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産業,積極培育未來産業論壇現場。 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蘇俊傑、莊小龍攝
會場外展出的機器人。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莊小龍、蘇俊傑攝
産業興則經濟興,産業強則國家強。人工智能正在掀起産業變革,機器人時代逐步照進現實。廣東兼具機電技術和數智技術兩大優勢,如何在人工智能和機器人等領域下大決心、集中發力,構築高技術、高成長、大體量的産業新支柱?且聽企業家們的聲音。
廣東“新春第一會”上,華為公司董事長梁華,美的集團董事長方洪波,廣東小鵬汽車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小鵬匯天集團董事長何小鵬等企業家圍繞行業發展展開了熱議。
華為公司董事長梁華:人工智能技術應用迎來關鍵時期
華為公司董事長梁華在大會現場發言時透露,2024年,華為整體經營達到預期,ICT基礎設施保持穩健,消費者業務重回增長,智慧汽車解決方案業務快速發展,全年銷售收入超過8600億元。
圍繞信息與通信技術産業創新,梁華提出四方面建議。首先,發揮通信網絡基礎設施的領先優勢,加速能力變現,形成生産力。廣東省5G基站超過40萬座,光網基礎設施具備為上億用戶提供千兆接入的能力,需要進一步加速産業融合創新,釋放網絡潛力,跨界合作引入高品質內容,激發用戶潛在需求;面向行業,加速5G、光網在工業互聯網、智慧電網、智慧製造等領域的應用,從生産輔助進入生産核心環節。
其次,夯實智算基礎設施,加速人工智能創新實踐和規模化應用。“當前,人工智能技術正處於加速發展階段,在千行百業的應用也迎來關鍵時期,抓住新機遇的關鍵是創新,要通過技術創新築牢根基,通過場景創新創造價值,通過生態創新形成發展合力。”梁華説。
此外,構築自主可控的軟體生態,構建萬物互聯的數字底座。梁華表示,要讓AI在各行各業充分發揮價值,數據是基礎。傳統産業的智慧化升級,需要面向智慧終端、物聯網終端和數字基礎設施,建立統一的作業系統、數據庫軟體生態。
在汽車産業方面,梁華表示,要把握電動化、智慧化發展趨勢,引領汽車産業創新發展。他説,ICT與汽車産業加速融合、合作共贏成為主要趨勢。目前,華為與廣汽集團在産品開發及生態服務等領域深度合作,為消費者提供受歡迎的智慧駕駛體驗。
美的集團董事長方洪波:“機器人生産機器人”打造智造標杆
會上,美的集團董事長方洪波介紹了美的集團機器人産業的發展情況。據介紹,美的在機器人與自動化板塊的業務營收已突破300億元,成為全球前四的工業機器人製造企業。在機器人産業發展的過程中,美的堅持“技術—産業—生態”三位一體融合發展。
方洪波表示,2022年,美的獲批建設“全國重點實驗室”,成功打造了全球領先的重載機器人實驗室集群,勇闖技術“無人區”,不斷鞏固技術領先優勢。
據介紹,位於佛山順德的美的庫卡智慧製造科技園已成為全國最大的工業機器人生産基地,累計生産交付工業機器人超過8萬台。廣東首條“機器人生産機器人”全自動生産線就在此誕生,可全天24小時不間斷工作,平均30分鐘就能下線一台機器人,打造了工業機器人智慧製造的標杆。
值得一提的是,美的推進生態群鏈“建高地”,實現多元共生。美的庫卡智慧製造科技園已吸引多家上下游企業入駐,覆蓋伺服電機、驅動器、控制器等核心零部件,園區供應鏈配套率達到85%以上。“2024年美的營收突破4000億元,再創歷史新高。”方洪波表示,展望2025年,在全省加快建設現代化産業體系的背景下,廣東機器人的巨大發展潛力將持續釋放。
小鵬汽車、小鵬匯天董事長何小鵬:有信心在廣東創造偉大的科技公司
“我在廣東創業20多年,從大型軟體到移動互聯網,再到AI汽車,根植這片熱土。這裡敢闖敢拼、敢為人先的精神和優越的創業環境,讓我對創造一家偉大的科技公司抱有堅定的信心。”廣東小鵬汽車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小鵬匯天集團董事長何小鵬在現場回顧了其創新創業的經歷。
他表示,小鵬汽車和小鵬匯天紮根大灣區,將繼續以科技創新驅動新質生産力的發展,全力以赴,行穩致遠,為廣東經濟社會發展作出貢獻。
2025年,預計小鵬汽車和小鵬匯天總研發投入約95億元,其中在AI方面的單項投入約45億元。“長期在研發和創新上高投入的信心,來自廣東為企業先行先試提供的創業沃土以及特別完善的、整體的産業鏈和人才基礎。”何小鵬説,小鵬匯天如今已成長為亞洲規模最大的飛行汽車公司。由小鵬匯天自研的分體式飛行汽車“陸地航母”計劃于年內正式面向全球發佈和預售,2026年2季度開啟交付。在今年1月的美國CES展會上,小鵬匯天成為全球“flying car”的代名詞。
據他透露,小鵬今年將會規模量産自研高性能晶片——圖靈晶片,可同時應用於汽車、飛行汽車和機器人。在他看來,從今年春節大熱的Deepseek身上,可以看到中國創業企業在數字世界中大模型上的突破,而自動駕駛和機器人將會帶來物理世界中的大模型上的突破。
更多聲音
雲計算技術賦能AI應用
廣州日報訊 (全媒體記者葉作林)“雲計算將為未來AI的深度研發及應用提供非常關鍵的支撐作用。”雲宏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張為傑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AI訓練和推理都需要海量的算力支撐,雲計算不僅為AI研發提供了彈性的算力資源,還為AI的應用提供必不可少的數據資源,加速深度AI技術的研發和應用,降低研發和運行成本。
研發與量産之間要架起政策橋梁
廣州日報訊 (全媒體記者葉作林)“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為區域內的創新企業提供了一個非常好的發展平臺。”珠海納金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雷震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新材料領域的研究通常週期比較長,在研發的過程中需要更多的頂層設計、産業政策的支持,從而突破從研發到量産之間的鴻溝,實現産業化的落地。
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許曉芳、徐雯雯、王楚涵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