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老外在廣東       |        大灣區        |         眼界       |        文旅       
“品讀廣式生活”研討會在廣州番禺大嶺村舉行
2025-05-17 17:17:52 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傅細明 責編:趙瀅溪

  5月16日,由廣州市社會科學院、廣州嶺南文化研究會主辦的“守護古樹古村,品讀廣式生活”研討會在番禺區石樓鎮大嶺村“菩山書院”舉行。嶺南文化研究專家學者、鄉村振興負責人及文商旅經營代表和嶺南文化愛好者一起參觀了大嶺村的歷史遺跡,領略該村嶺南文脈賡續和廣式生活風情,共同探討如何讓傳統文化助力鄉村振興。

  大嶺村作為廣州首個“中國歷史文化名村”,保存著完好的嶺南建築群。青石板路、蠔殼墻、紅砂岩古橋與百年老榕在這裡相映成趣。駐村第一書記蘇淑儀介紹,當地採取“修舊如舊”方式保護古建築,同時舉辦龍舟文化節等活動,讓古村既保留歷史風貌又充滿生機。

嶺南古村煥發新活力:專家共議廣式生活與鄉村振興_fororder_23

《廣式生活》分享會現場 供圖 古嶺文旅

  《廣式生活》集刊主編、廣州市社科院城市文化所所長柳立子以多學科交叉研究視角,解讀廣式生活方式對城市發展及文化傳承的深層價值。廣式生活是以廣州作為核心的嶺南地區縱貫2000多年發展積澱而來的城市生活方式。柳立子稱,“廣式基因”不僅是嶺南文化的名片,也是海外華人華僑的集體記憶,更是留住鄉愁和對外傳播城市文化的內核,讓市民、來穗旅客和海外華人在文化上産生共情共鳴,讓廣式生活成為廣州的最佳定義。

  在廣式生活的城市印記中,少不了榕樹的身影。廣州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碩士生導師何有貴認為,“榕樹記憶”是一代代廣府人割不斷抹不掉的鄉愁,呼籲深度挖掘城市印記、留住鄉愁;榕樹不僅是生態保護的命題,更承載了幾代人的城市印記,是守護城市文脈的關鍵。

嶺南古村煥發新活力:專家共議廣式生活與鄉村振興_fororder_24

古村舊街開發的實踐案例分享 供圖 古嶺文旅

  隨後,實踐者們在會上分享經驗。廣東省國資委鄉村振興辦龐志雄談到,鄉村幫扶要通過市場化、企業化的方式來運營,特別是發揮民營企業的優勢,通過鄉村文旅資源的挖掘,打造出一條可持續發展的路徑。

  目前大嶺村已形成“靜態保護+活態傳承”的發展模式,既留住鄉愁記憶,又注入文旅新業態,成為廣州推動鄉村振興的典型樣本。專家建議,這種融合傳統文化與現代生活的探索,可為更多古村落保護開發提供參考。(文 徐文勝)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