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創業頻道導航欄_fororder_WechatIMG203

    滾動   |   環球快訊   |   環球專訪   |   政策解讀   |   會員頁面   

胡志堅:世界公認的創新大國如何向創新強國轉變?

2017-09-28 17:28:20  來源:新華網  編輯:徐佳航   責編:許煬

  9月22-25日,2017年浦江創新論壇在上海召開。期間,中國科學技術發展戰略研究院院長胡志堅接受了新華網思客的專訪,他肯定了中國從探索創新發展到成為創新大國所取得的成就,提出了由創新大國向創新強國轉變的要求,並指出友好的創新環境是中國吸引海外人才資源的優勢。

  【環球專訪】胡志堅:世界公認的創新大國如何向創新強國轉變?

  圖為中國科學技術發展戰略研究院院長胡志堅正在接受新華網思客專訪梁鴻儒攝

  記者:本屆論壇主題是“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格局與使命”。您認為浦江創新論壇這十年來,我國是否已經從一個探索創新的國家轉變成一個創新的大國?

  胡志堅:可以這麼説,不論是從每年論文發表的數量、專利申請的數量,還是發明專利的授權量來説,我們在世界上都排在前列。從這些普遍的指標來看,中國是一個非常典型的創新大國。此外,中國高科技産品出口占全球的份額是世界第一;研究開發人員隊伍370多萬,也排在世界第一;研發投入去年達到1.55萬億人民幣,這個僅次於美國排第二位。所以從量來講,中國是世界公認的創新大國。下一步世界會更關注中國什麼時候成為創新強國。

  記者:從科技大國變成科技強國最難突破的點是什麼?

  胡志堅:科技大國向科技強國邁進僅僅從數量上來講是不夠的,量只是一個基礎。要變強,就要從品質上來提高。比如説發表論文,數量上中國現在是世界第二,雖然我們的論文品質提高得也很快,但是相較美國還是有差距,在篇均被引用次數上是落後的。再比如説發明專利的申請量、授權量和年度的數量已經達到世界第一,但是真正審查專利品質的話,會發現我們很多的發明專利是在別人的發明上改進的,原始創新卻很少。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講,從量到質的攀升還需要時間。就整個高技術産業領域來説,中國在全球的分工仍處在中端和低端領域,這就説明我們還沒有變成強國,從過去十年的趨勢來看,我們正在變得越來越強,但離最終我們希望達到的強國還有距離。

  記者:“一帶一路”倡議對於開創我國全方位對外開放新格局和促進世界和平發展都有劃時代的重大意義,創新之路建設是共建“一帶一路”的重要內容,服務“一帶一路”倡議,科技創新能貢獻什麼樣的力量?

  胡志堅:“一帶一路”倡議是為了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帶動發展中國家共同發展。只要談發展,就一定要創新,創新是發展的第一動力,所以創新一定能夠在“一帶一路”的共商、共建、共享方面做出大的貢獻,因為它是發展的第一驅動力。

  中國在科技創新方面的成就有很多,關鍵是要把中國取得的一些經驗、做法、好的政策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推廣,和各個國家共商、共建、共享科技創新方面的成果。比如説我們高新園區的建設,世界各國公認中國在這個方面很成功,這就是一個實踐。“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要想借鑒中國的高新園區促進經濟發展的經驗,就不能簡單地照搬,要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充分利用當地的優勢。

  此外,中國可以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在人才合作培養方面提供幫助,比如設立留學生、訪問學者的基金,讓沿線國家將優秀青年、科技人才送到中國來進行培養,幫助他們提高科研人員、學生的科技實力,讓他們可以回去後更好地為本國發展做貢獻。還有合作項目方面,比如某個國家缺水或者糧食緊缺,他們急需解決問題,但是苦於沒有自己的科研力量,我們就可以和他們合作,一起攻關,解決制約他們國家發展的關鍵技術。

  【環球專訪】胡志堅:世界公認的創新大國如何向創新強國轉變?

  胡志堅:創新不僅僅是科學和技術方面的東西,還需要有組織的創新、制度的創新梁鴻儒攝

  記者:如今,創新已經和諸多領域有了密不可分的聯繫,比如創新和金融正在相互交叉,創新和科技相互交融,創新也和制度千絲萬縷地聯繫在一起,那麼您認為,在未來,創新的發展方向是會細緻到各行各業?還是會變成一個泛化的概念?

  胡志堅:創新有廣義和狹義的分別,從狹義的角度來講,創新更多地指發明新産品、新工藝,這個是來自於科學技術的知識應用到生産實踐中,在這個方面,企業是主體。

  而科技創新方面加了科技兩個字,鏈條就往上衍生,把科研放進來了。科研也有很多發明,但不是市場中的發明,而是學校的發明,離實際的應用還有距離,對企業來説無法轉化,這裡研究機構是主體。

  現在也有一個更廣義的概念,就是創新不僅僅是科學和技術方面的東西,還需要有組織的創新、制度的創新,相當於是一個社會科學領域的東西。甚至對一個産業來講還要有産業創新,或者是一個商業模式的創新,甚至包括思想的創新,理論也要創新。所以我們強調科技創新不夠,還要全面創新。

  因為僅有科技創新不會變成競爭力。舉個例子,科學家發明一個東西,不是為了賺錢,而是純粹把科學的原理變成一個工藝裝置和技術,這個不是生産力,只有到實踐中變成競爭的工具才是生産力。這個過程僅強調科學技術是不能成功的,它一定要和商業模式、組織模式,甚至於一個企業的制度、文化、創新的理念、服務顧客的思想融合起來,這樣它才可以真正變成有創造價值的生産力。中國現在要想把創新驅動發展變成實際效果,企業的能力首先要加強。

  記者:現在越來越多的中國海外科技人才選擇了回國發展,也有一批外國人來華從事科研工作,您覺得這是否表明中國的創新環境已經發生了明顯的變化?

  胡志堅:在中國,創新型的事業越來越多,創造屬於自己事業的機會也越來越多,所以就有更多人參與到中國的創新事業中來。而且中國現在整個社會的大環境很好,市場本身會吸引越來越多的高級人才到中國來,這是自然的。所以,創造友好的創新環境,是我們更好地利用國際人才資源、創新資源,為我們國家服務的重要方向。

分享到: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