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向新圖強,以質取勝。2025年,新年伊始,“新”字如和煦春風,輕撫廣東這片創新熱土。作為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新技術、新産業、新模式如雨後春筍般涌現,嶺南大地處處可見創新驅動發展的生動實踐,處處可感高品質發展的強勁脈動。國際在線廣東頻道特別推出系列專題報道——《廣東向“新”而行》,深入探訪廣東在新質生産力方面的積極探索與卓越成效,記錄傳統産業的煥新之路,見證新興産業和未來産業的崛起之勢。讓我們一同感受,廣東以“新”為筆,繪就一幅充滿活力與希望的未來畫卷。
面對超大城市“垃圾圍城”的嚴峻挑戰,廣州通過自主創新的技術革命等多維度探索,走出了一條獨立自主的破局之路。其中,廣州環保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廣州環投集團”)自主研發的“寬適應性垃圾焚燒機械爐排爐成套設備”,不僅突破長期依賴進口的“卡脖子”困局,更以“寬、高、低”三大核心技術特點,將垃圾轉化為綠色能源,助力廣州于2021年10月在全國超大城市中率先實現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這一技術熱效率較行業平均水準提升30%,煙氣排放指標優於歐盟標準,相關成果獲中國城市環境衛生協會科技進步獎一等獎,並被認定為“國際先進水準”。
從日處理垃圾超3萬噸,到設備銷往茂名、肇慶、山西等地,再到吸引50多國代表團考察,廣州環投集團以新質生産力書寫了“無廢城市”的中國方案。未來,這家企業正帶著自主技術競標澳門、佈局越南,讓“中國智造”的綠色基因走向世界。
打破技術桎梏:從依賴進口到自主創新的逆襲
“過去,國內垃圾焚燒設備長期依賴歐洲進口,成本高昂、售後滯後,甚至無法適應中國垃圾特性。”廣州環投福山環保能源有限公司黨總支部副書記萬義安在福山循環經濟産業園接受採訪時感慨道。面對這一困境,廣州環投集團選擇了一條自主創新的突圍之路。
早期的垃圾焚燒發電技術多從歐洲引進,但國內尤其是南方城市的生活垃圾含水率高、熱值低,進口設備“水土不服”,導致焚燒效率低下、運營成本攀升。為破解這一“卡脖子”難題,廣州環投集團聯合國內科研院所,歷經十餘年技術攻關,從消化吸收國外圖紙起步,逐步實現國産化設計、製造,最終研發出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産權的“寬適應性垃圾焚燒機械爐排爐成套設備”。這一突破不僅將設備成本降低約60%,更填補了國産大型焚燒爐排技術的空白。
擁有自主知識産權的機械式爐排焚燒爐 供圖 廣州環投集團
“自主研發的核心設備徹底擺脫了進口依賴,讓我們掌握了技術主動權。”萬義安介紹,該設備已在廣州市第三資源熱力電廠等項目中廣泛應用,並銷往廣東茂名、肇慶及山西忻州等地。2023年,其技術成果被認定為“國際先進水準”,斬獲2024年度中國城市環境衛生協會科技進步獎一等獎等多項榮譽,標誌著中國垃圾焚燒技術從“跟跑”邁向“領跑”。
釋放新質生産力:從三大創新維度解碼“廣州環投方案”
廣州環投集團自主研發的焚燒技術為何被稱為“新質生産力”的典範?答案藏在“寬、高、低”三大創新維度中。
“寬”在適應性——設備可相容大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場陳腐垃圾、工業高熱值垃圾及未分類廚余垃圾等多種複雜成分,模組化設計更使其能靈活適配不同地域的改造需求。“即便是水分含量高達50%的南方垃圾,也能穩定燃燒。”萬義安強調。
“高”在效能——通過優化爐排結構及燃燒控制技術,噸垃圾發電量較一代技術提升8%,較行業平均水準高出30%。
“低”在排放——焚燒産生的煙氣需經過“雙脫酸雙脫硝”工藝處理,即濕法脫酸結合SCR脫硝技術,排放指標優於歐盟標準。萬義安還説:“除了煙氣處理外,凈化後的水可養魚澆花,爐渣製成環保磚用於市政建設,真正實現‘吃幹榨凈’。”
此外,園區通過智慧焚燒控制系統和精益管理模式,減少約15%運營成本,為行業樹立了“高效能、超低排、全循環”的新標杆。
破解“垃圾圍城”:從廣州樣本到全球輸出的探索
2018年,隨著福山循環經濟産業園(下稱“福山産業園”)等五個園區一期項目投運,廣州的“垃圾革命”逐漸進入高潮。如今,廣州環投集團旗下廣州市資源熱力電廠群總的日處理能力超3萬噸,覆蓋全市2萬餘噸生活垃圾産生量,創下三項“全國第一”:城市生活垃圾焚燒處理能力居首、超大城市中首個實現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首個焚燒處理能力保障城市未來發展需要。
廣州市第三資源熱力電廠 供圖 廣州環投集團
“焚燒發電不僅解決了垃圾圍城,還讓‘廢物’變‘能源’。”萬義安算了一筆賬:園區年發電量超40億千瓦時,相當於節約標煤120萬噸,減排二氧化碳300萬噸。餐廚垃圾轉化的生物柴油、滲濾液凈化的再生水、爐渣製成的環保磚,更將資源化率提升至98%,形成“無廢園區”閉環。
這一成功經驗正從廣州輻射全國乃至全球。福山産業園已接待50多個國家代表團,被多國譽為“綠色發展教科書”。廣州環投集團同步加快在國內及海外市場的拓展步伐:在澳門競標項目、在香港設立公司、在越南佈局市場,自主技術設備出口前景廣闊。
邁向世界級品牌:從“新”出發書寫綠色發展中國答卷
站在新起點,廣州環投集團瞄準更高目標。“我們將深化産學研融合,研發磁懸浮霧化器等新一代技術,推動垃圾焚燒向數智化、綠色化升級。”萬義安表示。與此同時,集團計劃以“技術+運營”模式拓展“一帶一路”市場,讓中國方案惠及全球。
從破解“垃圾圍城”到引領技術變革,廣州環投集團以新質生産力書寫了綠色發展的中國答卷。正如福山産業園展廳墻上的標語所言:“循環無廢,生生不息。”這座“沒有圍墻的工廠”,正成為廣東向“新”而行的生動注腳。(文 車園元 傅細明 朱樺)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