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老外在廣東       |        大灣區        |         眼界       |        文旅       
廣東向“新”而行|科技賦能養老服務 開啟智慧養老新篇章
2025-03-18 14:31:30 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車園元 責編:王悅陽

  編者按:向新圖強,以質取勝。2025年,新年伊始,“新”字如和煦春風,輕撫廣東這片創新熱土。作為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新技術、新産業、新模式如雨後春筍般涌現,嶺南大地處處可見創新驅動發展的生動實踐,處處可感高品質發展的強勁脈動。國際在線廣東頻道特別推出系列專題報道——《廣東向“新”而行》,深入探訪廣東在新質生産力方面的積極探索與卓越成效,記錄傳統産業的煥新之路,見證新興産業和未來産業的崛起之勢。讓我們一同感受,廣東以“新”為筆,繪就一幅充滿活力與希望的未來畫卷。

  在人口老齡化加速的背景下,如何借助科技力量破解養老難題?作為全國基本養老服務綜合平臺試點地區,廣州市交出了一份創新答卷。通過整合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等新技術,廣州正構建起“技術驅動、數據賦能、多方協同”的智慧養老服務體系。

  近日,廣州市民政局圍繞“新質生産力賦能養老服務”主題,詳細披露了本地在政策支持、技術應用、産業協同等方面的實踐經驗與未來規劃,為全國智慧養老發展提供了“廣州樣本”。

  政策引領:頂層設計護航銀發經濟

  廣州市將養老服務智慧化納入城市發展戰略,構建了“1+N”政策體系。2024年成立的“銀發經濟和養老服務工作聯席會議”,由市長挂帥統籌31個部門,推動跨領域協作。同步出臺的《廣州市促進銀發經濟高品質發展若干措施》,從民生事業、重點産業、支撐保障三大維度提出10條具體舉措,例如支持智慧護理機器人研發、給予科技轉化項目最高千萬元補貼等。

  此外,廣州以“全市一盤棋”思路推進養老服務數據標準化,建成覆蓋市、區、街鎮三級的為老服務綜合信息平臺,整合3400萬條涉老數據,實現服務申請、開展、結算、監管全流程線上閉環管理,同時極大方便了群眾申辦養老服務——僅今年前兩個月,居家上門服務突破60萬人次,站點式服務突破190萬人次,老年人優待卡刷卡服務7400多萬次。

  技術破局:智慧養老從“雲端”到“身邊”

  在越秀區六榕街舊南海縣社區,獨居老人李伯的手環突然發出警報:血壓異常!社區健康小屋的醫生迅速聯動,5分鐘內上門處理。這一場景得益於廣州“智慧設備+平臺化運營”的智慧養老生態。

廣州:科技賦能養老服務,開啟智慧養老新篇章_fororder_圖片18

智慧社區“健康e站”體檢一體機 供圖 廣州市民政局

  目前,廣州市為老服務綜合信息平臺已集成多項功能:一是養老地圖,一鍵查詢老年人住址周邊養老機構、社區養老服務設施,實現機構信息快速查詢、養老服務一站式辦理。二是智慧監護,通過可穿戴設備和智慧安防設備實時監控老年人生命體徵和居家環境,聯動“平安通”24小時緊急呼援服務,保障老年人的生命財産安全。三是供需連結,關聯匹配養老床位資源分佈與養老服務需求,優化資源配置,提高床位使用率;實施公辦養老床位智慧輪候,優先保障困難老年人入住需求。四是動態監管,通過政務數據的共享應用以及地圖定位、影音錄影、線上簽名等手段,對養老服務實施全方位全流程閉環監管。

廣州:科技賦能養老服務,開啟智慧養老新篇章_fororder_圖片19

廣州市為老服務綜合平臺一站式門戶 供圖 廣州市民政局

  針對“數字鴻溝”,廣州打出“適老化改造+數字教育”組合拳。例如,政務服務平臺“穗好辦”推出老年模式,簡化操作流程;養老服務設施設置“養老服務嚮導”,為老年人提供線下諮詢求助渠道;社區開設“老年學堂”,手把手教老年人使用智慧設備等,有效減少“數字鴻溝”,讓老年人也能感受到科技帶給生活的便利。

  産業協同:産學研共建養老新生態

  廣州積極引導社會力量參與,形成“政府搭臺、企業唱戲、科研賦能”的協同模式。市民政局聯合高校、企業、研究院所協同共建養老行業首家民政科技協同創新中心,圍繞行業切實需求集中攻堅並取得突破性成果,産出專利5項,軟體著作權7項;聯合華南理工大學共同建設廣東省老年醫學與科技轉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牽頭推動“主動健康與免疫重建計劃”落地,計劃建成華南地區最大的老年生物銀行和樣本隊列;聯合北京大學研發的智慧床墊,通過非接觸式監測呼吸、心率,已在廣州市老人院服務超3000名老人。

  企業創新亦獲強力支持。某科技企業研發的防走失終端,依託北斗定位和電子圍欄技術,幫助200余名認知障礙老人安全出行;護理機器人企業享受“補改投”政策,最高獲千萬元轉化補貼。目前,廣州銀發經濟領域企業超10000家,涵蓋智慧設備、健康管理、康養旅遊等領域,産業集群效應初顯。

  人才升級:護理員從“勞力型”轉向“技能型”

  新技術對養老服務從業者提出了更高要求。廣州市將養老人才納入緊缺目錄,實施免費培訓、技能補貼等10項激勵措施。針對不同崗位定制課程,如:護理員要學習智慧設備操作、遠程服務交付;管理人員要掌握大數據分析、服務品質監管;家庭照護者要接受應急處理、技術調適指導。

  “護理機器人不是替代人,而是讓我們更專注情感關懷。”一養老院院長表示,AI助手承擔送餐、消毒等重復工作後,護理員有更多時間陪伴老人,服務品質顯著提升。

  挑戰與展望:平衡科技溫度與普惠公平

廣州:科技賦能養老服務,開啟智慧養老新篇章_fororder_圖片20

越秀區洪橋街智慧長者飯堂 供圖 廣州市民政局

  儘管成效顯著,廣州在推廣新質生産力過程中仍需破解多重難題:技術成本高、隱私安全風險、城鄉差異等。對此,市民政局提出“控成本、強標準、促均衡”策略,例如推動基礎設施共建共享、定向培養農村養老人才。

  未來,廣州計劃將元宇宙、虛擬現實等前沿技術納入智慧養老場景。部分企業已試水VR認知症干預、虛擬社區社交等項目。市民政局表示,將編制銀發經濟空間發展專項規劃,力爭“十五五”期間形成規模化、品牌化産業體系,讓科技紅利惠及更多老年人。

  從政策創新到技術落地,從産業協同到人才升級,廣州正以“新質生産力”重塑養老服務體系。這座千年商都的探索證明:科技不僅是工具,更是溫暖夕陽的橋梁。隨著更多前沿技術的融入,廣州智慧養老的“未來圖景”愈發清晰——在這裡,老有所養、老有所樂,正從願景加速照進現實。(文 傅細明)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