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中國已累計發佈240余項與適老化、無障礙相關的國家標準——新國標助力“銀發”宜居城市
江西省贛州市章貢區有效利用城市生態空間,持續推進“口袋公園”、適老化公園建設。圖為章貢區一處經過適老化、適幼化改造後的公園。朱海鵬攝(人民視覺)
中國鐵路上海局集團有限公司優化適老服務,設置“銀發專座”,配備“溫馨提示卡”,提供銀發旅客引導乘車服務,全方位為老年人出行提供便利。圖為上海虹橋火車站“心尚服務工作室”客運值班員護送旅客進站乘車。新華社記者 王 翔攝
目前,我國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2.2億人,佔全國人口的15.6%。伴隨老齡化程度加深,城市建設“適老化”成為許多人的關注點。
最近,推薦性國家標準《城市公共設施 適老化設施服務要求與評價》(以下簡稱《標準》)正式施行。從建築出入口的坡道到人行橫道的綠燈時間,從公共衛生間的輪椅進出到公交站牌的文字大小,標準涵蓋了城市適老化的規劃、建設、維護與服務,讓城市對老年人更友好。
直接回應老年群體核心需求
在北京這座人口逾2000萬、65歲以上老年人超300萬、城市道路里程超8400公里的超大城市裏,每一處“微改造”都考驗著管理者的智慧。
“以前這段路可不好走,人行道和馬路牙子之間有個高坎兒,輪椅上去特別費勁,每次都得繞遠找坡道。”住在北京馬甸橋附近的李大爺指著面前的路口對記者説,“現在好了,路沿改成平緩的斜坡,過馬路安全島也加寬了。前幾天我自己去菜市場,從家到超市一路都沒卡殼,連紅綠燈的‘嘀嘀’聲都聽得更清楚了。”他拍了拍輪椅扶手笑道,“要是能再多幾個帶遮陽棚的休息區,夏天就更舒坦嘍。”
“我喜歡到公園的紙質報刊窗口和其他‘老報友’一起看報談天。”居住在北京北科院塔樓小區的劉爺爺説,“常去的土城公園那兒之前爬坡有點吃力,漸漸地有些老友就不樂意來了。去年修繕了平緩的階梯道路後,對老人而言方便了不少,我們幾個‘老報友’也能常聚聚。”
不僅家居要適老化,老年人期待,城市建設也能適老化。《標準》為此做出一系列細緻規定。
看出行——《標準》要求,人行過街的設置與建築物及其他交通設施相結合,相鄰過街設施設置間距滿足老年人行走時間不大於5分鐘,學校、幼兒園、醫院、養老院周邊過街設施加密設置,老年人行走時間不大於3分鐘;人行橫道兩端設置緣石坡道,緣石坡道坡頂處設置過渡空間,過渡空間最小寬度不小于0.9米;二次過街安全島應符合無障礙通行需求等。此外,位於學校、幼兒園、醫院、養老院等老年人集中活動場所周邊的人行橫道,應設置人行橫道信號燈和相應的機動車信號燈,人行橫道信號燈配時應按老年人步速計算行人通行相位最小綠燈時間,並具有語音播報提示,老年人步速計算宜採用0.6米每秒至0.8米每秒。
看公交——公交車站應設置老年人專屬候車座椅及無障礙輪椅停放位置,公交站牌、信息查詢設備的文字應清晰易懂,滿足老年人閱讀習慣。
“以前在公交站等車最怕下雨天,沒地方坐,站久了腿受不了。”住在北京市和平裏社區的陳阿姨拉著記者,指著新改造的公交站臺説,“現在加了帶扶手的座椅,還有專門放輪椅的區域。站牌上的字也變大了,我老花眼不用湊近就能看清。”她特別提到,“最貼心的是座椅高度剛好,起身時一撐扶手就能站起來。”
看戶外休憩設施——應便於老年人交流和擱置物品,設有拐杖等物品的放置位置和輪椅、步行器等器械的停留空間,座椅應設置扶手、靠背,且轉角處作磨邊倒角處理或採用圓弧式設計。
看公共衛生間——地面應使用防滑材料,防止積水,且應配有緊急呼叫裝置,距地面高度控制在0.4米—0.5米以內。
“我們社區的公園公廁改造後真是方便多了。”家住重慶市江北區的趙大爺邊説邊演示,“地面是防滑的,下完雨也不怕滑倒。這個呼叫器位置裝得好,坐輪椅的人伸手就能夠著。就是希望能多裝幾個,有時候隔間裏沒有。”
細緻的規定,凸顯了城市的“溫度”。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標準技術管理司有關負責人對記者介紹,《標準》首次系統規定了設施建設的範圍、技術要求和維護規範,涵蓋20余類場景,並引入科學評價機制,通過硬體設施完備度、軟體服務滿意度等指標進行分級評估。“這種標準化建設直接回應了老年群體在安全、便利、舒適等方面的核心需求,提升了公共設施品質,為政策執行效果提供了可衡量的依據。”該負責人説。
