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2日,隨著中國科學院院士、全國著名水利水電和土木工程專家陳祖煜從廣東粵海粵西供水有限公司執行董事杜燦陽手中接過聘書,他在這一刻也有了新的身份——環北部灣廣東水資源配置工程(以下簡稱“環北廣東工程”)技術顧問。這是環北廣東工程堅持以科技創新驅動工程高品質發展的生動注腳。該工程自開工建設以來,不斷加大科技創新投入和科研攻關力度,為工程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
環北廣東工程聘任陳祖煜院士為技術顧問
四大難題催生科研動力
“很多人可能很難理解,一個在建水利工程既不是科研院所又不是經營性組織,為什麼要那麼強調科研?這主要是由工程本身決定的。”粵西供水公司副總經理李代茂説,環北廣東工程全長490公里,需穿越雲開大山,在建設過程中面臨四大世界級難題:世界容量最大立式單級單吸離心泵組設計與研製;首次穿越雲開大山,不良地質條件眾多,可供借鑒的案例少;高水壓輸水隧洞HD值達1042、需突破現有規範開展創新設計;大範圍跨流域江庫水網構建與聯合調度涉及防洪調度、水資源分配等,行業尚無可借鑒案例。“這四大難題如果不解決,或者解決不好,工程高品質建設就無從談起”。另外,放眼運維期,工程全線有5座加壓泵站,13座調壓塔,閥室建築物共計476座,建築物管理規模龐大、繁雜。受水區域廣、線路長,信息系統建設和全面感知難度大,智慧化運行和檢修需求大,智慧運維難。因此從長遠看,現在就要提早謀劃、統籌考慮,通過科研創新,降低未來運維的難度,最終實現少人值守、關門運行的目標。
匯聚“最強大腦” 夯實科研根基
“抓科研,一方面要抓好人才集聚,一方面要抓好資源傾斜。”李代茂介紹,早在工程設計階段,為提高工程設計的科學性、前瞻性和管理智慧化水準,廣東省政府就聘請鈕新強院士、陳湘生院士、景來紅大師、楊啟貴大師等12位院士專家的“超強陣容”組成諮詢團隊,為工程前期設計、科研規劃綱要編制等工作提供寶貴建議;建設期,針對建設難點尋策問計,引入清華大學、中國水科院等高水準科研院校,已開展10余項科研項目,助力工程推進。“今年年初,我們組織召開了工程首屆科技創新大會,陳祖煜、鈕新強、唐洪武3位院士親自到會授課,為工程把脈問診,起到了良好效果。”
環北廣東工程管線施工現場
在用好“最強大腦”的同時,環北廣東工程不斷加大科研投入。工程初步設計報告批復科研專項經費約4億元,明確13項重大特殊科研專題,解決工程建設過程中遇到的重大問題;為解決施工技術難點,施工招標時將超大口徑PCCP管道安裝及監測技術研究、長距離TBM掘進同步襯砌快速施工關鍵技術等8個方面研究共計45項科研項目列入施工合同,由施工單位主導攻關施工難題,將成果服務於工程施工。
科研成果賦能工程建設
在電腦螢幕前輕點滑鼠,管理人員通過工程搭建的智慧建管系統,即可對全線進度、安全、品質等問題一目了然。這是環北廣東工程運用物聯網、大數據等技術,構建的信息化支撐體系,實現了對現場“人、機、料、法、環”全面感知和“五大控制(安全、品質、進度、投資、廉潔)”的全面監管。
除此之外,經過鍥而不捨的科研攻關,環北廣東工程多項科研項目取得階段性成果。“比如地心泵站,單泵流量大、揚程高、揚程變幅寬,單機容量46MW,為全球單泵容量最大的立式單級單吸離心泵組。我們聯合科研單位創造性的採用長短葉片轉輪,原型泵效率高達94.46%,達到國際領先水準,每年可節約電費1800萬元。”另外,針對頂管施工過程中的鋼管焊縫補口涂層乾燥長達4天、頂管井內涂層施工品質難控制等難題,研發應用防腐機器人,施工縮短至4小時,附著力超傳統塗料2倍以上;針對PCCP管道連續安裝難題,結合高壓電纜限空要求及施工便道寬度,研發PCCP管道智慧安裝臺車,在基槽內實現管道移動、定位、安裝。
環北廣東工程地心泵站施工現場航拍
截至目前,環北廣東工程建設進展順利,已累計完成投資136億元,完成隧洞掘進92公里,管線施工143公里。“下一步,我們將圍繞工程亟待解決的重點、難點問題,開展針對性、原創性攻關研究,不斷助力工程高品質建設。”李代茂表示。(文/圖 傅岩 劉兵)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