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年開年以來,從省級部署到地市行動,廣東各地陸續召開“新春第一會”,進一步凝聚共識、匯聚力量,齊心協力推進廣東高品質發展、現代化建設。
其中,“百縣千鎮萬村高品質發展工程”(以下簡稱“百千萬工程”),成為各地大會的高頻詞。
2025年是實現“百千萬工程”三年初見成效目標的重要節點,廣東各地都出了什麼“招”?有幾個重要信號值得關注。
信號一:
抓住産業核心根本
連續三年召開全省高品質發展大會,廣東今年把目光放到建設現代化産業體系上來。作為推動城鄉區域協調發展,助力“百千萬工程”“三年初見成效”的關鍵驅動力,各地也結合自身情況聚焦“産業”二字。
“大抓産業大抓招商大抓項目”,揭陽“新春第一會”用三個“抓”,道出目標和決心。會上,各縣(市、區)擺圖譜,亮特色,並作現場招商推介,動員全市加快推動高品質發展。
製造業大市東莞,則對如何拼經濟、抓産業等重點任務進行部署。會上,先進製造業集群、外資外貿、生産性服務業等多個關鍵詞,都緊扣現代化産業體系。
“下更大力氣抓産業、抓招商、抓項目、抓營商環境。”2025年韶關市高品質發展大會明確,新一年要千方百計引進一批大項目好項目,從傳統産業到新興産業再到特色優勢産業,都有詳細規劃,用産業發展讓韶關處處都充滿無限活力。
茂名同樣明確,要“抓住産業這個核心根本”,具體來説,即堅持補強做優,立足主導産業招引培育龍頭企業,推動鏈主企業上中下游關聯企業落戶,以産業延鏈補鏈強鏈做大做強縣域主導産業。
梅州更是直截了當,提出鞏固提升傳統産業,加快培育新興産業,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産力,加快培育壯大一批“四上”企業,加快重點項目建設,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推動經濟擴增量、優存量、提品質。
極飛科技公司東莞製造中心生産車間,工人們正在有序組裝農業無人機。南方+記者 石磊 攝
與此同時,“三産融合”成為多個地市部署“百千萬工程”相關工作的共同點。
比如,肇慶明確要著力推動傳統産業夯實底盤、新興産業挑起大梁、未來産業培育新苗,城市産業突出産城融合、縣城産業突出“一縣一園”、鎮村産業突出共富增收,協同發力做優做精一産、做大做強二産、做活做旺三産。
今年既是“十四五”收官之年,也是綠美廣東生態建設的“期中考”之年。不少粵東粵西粵北地市將目光投向日益豐沛的自然資源,因地制宜搶抓産業機遇。
萬綠湖畔的河源,提出圍繞打造“綠富雙贏”河源樣板,推動農文旅體融合發展,促進林業産業規模化經營,推動生態産品市場交易,大力培育綠色經濟增長點,推動綠富美互促共贏、相得益彰。
海洋是陽江的優勢所在,也是發展的潛力所在。該市“新春第一會”著眼于“綠色”“藍色”,提出向陸拓展、向海圖強、向空挺進,推動産業科技互促雙強,促進千億級産業強鏈補鏈延鏈、百億級産業提速改造,進一步構建完善具有陽江特色的現代化産業體系。
信號二:
做大做強産業平臺
産業的集聚發展,離不開平臺支撐。
談及如何在初見成效之年更好部署“百千萬工程”時,“打造平臺”成為廣東各地共識。
比如,粵菜名城中山將做大做強中山美食預製菜、小欖脆肉鯇、神灣菠蘿等十大農業産業平臺,大力培育現代農業龍頭企業,打響中山香農品牌,做好“土特産”文章。
已經成功打造出“清遠雞”“英德紅茶”“連州菜心”等特色農産品IP的清遠,今年將繼續抓好“十大産業轉移平臺”建設,進一步推動五大百億級現代農業産業發展,深入推進農文康旅産業發展,以産業振興帶動經濟發展。
汕頭則在平臺建設、招商引資、要素保障、營商環境等方面綜合施策,夯實縣域産業基礎,注入強勁發展動能。
大平臺是有效推動“百千萬工程”的重要抓手。只有大平臺,才能形成大産業,推動農業産業的規模化、集約化、標準化發展。
進一步來看,産業園區發展是平臺建設的關鍵一環。為了打造更高品質的平臺,不少地市瞄準了産業園區的進一步建設、培育與改造升級。
比如,雲浮將牢牢扭住園區經濟、鎮域經濟、資源經濟“三大抓手”,培育壯大“三大千億産業集群”,做深做實鄉村産業文章,加快推進農文旅融合,加快形成成鏈成群的現代化産業體系。
廣州致力於打造“萬畝千億産業平臺”,分類推動市特色標杆工業園區建設、低效工業園區改造提升、村鎮工業集聚區更新整治,打造一批引領型産業集聚區、支柱型産業園區。
佛山則堅持“三改聯動”更新産業空間,以省城鄉區域協調發展改革創新實驗區建設為牽引,統籌推進區域佈局改優、土地制度改革、工業園區改造,高標準建設環西江-北江區鎮村高品質發展先行區。
信號三:
抓住改革“牛鼻子”
發展出題目、改革做文章,貫穿于廣東“百千萬工程”的方方面面。因此,“改革”一詞在全省各地“新春第一會”中多次出現。
比如,珠海提出深化“百千萬工程”集成式改革,推出一批全國首創、極具特區辨識度的改革舉措。
“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以深圳綜合改革試點為牽引推動各項改革舉措加快落地見效。”2月6日,深圳市委常委會召開擴大會議強調,持續深化營商環境改革,不斷提升政務服務和法治保障水準,加強重點産業鏈條建設,為各類企業創新發展提供更好條件,為各類人才幹事創業提供更多機會。
“要抓住改革‘牛鼻子’”,梅州瞄準了全域土地綜合整治,探索宅基地使用權自願有償退出機制,實施自然災害危險區域建房戶避險搬遷工作,推動農村居住與生産分離。
湛江則著眼于幹部作風建設,開展“幹部作風提升年”行動,全面塑強湛江市幹部幹字當頭、務實高效、敢闖敢試的精神特質和作風內核,以過硬作風為加快打造“六個湛江”、實現跨越式高品質發展保駕護航。
城鄉融合對於推動經濟發展,同樣意義深遠。
怎麼做?江門提出統籌新型城鎮化和鄉村全面振興,持續推進“八鎮聯動”,抓好風貌提升和綠美生態建設,推動城鄉區域協調發展。
汕尾聚焦“全域鎮村典型示範”,提出打造更多工作品牌、形成更多工作經驗,堅持面子裏子、擴容提質、大小産業、植樹綠美一起抓,加快推動城鄉融合發展實現整體性躍升。
奔向“全域美麗”,潮州提出要深入開展“城鄉品質提升年”行動,以“一天當作兩天用”的拼勁,從“點”“線”“面”三個方面推進,著力建設“最宜居秀美城鄉”。
南粵大地,活力滿滿,熱氣騰騰。
關鍵之年要有關鍵之為,全力推進實施“百千萬工程”,要以熱火朝天的幹勁、攻堅克難的韌勁、比學趕超的拼勁,奏響區域協調發展強音。
撰文:話題研究員 黃進 曾良科 邵一弘 辜繼漫
策劃:彭琳 張西陸 尤立川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