從“數量達標”邁向“服務提質”
市場監管總局標準技術司有關負責人介紹,《標準》的出臺,為推動城市高品質發展、構建老年友好型社會提供重要技術支撐。
一是適度提升適老化設計要求。以往城市公共設施改造更多基於無障礙設計的理念,重點針對行動不便的老年人和殘障群體,主要聚焦安全方面需求。“本《標準》聚焦老年人對公共設施在安全、便捷、舒適等方面全方位需求,提出老年人典型活動場景下的關鍵性指標。”該負責人説,“如,針對老年人普遍存在的視力退化的問題,導向標識部分根據不同閱讀距離來規定文字大小和高度,使其獲得最佳閱讀體驗。又如,針對部分老年人聽力減退的問題,聽覺警示標識部分規定了語音播放時長和重復播放間隔。”
二是創新性提出設施“建設—服務—評價”一體化發展。前述負責人介紹,長期以來,傳統評價體系更側重對硬體設施的評價,而《標準》將老年人滿意度與硬體設施設置以及後期維護相結合,對滿意度評價、適老化評價、設施完好率進行綜合評價。特別是在標準附錄中,根據老年人最常見的社區生活場景,給出具體的評價指標體系表示例,凸顯了老年社會適老化設施的友好程度。“通過‘以評促建’,將推動適老化設施從‘有沒有’轉向‘好不好’,從‘數量達標’邁向‘服務提質’的升級,系統優化城市適老化環境。”該負責人説。
《標準》還為銀發經濟應用場景提出可操作的服務方案,助力激發適老化産業活力。
《標準》聚焦國務院《關於發展銀發經濟增進老年人福祉的意見》明確提出的發展社區便民服務、優化老年健康服務等七個方面的服務內容,通過改善出行、居住、社交等場景的適老性,釋放老年群體消費潛力。例如,湖北省黃石市僅通過加裝電梯、建設養老小區等項目,已惠及數千戶家庭,直接帶動了社區服務、智慧設備等相關産業發展。“標準的實施將進一步推動適老化産業鏈的標準化和規模化,形成經濟增長新動能。”前述負責人説。
“城市公共空間的適老化改造既能更好滿足老年群體需求,也有利於經濟長遠發展。”中國建築設計研究院適老建築實驗室主任王羽認為,“十四五”期間,我國60歲以上人口的增幅會明顯超過“十三五”時期,根據老年群體特徵,精細化地完善城市公共設施,將有效增進社會活力,也能進一步撬動銀發經濟發展。
為老齡友好環境建設貢獻中國方案
如何把《標準》落在實處?
市場監管總局標準技術司有關負責人介紹,上海章家巷社區作為老年人比例高達55.25%的典型重度老齡化社區,加裝電梯率達到80%以上,結合黨群服務中心、為老服務中心和社區公園,已按照《標準》對電子信息顯示屏、標識、休息座椅、扶手等適老化設施進行了精細化場景改造;重慶江北區觀音橋渝北社區根據《標準》對公共區域進行適老化改造,社區花園鋪設了塑膠防滑地面、無障礙通道,增設了帶有充電插口的木制座椅和便民飲水機等。
“我們鼓勵各地採用規章、政策引用標準的形式,將適老化改造技術要求和評價方法融入地方實踐。同時,優先選擇北京、上海、杭州等基礎較好城市,率先推動標準實施應用。通過不同地區試點應用實踐,形成可複製、可推廣的模式,建立適老化改造標準化技術路徑。”該負責人説。
截至目前,中國已累計發佈240余項與適老化、無障礙相關的國家標準,覆蓋老年人基本生活需求、體現適老化理念的國家標準體系初步建立。其中,在日常起居方面,發佈《適老環境評估導則》《適老傢具 通用技術要求》《無障礙洗浴機》《老年鞋》等一批國家標準;在數字適老化方面,發佈《網站設計無障礙評級測試方法》《通信終端設備無障礙設計原則》等國家標準,正在研製移動互聯網應用程式、智慧多媒體終端適老化技術規範,著力解決老年人面臨的“數字鴻溝”問題,優化數字適老化體驗。
中國還在積極探索,圍繞適老化,加強與國際接軌。“從標準內容和覆蓋範圍來看,我國適老化設施標準與日本、新加坡、德國等發達國家標準的設計理念相近,均強調無障礙、安全性和人性化設計。不同點則是發達國家標準目前精細化和智慧化水準較高。”市場監管總局標準技術司有關負責人説,“下一步,我國將大力推動適老化標準的國際化進程,加強與聯合國國際老齡問題研究所(INIA)的合作,向國際推廣中國適老化産品(如無障礙福祉車、智慧護理床等),探索與東盟、歐盟的認證互認機制,推動提出更多適老化領域國際標準提案,為全球老齡友好環境建設貢獻中國方案。”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