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環球財智 > 正文
讓農險投保理賠更精準
2024-12-24 14:09:52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責編:田蜜

讓農險投保理賠更精準

時下,小麥進入冬季田管關鍵期,安徽省安慶市宿松縣省屬農墾華陽河農場及時開展化控、施肥、清溝理墑和病蟲害防治等綜合田管作業,促進苗情轉化、壯苗越冬。圖為12月19日,在華陽河農場,農機手駕駛大型植保機械進行田管作業。李龍/攝(人民視覺)

讓農險投保理賠更精準

近來,四川省南充市高坪區江陵鎮溫室大棚番茄進入集中採摘期,工人們忙著摘果、裝箱,及時銷往市場。楊波/攝(人民視覺)

讓農險投保理賠更精準

河北省張家口市察北管理區建設智慧農業園水培、霧培蔬菜大棚,通過智慧化循環系統,不間斷供給蔬菜養分,實現綠色高效無土種植。圖為12月19日,工人在大棚內進行生菜管理。武殿森/攝(人民視覺)

  農業保險是農民種糧的“防火牆”和“安全網”。財政部數據顯示,截至今年三季度末,中國農業保險保費規模超1300億元,為1.36億戶次農戶提供風險保障超4萬億元。

  近日,金融監管總局、財政部、農業農村部、國家林草局發佈《關於推進農業保險精準投保理賠等有關事項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針對農險經營管理提出10項舉措。“農險十條”將帶來哪些改變?聽投保農戶和業內人士怎麼説。

  打通“願保盡保”堵點

  目前,中國農業保險體量大、增速快,服務農戶眾多,規模已躍居世界前列。數據顯示,2007年—2023年,中國農業保險保費收入從51.8億元增至1429.76億元;提供風險保障從1126億元增至4.98萬億元;服務農戶從4981萬戶次增至1.64億戶次。

  農業保險“防火牆”和“安全網”功能日益顯現的同時,也存在承保理賠不夠精準的情況,影響農戶“願保盡保”的積極性。比如,在農戶投保階段,有個別農戶對同一標的進行多次投保或偽造保險標的;在險企承保階段,有個別承保機構虛報投保信息,騙取相關補貼。此外,由於各地財政條件存在差異,個別地方存在拖欠保險公司應收保費等情況,不利於農業保險可持續經營。

  打通承保理賠堵點,需要財政、保險監管、農業農村等部門共同發力。

  金融監管總局相關司局負責人此前表示,將探索圍繞土地確權、防疫等關鍵信息數據,加快建立農險基礎信息數據的共享機制,夯實精準投保理賠基礎。此次《通知》要求,各地財政部門進一步規範保費補貼管理。鼓勵有條件的省(區、市及計劃單列市)推動各省級財政部門與保險公司省級分公司結算模式。對於由市縣財政部門撥付保費補貼的地區,各省級財政部門要加強對市縣財政部門的指導督促,確保資金撥付規範及時、足額到位。這意味著,農業保險的承保、理賠、補貼審核等環節都將更加規範。

  承保環節,險企將進一步加強承保信息精準性管理,科學高效組織承保工作,鼓勵有條件的地區將保險數據與涉農基礎數據相互核驗比對。此次《通知》要求,對集體投保類業務,應重點審核分戶投保清單,穩步提升抽查驗標比例;對規模經營主體投保類業務,應重點審核保險標的位置、數量、權屬、風險等信息,確保保險標的精準到地塊。

  理賠環節,有關方面將督促險企切實提高理賠效率,開通保險理賠綠色通道,簡化理賠流程和手續,做到能賠快賠、應賠盡賠、合理預賠。

  補貼審核環節,更是關係到財政資金是否用在“刀刃上”。財政部明確,在承保數據與涉農基礎數據核驗比對的基礎上,險企應注重歷史承保數據、農業生産數據的收集統計和比對分析,加強基礎數據留痕管理,相關保單級數據至少保存10年,做到可核驗、可追溯、可追責,提高保費補貼審核有效性和精準度。

  化解“應賠盡賠”痛點

  農業保險的賠付問題是廣大農戶關心的重中之重。2023年,全國農業保險共賠付1124億元,同比增長25.4%,惠及5772萬戶農戶,賠付率達80%。但在部分地區,“拖賠惜賠”“一到賠付就扯皮”時有發生。

