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海觀察 | 中國茶復興迎來機遇期 國際化發展癥結何在?
2022-06-01 16:33:05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韓東林

  茶,是中華民族的舉國之飲。它發乎于神農,聞于魯周公,興于唐朝,盛在宋代,現已成為風靡世界的三大無酒精飲料(茶葉、咖啡和可可)之一。如今,飲茶愛好者遍佈全球,全世界已有60余個國家和地區種茶,種茶已經成為很多國家特別是發展中國家的農業支柱産業和農民收入的重要來源。

  2019年11月27日,聯合國大會宣佈設立“國際茶日”,時間為每年5月21日。“國際茶日”是以中國為主的産茶國家首次成功推動設立的農業領域國際性節日,用以讚美茶葉的經濟、社會和文化價值,促進全球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今年5月21日,全球茶人迎來了第三個“國際茶日”。次日,由中國農業國際合作促進會茶産業委員會(簡稱“中農促茶産業委員會”)牽頭,12個主要産茶與消費國、地區的茶葉組織共同發佈“國際茶日”國際茶産業關鍵詞。各國和地區茶葉組織根據本國、地區一年來涉茶熱點,推薦最具代表意義的關鍵詞,來闡述一年來茶葉經濟與生活的發展,同時還發佈了“國際茶日”中國茶産業十大關鍵詞。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國際在線針對發佈的國際茶産業關鍵詞採訪了茶産業方面的專家及茶葉品牌企業負責人,以此剖析當前我國茶産業發展情況以及面對世界茶行業的發展趨勢中國茶如何進一步融合國際市場、在世界舞臺上進一步打響品牌,促進茶産業長期高品質發展,為中國茶産業出海賦能。

出海觀察 | 探尋中國茶企國際化發展新道路 看中國茶復興為哪般?_fororder_7207d32160c101504eeda4c12e91e608

圖片來源:中農促茶産業委員會

  “由我會聯合世界主要産茶與消費國、地區的茶葉組織共同發佈的關鍵詞從茶葉的品質、功效,茶葉促進的合作和文化交融,茶葉搭建的平臺、消費市場的需求等等,貫穿了茶葉生産、流通、終端市場、消費者訴求以及茶文化促進全球融合發展等等。”中國農業國際合作促進會茶産業委員會秘書長、“一帶一路”國際茶貿易産業創新院常務副院長魏有介紹,“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了國際交流和貿易,但是茶搭建了一座友誼和溝通的橋梁。就如‘國際茶日’的主題一樣——‘茶和世界 共品共享’”。

  機遇與挑戰並存 中國茶産業出海仍需解開“癥結”

  2021年全國茶園面積約為4906.53萬畝,同比增長1.69%。開採面積約3902.87萬畝,同比增加2.81%,增幅與2020年持平;茶葉産量約為313萬噸,同比增長6.76%; 茶葉産值約為2162億元,約同比增長10.3%。

  “近十年中國茶産業高速發展,茶園面積和産量突飛猛進,出現了産銷兩旺的現象,但是整體來説還是産大於銷,供過於求。”魏有總結,造成目前困境的因素主要有三。首先,勞動力短缺,機械化利用率不高。每年春季茶工短缺都是一個非常突出的問題,尤其是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出現了採摘不及時、鮮葉下不了樹的情況。其次,出口增長緩慢,出口單價偏低,出口茶類單一,並且以貼牌和大宗茶為主,名優茶出口非常少。最後,茶葉消費增長緩慢,尤其是新的飲茶群體培養困難。

  茶貿易是中國茶走出國門、走向世界的主要路徑之一。在“復興”的進程中,中國茶首先要解開現有“癥結”:一是加強品質提升。茶葉品質安全問題是制約我國茶葉出口的瓶頸,要密切關注主要出口國的標準制定,積極應對技術性貿易壁壘;二是加強科技研發,加強創新驅動;三是培育國際化企業,打造一流品牌;四是加強茶文化走出去。

  在國際舞臺上展示中國茶文化 讓世界更多消費者認同中國茶

  中國茶最大的優勢就是其文化屬性,這一點從1989年開始以吳覺農先生為代表的幾代茶人就已經認識到,並且早已吹響了茶文化“復興”的號角。尋根溯源,世界各國最初所飲的茶葉、引種的茶種以及飲茶方法、栽培技術、加工工藝、茶事禮俗等,都是直接或間接地由中國傳播過去的。

  “我們常説‘發展茶文化,促進茶産業’,其實茶文化本身的力量可能遠比茶産業更大。中國的茶文化熱已經持續了很久,但是中國茶葉的外銷,達到歐盟有機茶標準的好茶大宗出口,依然是不到兩美元一斤。而中國各地名優茶的內銷,茶文化扮演的也還是‘講故事’的角色。”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學術委員,中國茶葉學會理事、茶藝專業委員會委員,日本神奈川大學歷史民俗學博士,作家潘城表示,“國際茶日”的設立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機遇,給了我們能夠定期充分展示自己的舞臺,關鍵在於我們要在這個舞臺上展示什麼。

