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破浪,廣東韶關錨定“建設具有區域影響力的新韶關”,正以一場全面深化改革的“破冰行動”,重塑城市發展格局。
丹霞山觀日亭 攝影 張建斌
自2024年9月中共韶關市第十三屆委員會第七次全體會議召開以來,韶關緊扣“增空間、增動能、增優勢”目標,以城鄉融合與數字化改革為“雙輪驅動”,全力打造輻射華南的區域影響力新高地。這座千年古城,正以實幹之姿,書寫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韶關實踐”。
破題城鄉二元結構:以“百千萬工程”激活全域資源
城鄉發展不平衡曾是制約韶關高品質發展的瓶頸。為此,韶關以“百千萬工程”為總抓手,將全域土地綜合整治作為突破口,探索城鄉融合的“韶關模式”。通過“建設用地整備+鄉村宜居提升”“建設用地整備+文旅産業”等創新模式,盤活農村低效土地,推動城鄉資源雙向流動。
在曲江區試點中,連片閒置宅基地被整合為文旅綜合體,引入社會資本開發民宿與研學基地,帶動村民年均增收超20%。同時,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試點釋放土地價值,首批入市地塊成交額突破億元,為鄉村振興注入“源頭活水”。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同步發力,鎮街機構“瘦身健體”、行政執法權下沉,基層治理效能顯著提升。“過去辦事跑縣城,如今鎮裏就能辦結”,乳源瑤族自治縣村民的感慨,折射出改革帶來的民生溫度。
數字引擎轟鳴:算力中心撬動産業躍遷
在數字經濟浪潮中,韶關瞄準國家“東數西算”戰略機遇,將數據中心集群建設視為“勝負手”。作為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絡粵港澳大灣區樞紐節點,韶關正打造輻射華南的實時性算力中心。目前,集群已吸引華為、中國電信等30余家頭部企業入駐,簽約投資額超500億元,預計2025年形成50萬標準機架規模。
粵港澳大灣區數據應用産業園 攝影 張偉傑
華韶數據谷 攝影 張偉
算力中心的集聚效應,正重塑韶關産業版圖,主要表現為,一是傳統産業“智變”,鋼鐵、冶金等支柱行業引入AI能效管理系統,能耗降低15%;二是新興産業崛起,大數據、生物醫藥、先進材料三大賽道初具規模,2024年産值同比增長32%;三是創新生態構建,與中山大學、鵬城實驗室共建聯合實驗室,推動“算力+科研”深度融合。
“算力正成為韶關的新‘水電煤’”,韶關市發改委負責人表示,“未來這裡將成為大灣區的‘數字糧倉’。”
生態競爭力突圍:綠美韶關擦亮“灣區後花園”名片
作為廣東生態屏障,韶關以綠美生態建設綜合改革試點為契機,探索“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的轉化路徑。
林業碳匯先行:啟動森林碳儲量評估,首筆林業碳匯交易額達1200萬元;
生態産品價值化:丹霞山景區推出“生態門票”,遊客碳足跡可兌換綠色消費券;
綠色産業勃發:南雄市發展林下經濟,竹蓀、鐵皮石斛等林産品年産值突破10億元。
與此同時,韶關以“交農文旅體”融合激活生態資源。環丹霞山騎行綠道、南嶺國家公園生態研學線路等新業態,吸引大灣區遊客量年增40%。“這裡既有山水之美,又有文化之韻”,廣州遊客李女士的評價,道出韶關“生態立城”的獨特魅力。
改革紅利釋放:多維重塑“新韶關”形象
通過“三增”改革,韶關正從經濟、社會、文化多維度重構城市形象。
經濟新格局:傳統産業與數字經濟“雙輪驅動”,2024年GDP增速躍居粵北首位;
民生新圖景:新建公辦中小學幼兒園28所,緊密型縣域醫共體覆蓋率達100%,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縮小至1.8:1;
文化新活力:以珠璣巷廣府文化、瑤族風情為核心,推出“非遺+旅遊”“紅色研學”等IP,年接待遊客量突破4000萬人次。
未來路徑:以“實幹清單”護航改革縱深
韶關的改革,拒絕“曇花一現”。2025年,韶關列出“實幹清單”:經濟領域,推進市屬國企戰略性重組,打造3家資産超百億的國有資本平臺;社會領域,試點“首席接訪官”制度,實現群眾訴求“一站式”解決;生態領域,啟動森林品質精準提升工程,三年內新增造林50萬畝;數字領域,建設“城市大腦”,實現政務服務“一網通辦”覆蓋率超90%。
改革者的勇氣,一座城的突圍
從粵北山城到區域新極,韶關的實踐印證:改革是破局的關鍵鑰匙。在這裡,城鄉融合的“試驗田”、數字經濟的“新引擎”、綠美生態的“金招牌”,共同勾勒出中國式現代化的生動樣本。正如韶關市委書記所言:“改革沒有終點,我們將以‘闖’的精神、‘創’的勁頭,讓新韶關成為大灣區不可或缺的增長極!”未來,這座改革之城的故事,值得期待。(文 傅岩)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