  一方面,農業生産面臨的實際問題複雜多樣,如果理賠條款靈活性較弱、限制條件過多,就會在理賠中産生爭議和糾紛,形成“扯皮”。

  有農民反映,當地政策性農業保險存在理賠條款和項目不夠完善的問題。例如,保險公司的生豬投保期限是參照大型養殖場生豬出欄週期制定的,僅有140天,遠短于多數農戶飼養年豬時一年至一年半的週期,多次續保增加了保險成本,“農戶忘記續保而生豬死亡得不到賠償”的情況時有發生。此外,近兩年多地野豬數量增長,野豬危害農作物造成的損失卻未納入農險理賠範圍,産生了理賠空白,影響到農戶投保積極性。

  業內人士分析,部分險企在理賠環節存在不規範的定損和賠付方式,包括平均賠付、協議賠付、粗糙定損等,成為農險服務中許多“扯皮”的源頭。同時,隨著各地農業特色産業快速發展,一些小眾和新興農産品不能及時享受農業保險保障。多地不時推出帶有“首個”“首次”等標誌的農險品種,既表明新興農險産品不斷涌現,也説明産品多樣性還有提升空間。

  另一方面,為了不誤農時,農業保險理賠需在“快”字下功夫。

  首都經貿大學農村保險研究所副所長李文中分析,農業生産具有強時效性,這就要求強化對理賠時效性的監管,確保受災農戶及時獲得保險理賠,加快農業生産恢復,有效彌補災害事故所帶來的損失。

  及時開展查勘工作,加強定損管理,集中核賠;依照規定時限,結合自身經營能力,分險種制定理賠週期閾值,嚴禁拖賠惜賠;堅持“理賠款直接支付被保險人”原則,鼓勵對接社保卡“一卡通”等方式支付賠款,提高賬戶信息準確性;支持建立農業保險預賠付機制,鼓勵保險公司提高預賠付比例,提升農戶滿意度……針對“理賠難”“理賠慢”問題,此次《通知》聚焦及時賠付、恢復生産明確了多項要求。

  為減少理賠環節的“扯皮”,《通知》還要求保險公司完善農業保險查勘制度,制定符合當地農業生産規律的損失賠償標準,對不同作物、不同災情、不同生長階段制定細化的賠付方案。

  提升農業保險服務質效

  如何兜牢農業保險“安全網”?業內人士認為,關鍵在於提升服務體驗,充分激發農戶投保積極性。

  農業保險標的涉及的地域面積大,承保、查勘、定損成本較高,農險服務資源有限,機構要提供優質服務並不容易。由此産生的理賠程式複雜、定損標準模糊不清、賠付週期冗長等問題,在破壞投保農戶服務體驗的同時,也影響“安全網”作用的發揮。金融監管總局相關司局負責人表示,《通知》將推動完善理賠機制和標準,提高理賠服務質效,最大限度提升投保農戶獲得感。

  在一些地方,通過招標確定的一家或少數幾家機構,承保了整個鄉鎮甚至區縣的農險業務。這有助於攤薄機構經營成本、防止農戶重復投保,但也導致定損賠付節奏慢、服務品質難以保障。《通知》提出,原則上縣及縣以上區域不允許同一保險公司獨家經營,逐步形成縣域內以服務能力、農戶滿意度為導向的適度競爭市場環境。業內人士認為,推動形成適度競爭的市場環境,既考慮到當前實際情況,也著眼長遠,有利於為農戶提供更優服務。

  針對提供服務的主體——承保機構,保險監管部門將對各層級保險公司進行綜合考評。“加強對農險經營機構的綜合考評,有利於推動相關機構不斷提升自身的經營服務能力與服務品質,使農險服務更好滿足農戶需要,增強農戶獲得感和滿意度。”李文中説。

  科技賦能,將為農業保險高品質發展提供重要動力。《通知》明確,鼓勵保險公司加大科技創新投入,推進無人機、遙感、物聯網等科技手段應用,加快標準化建設,提升承保理賠真實性、準確性和及時性。

  在此過程中,承保機構將發揮重要作用。中國保險行業協會發佈的《保險業高品質服務鄉村振興藍皮書(2024)》顯示,2023年,保險公司在科技應用方面累計投入資金近2.25億元,主要用於空間信息技術、AI識別、人工智能、物聯網等科技手段應用,構建農業生産、風險信息數據共享平臺。

  李文中表示,農險精準承保與精準理賠離不開農險信息與科技的支持,承保機構還需加大研發投入,提升承保理賠的精準性與時效性。下一步,應加大應收保費清欠力度,保障農險經營機構的合法權益,提升機構承保積極性,引導保險公司不斷提升業務水準,進一步提升政策性農業保險服務質效。(記者 汪文正)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