海外貿升級的核心支點。港區開闢的60多條內外貿航線覆蓋46個國家和地區,並擁有進境種苗、水果、糧食、肉類等多類口岸資質。
通道網絡的持續延伸,也進一步拓展了江陰港的輻射範圍。2022年7月,“閩都號”中歐班列開通,打通福州沿海及周邊地區直達俄羅斯、中亞五國及德國漢堡等歐洲陸路的快捷通道;同年8月,“閩都號”中老班列開行,暢通與南亞、東南亞陸路貿易通道;2023年9月,“閩都號”中歐班列中亞線路開通,為福州及周邊地區新增通往中亞國家的貨運通道;2025年7月,江陰港區集裝箱海鐵聯運一體化運營開通,實現海鐵之間無縫銜接……
從藍圖初繪到塔吊林立,從灘塗起步至巨輪往來,江陰港的每一步跨越,都離不開廣大僑胞的傾情參與。他們以智慧、資金與鄉情,匯成跨越山海的力量,為這座港口的崛起注入深厚的“僑動力”。
今天,當我們站在江陰港區的碼頭上,不僅能聽見遠洋巨輪的汽笛聲,更能聽見福州走向世界的鏗鏘腳步聲。江陰港區依託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不斷織密的全球航線網絡以及澎湃的發展動能,讓城市與世界發展的脈搏同頻共振。(記者 吳樺真)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