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老外在廣東       |        大灣區        |         眼界       |        文旅       
獲評“全國文明鎮”!廣東清遠陽山縣嶺背鎮為什麼能?
2025-06-27 13:45:46 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傅細明 責編:王悅陽

  日前,中央宣傳思想文化工作領導小組公佈了“第七屆全國文明村鎮”名單,廣東清遠陽山縣嶺背鎮獲評“全國文明鎮”,成為陽山縣首個入選鄉鎮。   

  為何嶺背鎮能在眾多村鎮中脫穎而出?   

  這份“國字號”榮譽的背後,凝聚著嶺背鎮在著力解決環境面貌、優勢産業、基層治理、文化生活、移風易俗等方面問題所作的努力,是嶺背鎮持續推進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推進“兩個文明”協調發展的生動實踐,更是嶺背鎮緊緊圍繞省委“1310”部署和深入推進“百千萬工程”工作要求,以開展農村精神文明創建五大行動為主抓手,奮力書寫的“環境美、産業美、人文美”美麗鄉村答卷。 

獲評“全國文明鎮”,廣東清遠陽山縣嶺背鎮為什麼能?_fororder_微信圖片_20250627073925

陽山縣嶺背鎮嶺背河風景

  聚力人居環境,擦亮和美鄉村底色   

  漫步嶺背,居民觸目所及皆是美麗圖景,道路整潔平坦、房屋粉飾一新、公共服務設施不斷完善、生活豐富多彩……一幅“城鎮向新而生,生活向美而行”的美好畫卷正在徐徐展開。 

  嶺背鎮一方面將推動文明鎮村創建與“百千萬工程”實施同頻共振,聚焦美麗圩鎮“七個一”建設。以省道250線嶺背路段為主體,建設一條美麗鄉鎮入口通道,通過對入口通道實施嶺南特色建設,使“入戶花園”成為嶺背名片的亮麗開頭,並以“政府獎補90%、群眾自籌10%”政策推動圩鎮連片房屋外立面提升。 

  隨著房屋外立面提升改造、綠美生態小公園整治提升、農貿市場改造提升、美麗圩鎮客廳建設、美麗示範主街整治提升、美麗河道升級改造等項目的相繼建成,鎮域環境面貌再展新顏。 

  另一方面,嶺背鎮構築“支部推動、黨員帶動、群眾行動”的黨建引領模式,提高村民參與保潔積極性。2025年以來,嶺背鎮先後組織900余人次黨員幹部、1000余人次群眾參與,開展村莊清潔大行動30余次;開展“六亂”專項整治行動,累計整治“六亂”問題1014宗,使鄉村面貌提“顏”增“質”,煥然一新。 

獲評“全國文明鎮”,廣東清遠陽山縣嶺背鎮為什麼能?_fororder_微信圖片_20250627074204

嶺背鎮開展衛生環保主題志願服務活動

  力促産業興旺,發展優勢特色産業   

  近年來,嶺背鎮沿著“産業立柱”工作線路圖,聚力構建以沙田柚、板栗兩個“萬畝億元”項目為主,沙糖桔、鷹嘴桃、五指毛桃等特色産業補充的産業格局,帶動群眾合力打造萬畝億元板栗“示範鎮”。 

獲評“全國文明鎮”,廣東清遠陽山縣嶺背鎮為什麼能?_fororder_微信圖片_20250627074304

嶺背鎮是陽山縣有名的“沙田柚之鄉”

  自2024年起,嶺背鎮累計向農戶免費發放8萬株板栗苗木,擴種7000畝,預計果樹成熟後年産量可達每畝500斤,帶動村民增收5000元/畝,不斷推動産業結構進一步優化升級。當前,嶺背鎮板栗總種植面積約1.8萬畝,預計産量7800噸、年産值1.5億元。全鎮種植沙田柚面積超1.2萬畝,預計産量2.4萬噸、年産值2.4億元。  

  農業蓬勃發展,旅遊業也迸發新活力。嶺背鎮不斷加快構建以廣東峽天下景區、南嶺水鄉為雙核心,茄龍湯泉民宿與綠道為腰線的旅遊發展格局。2024年,廣東峽天下景區及南嶺水鄉累計接待遊客約26萬人次,營收約1500萬元。同時南嶺水鄉打造大中小學生研學教育實踐營地,目前營地宿舍區已建有床位300個,全鎮生態旅遊持續升級,2024年成功創建廣東省文化和旅遊特色鎮(入庫級)。 

