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勞密企業“出海”延伸中國産業鏈
2018-02-02 09:58:36  |  來源:國際商報  |  編輯:許煬

  海關總署公佈的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傳統勞動密集型産品合計出口3.08萬億元,同比增長6.9%,佔出口總值的20.1%。近幾年來,不少中國勞動密集型企業選擇在東南亞等國家投資建廠,甚至進入到非洲等國家和地區。目前,我們應如何看待傳統勞動密集型企業“走出去”?

  企業主動選擇“出海”

  有分析指出,中國與東南亞等國家的傳統勞動密集型産品對發達經濟體出口存在關稅差別,是導致中國出口訂單大量轉移到東南亞國家的重要因素之一,進而帶動了部分中國勞動密集型産業轉移。特別是今年《越南與歐盟自貿協定》生效後,越南産品對歐盟市場的出口優勢進一步擴大。

  江蘇夢蘭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何明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當前日本對越南等東南亞國家有優惠稅率,部分産品甚至可享受零關稅,而公司的産品出口到日本會被徵收8%~10%的關稅。“轉移到東南亞市場的主要是傳統産品訂單,品牌定位和技術含量較高的産品訂單依然保留在國內。如果沒有關稅差別,我們的競爭優勢將更加明顯。”

  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對記者分析指出,不少中國企業佈局海外的目的是為了減少稅收負擔。然而,目前部分歐美國家已經開始強化産品的原産地控制,未來産業轉移的空間將被進一步擠壓。

  在白明看來,中國勞動密集型産業“走出去”的另一個原因是國內持續上漲的勞動力成本因素。

  海關總署新聞發言人黃頌平此前曾分析指出,2018年全球製造業競爭的激烈程度將進一步上升,部分新興市場國家憑藉勞動力、土地等低成本優勢,推動中低端製造業發展,對中國傳統優勢産品形成競爭。

  江蘇省紡織品進出口集團寶得服裝有限公司業務經理張孟非告訴國際商報記者,近兩年來,中國勞動力成本上漲表明瞭經濟形勢向好,但對企業而言卻是個難題。東南亞工人的工資約為每人每月300美元,是國內的一半左右,這也是大量中國企業在東南亞建廠的原因之一。

  白明認為,隨著中國經濟形勢持續向好,勞動密集型産業在就業充分的前提下,未來需進一步提高勞動生産率。與此同時,應通過品牌、技術、文化等方面的同步提高,打造外貿競爭新優勢,與東南亞等國家拉開差距。

  延伸中國産業鏈

  近年來,傳統勞動密集型産品訂單轉移成為不少中國出口企業面臨的困境。然而,福州尚飛製衣有限公司總經理陳耿卻告訴記者,訂單轉移的情況對於公司造成的衝擊和影響並不大,傳統勞動密集型産業轉移或成為一種趨勢。

  據陳耿介紹,公司通過主動“走出去”進行戰略調整。2010年和2014年,公司分別在越南和埃塞俄比亞建立了工廠。目前,公司在埃塞俄比亞建立了7條生産線,有約5000名工人,未來的目標是發展到30萬人規模的大工廠,並考慮將包括縫紉機廠、面料廠、棉廠等在內的整條産業鏈也轉移到埃塞俄比亞。

  當前,埃塞俄比亞已經將工業化上升為國家發展戰略,把建設工業園區、推動對華産能合作作為實現工業化的重要依託。從東方工業園到華堅輕工業城,中國民企正在加速涌入埃塞製造業。非洲國家紛紛看好“一帶一路”合作帶來的機遇,他們希望與本國的發展戰略相對接。

  白明表示,不少中國的傳統勞動密集型産業主動選擇“走出去”,是立足於“一帶一路”合作所秉持的互聯互通、合作共贏的理念。未來,傳統勞動密集型産業應著眼于産業鏈延伸,打造中國産業鏈的海外佈局之路。(作者 李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