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粵港澳大灣區的核心引擎,廣州正以“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為支點,加速構建全球科技創新高地。通過“2+2+N”戰略科技平臺體系(國家實驗室、綜合類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國際大科學計劃等),廣州不僅突破深海探測、生命科學、人工智能等領域的“卡脖子”技術,更以“硬科技+軟生態”雙輪驅動,打通“基礎研究-技術攻關-成果轉化-産業應用”全鏈條創新路徑,詮釋著“老城市新活力”的深層邏輯。在這片改革開放的熱土上,一場以AI為引擎的産業革命正蓄勢待發,而它的目標,早已錨定下一個全球科技浪潮的制高點。
廣州錨定“國際科技創新中心重要承載地”定位,目標直指全球創新版圖“第一方陣”。攝影 李劍峰
廣東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將一體推進全面創新,推進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重要承載地。廣州將圍繞推進高水準科技自立自強,暢通教育、科技、人才良性循環,打造具有全球競爭力的科技創新高地。
推進建設活力創新軸。依託廣州實驗室、大灣區國家技術創新中心等,更好服務國家戰略科技任務。實施重點領域研發計劃,與國家基金委合作創設廣州聯合基金,支持加強基礎研究和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加快建設冷泉生態系統、人類細胞譜係等重大科技基礎設施,推動“人體蛋白質組導航”國際大科學計劃核心支撐平臺建設。推進天河智慧城、番禺東西莊科技創新集聚區等重點片區建設。部署建設面向人工智能、生物醫藥與健康、空天深海等産業領域關鍵技術實驗室,以及低空飛行綜合管理服務平臺。
加快構建全過程創新鏈。分層分類培育壯大科技企業。佈局建設國家、省、市三級製造業創新中心體系,支持行業領軍企業、骨幹龍頭企業牽頭組建創新聯合體。加快建設概念驗證和中試熟化服務體系。實施專利轉化運用專項行動,推動全國高校區域技術轉移轉化中心落地,推進穗港澳協同創新中心、環港科大(廣州)創新區、環五山成果轉化基地等科技成果轉化試點建設,推進構建顛覆性技術成果轉化體系。開展市場牽引場景開放行動。強化政府投資基金協同機制,引育更多長期資本、耐心資本,推動金融更好服務科技創新。
激發人才創新創造活力。縱深推進重點産業人才開發培育工程,支持民營企業主體人才系列職稱自主評審。開展産業“新工匠”培養計劃,推行“新八級工”制度和終身職業技能培訓制度,打造20個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落實省“百萬英才匯南粵行動計劃”,深化實施“廣聚英才”人才工程,完善人才培養、使用、評價、服務、支持、激勵全鏈條體制機制。(文 朱樺)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