  著眼基層治理,完善鄉村治理體系   

  和美的人居環境不僅在“美”,更在於“和”。嶺背鎮緊時代發展的步伐,創新基層治理模式,築牢安全穩定底板。 

  近年來,嶺背鎮充分利用電子技術,深化雪亮工程,完善相關制度,健全網格事件上報積分獎勵和年度優秀網格員評選激勵機制,利用“粵平安”平臺高效開展網格事件上報和處置工作。2024年以來,共受理事件3559宗,辦結3559宗,辦結率為100%。  

  不僅如此,嶺背鎮還積極探索具有基層特色的矛盾糾紛調解新路徑,成立“老行專”專家庫,發揮“老行專”在本地的威望優勢,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準繩,並從親情、友情、族親、睦鄰關係入手打好“感情牌”,最終推動矛盾雙方事心雙解。截至目前,已通過“老行專”有效調解各類突出矛盾8宗。 

  厚植文化土壤,激活鄉村文化活力   

  在加強鄉村文化空間規劃佈局方面,嶺背鎮立足本地實際,積極盤活閒置資源,將嶺背舊糧倉與當地自然生態景觀、歷史文化和産業特色緊密結合,升級打造成美麗圩鎮客廳,使其成為展示嶺背鎮“百千萬工程”建設成果、歷史文化底蘊、農旅資源特色以及提供線下會客服務的重要窗口。 

  另外,由1個新時代文明實踐所、12個行政村實踐站,以及黨群服務中心、黨員活動室、文化站等整合而成的公共陣地資源,大大拓展了文明實踐活動功能,搭建起百姓“大舞臺”,發揮引領文化宣傳主流、提升人民文化素養的積極作用。 

  文化惠民也在不斷深入。自2023年以來,嶺背鎮積極開展送戲下鄉、“詩韻田園·鄉村有約”“非遺展覽進鄉鎮”總分館聯動活動、全民閱讀、全民健身等一系列文化惠民活動共計50余場;結合“百千萬工程”高品質發展要求,成功舉辦“透過鏡頭:解讀嶺背‘百千萬工程’的蝶變畫卷”主題攝影作品徵集活動、“賀歲杯”男子籃球賽、“峽谷豪情 輕奢露營”活動、穿越天門奇觀挑戰27公里徒步等大型文體活動,並成功組建嶺背鎮龍舟隊,充分推動農旅文深度融合,滿足人民文化需求、增強人民精神力量。 

  此外,嶺背鎮還紮實做好非遺文化的活化傳承發展,加大對非遺扎火龍傳承人的保護培養力度,開展加強非遺保護傳承宣傳活動、非遺展覽活動等,大力推進非遺項目進農村,讓非遺文化融入社會生活,舉辦多層次、多形式的嶺背舞火龍等節慶活動,常態化開展非遺文化活動,讓非遺文化永續傳承,文脈不斷。 

  深耕鄉風文明,深化文明思想教育   

  文明建設並非“一陣風”,而是潤物無聲的“持久雨”。環境“好起來”,錢包“鼓起來”,村民的腦袋也得跟著“富起來”,讓崇德向善的文明風尚沁人心扉。 

  嶺背鎮依託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大力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文明實踐+思想引領”,推動移風易俗入腦入心,積極將移風易俗宣傳普及和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有機結合。2024年,圍繞“我們的節日”“強國復興有我”等主題開展理論宣講、全民閱讀等活動共計200余場次,宣傳生活新方式、新風尚。同時充分發揮村民理事會、村規民約等作用,通過村民之間約定俗成,多年來堅持“20元小額份子錢”優良傳統,推動形成婚事新辦、喪事簡辦、孝老愛親、勤儉節約等文明風尚,不斷煥發鄉村文明新氣象,唱響新時代文明實踐主旋律。 

  在探索鄉風文明建設新路徑上,嶺背鎮持續開展“星級文明戶”“文明村鎮”系列評比活動,積極尋找“身邊好人”,發掘“凡人善舉”,廣泛宣傳“身邊好人”——夏敏婷、李小雲等道德模範事跡,充分發揮先進榜樣的帶動作用,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  

  目前,鎮轄區內被評為各級道德模範、身邊好人等先進稱號共計4人,讓鄉風文明有“鏡子”可照,有“尺規”可量,在廣大農村營造出了人人以“文明”為榮的濃厚氛圍。(文/圖 清遠宣)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