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老外在廣東       |        大灣區        |         眼界       |        文旅       
每4天就能幫鐵塔“長高”20米 水上“最強”抱桿承載力MAX
2025-03-20 13:55:10 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央視新聞客戶端編輯:朱樺 責編:王悅陽

  在廣州,國家“十四五”電力規劃重點項目500千伏獅南甲乙線獅子洋大跨越改造工程正在緊張施工,目前進度已過六成,預計在今年5月全線竣工投運,線路改造後輸電能力將提升40%,有效提升廣東南部通道的輸電能力。這個工程的電塔建設在海上施工,建設中“抱桿”的使用起到了重要作用。

  總臺記者秦芊茗:在廣州市番禺區,在獅子洋中央的就是正在建設的新塔施工現場,這個“龐然大物”現在已經有105米,相當於35層樓的高度。但施工人員介紹,這個高度還沒有到它設計高度的一半。

每4天就能幫鐵塔“長高”20米 水上“最強”抱桿承載力MAX_fororder_WechatIMG7

  264.5米是鐵塔的設計高度,待今年4月底完工後,將成為國內最高的水上輸電鐵塔。建鐵塔,要像搭積木一樣,層層往上拼裝。其中核心的施工裝備就是抱桿,而主體就是這根“大鐵柱”。在高空中,它水準伸出一對吊臂,像一個巨大的天平,通過雙臂的滑輪組和鋼纜繩,原地吊起巨大的塔材。

  南方電網廣東廣州供電局項目管理中心項目經理專責 徐敏:我們建設的電力鐵塔,大部分都是在崇山峻嶺或者水上這種複雜的環境中,我們沒辦法使用吊車或者塔吊來配合施工。因為抱桿是塔在哪,抱桿就能建在哪。在高難度的組塔過程中,抱桿就成了我們手中的“金剛鑽”。

每4天就能幫鐵塔“長高”20米 水上“最強”抱桿承載力MAX

  總臺記者秦芊茗:登上獅子洋中間的施工平臺,近距離看正在施工中的巨大鐵塔,視覺上十分震撼。

每4天就能幫鐵塔“長高”20米 水上“最強”抱桿承載力MAX

  南方電網廣東廣州供電局項目管理中心技術管理工程師 余思聰:我們背後是繁忙的水上主航道,一旁又有橫跨兩岸的南沙大橋,能夠施工的範圍其實就只有我們腳下的這樣一塊鋼平臺。在受到這麼多限制的施工環境中,還要建起這麼高的一座塔,普通的抱桿肯定不行。

  為此,施工人員專門針對這個工程設計了新型的抱桿。

每4天就能幫鐵塔“長高”20米 水上“最強”抱桿承載力MAX_fororder_WechatIMG10

  余思聰:這根“大柱子”是我們為建設全國水上最高輸電鐵塔量身定制的,它的高度最高可達315米,是我國南方地區最高的新型雙平臂落地抱桿。

每4天就能幫鐵塔“長高”20米 水上“最強”抱桿承載力MAX_fororder_WechatIMG11

  記者在現場了解到,這種新型抱桿的佔用空間減少了20%,臂展延長了25%,載重提升了45%,抗風等級提高到17級。有了雙平臂落地抱桿這雙“最強臂膀”,10噸重的塔材也能被輕鬆吊起,安裝到指定位置。平均每4天就能幫助鐵塔“長高”20米。

  智慧管控平臺 讓水上作業“如履平地”

  “最強”抱桿解決了“提得動”的問題,但是在水上作業,還要“站得穩”。為此,施工人員專門為抱桿設計了一套新型的承載底座,這個底座有什麼獨特之處?

  總臺記者秦芊茗:就像人在船上遇到風浪會站不穩一樣,抱桿在施工中遇到波浪、大風、載荷偏移等因素也是會影響到吊裝作業的穩定性。抱桿“站得穩”的秘密,就在底座裏。

  在看不到的鋼鐵底座下,施工人員創新性地加裝了5根液壓缸,還在抱桿上裝載了精密傳感模組。一旦感應到抱桿受力“不穩”,液壓缸就能在毫秒之間自動調整底座,讓抱桿保持平衡。這套技術在國內還是首次應用。

每4天就能幫鐵塔“長高”20米 水上“最強”抱桿承載力MAX_fororder_WechatIMG17

  南方電網廣東廣州供電局項目管理中心高級經理 吳彥偉:這個就是我們的拉力感測器,我們在抱桿的上部、中部佈置了毫米級的北斗定位模組,液壓缸上也佈置了應力感測器,有22個這樣的感測器,實現了感知層數據的精確採樣。結合人工智能技術,整個抱桿每毫秒都在進行受力調整,最終實現抱桿的平穩。

每4天就能幫鐵塔“長高”20米 水上“最強”抱桿承載力MAX_fororder_WechatIMG13

  傳感模組採集到的數據會實時回傳到岸邊的智慧管控平臺,這裡是整個工程的“智慧大腦”。

每4天就能幫鐵塔“長高”20米 水上“最強”抱桿承載力MAX_fororder_WechatIMG14

  總臺記者秦芊茗:大螢幕上實時顯示著抱桿、底座工作時的變化數值,同時還有天氣及風速、各項工程進度等150項現場數據,工程人員通過智慧管控平臺,遠程就能精準監測各項施工情況,及時做出響應。

  吳彥偉:雙臂落地抱桿和智慧管控平臺的應用,減少了近50%的人力投入,提升了近3倍的效率,代表了現代重型施工裝備向智慧化、高精度方向發展。

  獅子洋大跨越改造工程預計在今年5月全線竣工投運,將有效提升廣東南部通道的輸電能力,為即將到來的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及粵港澳大灣區高品質發展提供穩定電力供應。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