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18年1月31日,中國(遼寧)自由貿易試驗區共新增註冊企業23520家,註冊資本3398億元。自去年4月10日中國(遼寧)自貿試驗區瀋陽、大連、營口三個片區同時掛牌以來,通過著力制度創新、不斷深化改革,在不到1年的時間裏,中國(遼寧)自貿試驗區交出了滿意的答卷。遼寧省商務廳提供的資料顯示,目前,國家要求複製推廣的上海等自貿試驗區109項經驗,中國(遼寧)自貿試驗區已經落地99項,落地率90.8%;國家總體方案123項試點任務,中國(遼寧)自貿試驗區已經落地或正在實施並取得初步成效的已達101項,佔比82.1%。首批經第三方評估的29個改革創新案例已經形成並上報商務部,其中13個案例屬於全國首創。
大膽探索有序實施
瀋陽、大連、營口三市圍繞中國(遼寧)自貿區總體方案,先後制定了片區實施方案並獲得遼寧省政府正式批復。各片區還制定、發佈、實施了3年滾動工作計劃、産業規劃、政策清單、招商引資政策等系列文件。瀋陽片區先後兩批發佈了200條政策清單和“3+1”産業政策;大連片區在推進貿易便利化的基礎上,在國資國企借力自貿試驗區平臺改革創新等方面大膽探索;營口片區推進區港聯動,抓規劃,抓機制,抓創新,取得初步成效。
記者從遼寧商務廳了解到,中國(遼寧)自由貿易試驗區三個片區的功能各有側重:大連片區重點發展港航物流、金融商貿、先進裝備製造、高新技術、循環經濟、航運服務等産業,推動東北亞國際航運中心、國際物流中心建設,形成面向東北亞開放合作的戰略高地。瀋陽片區重點發展裝備製造、汽車及零部件、航空裝備等先進製造業和金融、科技、物流等現代服務業,建設國家新型工業化示範城市、東北地區科技創新中心和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先進裝備製造業基地。營口片區重點發展商貿物流、跨境電商、金融等現代服務業和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製造等戰略性新興産業,帶動區域性物流中心和高端裝備製造、高新技術産業基地發展,構建國際海鐵聯運大通道的重要樞紐。
抓住重點不斷突破
按照總體方案要求,中國(遼寧)自貿試驗區著力制度創新,不斷深化改革。在簡政放權方面,各片區建立了權責清單制度、行政審批管理目錄製度。省編辦、省自貿辦正在加速推進省級管理權限下放工作。在投資領域方面,實施2017版外商投資負面清單,實現國內企業境外投資備案制管理,實行多評合一、統一評審的新模式,推進實行試點企業投資項目承諾制。在貿易便利化方面,對標國家標準,加快推進二期、三期建設,推進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建設。在金融創新領域,推進瀋陽“金融島”建設,加速推進實施人民幣跨境使用、外匯管理體制改革、金融領域開放與合作等改革措施。在事中事後監管方面,著力建設社會信用體系、開展綜合行政執法、推進企業報告公示和社會參與社會監管等。
突出特色創新實踐
在推進國資國企改革方面,中國(遼寧)自貿試驗區發揮自貿試驗區優勢,引導和推動國有企業改革創新、先試先行。在推動自貿試驗區和省內重點園區協同發展方面,研究制定協同發展指導意見,首批確定18個重點産業園區與自貿試驗區協同發展。有針對性地與黑龍江、吉林、內蒙古三省(區)進行對接交流,截至2017年底,已有3912家黑龍江、吉林、內蒙古三省(區)企業入駐中國(遼寧)自貿試驗區。在擴大面向東北亞的開放方面,大連東北亞國際航運中心建設、營口港海鐵聯運和瀋陽跨境鐵路通道建設不斷完善。2017年,中歐班列開行1123列,貨運量91279標箱;80余家東北亞地區外資企業入駐自貿試驗區,合同外資額2.6億美元。(付連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