  潘城認為,比茶科技、茶産業更重要的是應該在“國際茶日”的舞臺上展示中國的茶文化。茶文化不一定是為了賣茶葉,茶文化的價值在於茶是中華民族的精神飲品,它體現著中國人的審美格調。要在“國際茶日”的世界舞臺上輸出的實際上是中華民族的審美形象。中國茶文化要走向世界,首先自身要提升認識;其次,進入審美層面的茶文化國際傳播任重道遠,需要中國茶人們的不懈努力與追求;另外,還要大力發展茶文化産業。近年來,茶文化産業已經方興未艾,茶文化書籍的推廣、影視作品的發行、培訓産業的興起、文旅産業的振興都具有巨大的發展前景。

  説到茶文化,魏有也有自己獨到的見解,他説:“文化是友誼的使者,中國茶文化源遠流長,在推動中國茶葉走出去的同時,也要積極推動中國茶文化走出去,只有文化的輸出,才能讓世界更多消費者認同和喜愛中國茶,逐步樹立中國茶在世界上的良好形象,深化國外消費者對中華飲茶習慣和文化的認知與認同。”

  世界茶産業活力十足 中國茶企應有國際視野

  公開資料顯示,2019年,全球茶葉産量達615萬噸,增長率為3.1%。2020年新冠疫情發生以來,全球茶葉消費仍保持增長態勢,但是隨著全球不確定因素的增多,茶葉未來的市場發展也面臨諸多不確定因素。

  由於茶葉在各國的重要程度不同,各國政府也通過不同方式推動本國茶産業的發展。魏有建議,政府作為管理者,要加強與國際組織、其他茶葉生産國的政府部門、出口國的政府部門交流與信息溝通,積極傳遞本國茶葉的有關信息;行業組織要加強與各國的行業組織交流與合作,舉辦豐富多樣的涉茶活動,同時要加強在國外媒體平臺傳遞中國茶的聲音,同時積極關注主要出口國有關政策和法律法規的變動,為産業做出預警;企業要有國際視野,積極關注國外涉茶行業的信息和市場變動,加大拓展國際市場,開發適應國際市場需求的産品。

  “在基於品質合格的基礎上,中國六大茶類都基本可以做到産品出關的各類報告,普洱茶因為是越陳越香的特點,還有很多有益的菌體未命名,所以需要更多茶學者們來科研定論。”北京昊展老同志總經理王麗麗説。

  2022年1月19日,華南農業大學與快樂普洱茶産業基地達成“産學研”戰略合作基地。5月21日,快樂普洱茶基地試營業,北京昊展老同志作為其中的一員,廣納全球品牌商、收藏家前來參觀。王麗麗説:“我們的海外合作商和國際物流,在這兩年中總是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但我們對中國茶走向世界仍然信心十足。當然,做到品質化、標準化、簡單化、量化這幾點同樣重要。我們在2019年開始統一99克標準的普洱茶,創新24格的簡單手掰普洱,把普洱茶做到平均4克/格來量化,使新老茶友都能泡出自己想要的味道。”

  走向國際的中國茶迎來機遇期 提升茶産業出海優勢勢在必行

  自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茶益於健康養生越來越被國際消費者認知和接受,推動世界飲茶之風盛行。飲茶成為消費時尚,將成為中國茶産業開拓國際市場的重要突破口。2021年,在國際形勢嚴峻複雜和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影響下,全球茶葉生産、貿易受到較大衝擊。我國茶葉外貿頂住多重壓力,取得了出口再創新高的好成績,將出口拓展到六大洲139個國家和地區,與2020年相比,新增出口市場國16個。根據海關數據顯示,2021年,我國茶葉出口36.94萬噸,金額22.99億美元,平均單價6230美元/噸,同比分別上升5.89%、12.82%、6.68%,出口量、額、價均創歷史新高。

  但我國現在仍是茶葉生産大國、消費大國,並非出口大國。對歐洲和北美市場、“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出口一直徘徊,佔比較小,出口市場基本是非洲和亞洲。提升中國茶産業出海優勢,就必須要放眼全球,積極開拓新的市場。對於中國茶企更快更好地走進國際市場,魏有提出了幾點建議。

  要有國際化戰略。戰略是指引市場推進的主方針,如果想融入國際市場,在國際市場上有一席之地,就要做好國際化戰略,我國出口的産品主要以毛茶或者代加工為主,品牌出口的非常少,要有長遠的戰略規劃,逐漸讓品牌佔領市場,通過戰略遞進,進而實現産業和産品升級。

  要有品牌培育意識。品牌培育是一個企業永恒追求的主題,只有培育出知名的品牌,産品才會有增值的空間。茶企品牌培育比較困難,尤其是出口品牌培育更是非常難,需要持續不斷的推進。

  要深挖目標市場消費者需求。消費習慣、消費理念以及消費品的需求,在各個國家和地區都差異很大,如果把市場定為出口的目標市場,就要深入研究和做詳細的市場調研,了解消費訴求以及市場需求。

  不僅如此,隨著《中歐地理標誌協定》的簽署和RCEP生效後將為中國茶企帶來諸多利好消息。第一,部分國家對我國涉茶及茶製品降為零關稅或者大幅度降低了關稅;第二,統一的原産地規則和區域累積規則,鼓勵生産商在區域內進行生産資源配置,發揮區域內各國資源稟賦和比較優勢。RCEP將為中國茶葉走出去和引進來帶來更多便利,要積極利用好RCEP等區域貿易協定,積極推進中國茶走出去。

  記者 | 韓東林

  策劃 | 楊冬霞

標簽: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