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開放讓外資選擇中國
2018-04-16 13:22:25  |  來源:國際商報  |  編輯:許煬

  中國商務部最新數據顯示,一季度中國新設立外商投資企業14340家,同比增長124.7%;實際使用外資2275.4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0.5%。中國吸收外資延續了去年以來的平穩增長態勢。

  在全球化時代,資本流動有了更多選擇,無論是基於何種考慮,資本逐利的本性總會驅使其流向性價比相對更高的地方。因此,能吸引到更多跨境資本至少從某個角度説明瞭這個市場更容易獲利。

  對中國來説,從改革開放開始,吸引外資就是一項重要工作,只不過在改革開放初期,中國吸引外資的主要手段是向其提供優惠政策,這也讓外資在一段時間內在中國享受到“超國民待遇”。

  隨著中國經濟快速發展,特別是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後,對中外企業“一視同仁”成為中國相關政策的宗旨。在這種情況下,外資是否還會選擇中國?

  答案是肯定的。中國引進外資已連續26年位居發展中國家的首位。2017年中國吸引外商投資總量僅次於美國,居世界第二。沒有了特殊的優惠政策,外資在中國靠什麼獲利?換句話説,中國靠什麼吸引外資?靠的是經濟的增長潛力、市場的巨大規模、日益優化的營商環境以及由此給外資帶來的盈利空間。

  先説中國經濟的增長潛力。目前,中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對於這樣一個基數足夠大的國家來説,哪怕經濟增長只有一個百分點都意味著巨大機遇。可偏偏中國經濟增長速度不低。雖然中國經濟從高速增長進入了中高速增長階段,但超過6%的經濟增長率還是讓中國成為世界上經濟增長最快的國家之一。更為重要的是,中國經濟正在朝高品質增長階段邁進,在新舊動能轉換過程中對高科技、高端製造、環保等領域的依賴程度會更高,而外資企業在這些領域具有一定優勢,其在中國必將迎來新機遇。

  再説中國市場的巨大規模。放眼世界,很難有哪個市場能跟擁有13億人口的中國比拼規模。無論是哪個産業、哪種産品,只要進入中國市場,基本相當於進入了全世界最大的市場。隨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持續推進和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深入實施,中國內需發展的活力和後勁將持續釋放,這意味著“中國需求”仍會保持增長。

  中國市場還有一個特點便是發展不平衡不充分,這決定了其需求的多元性,不同産業或是同一産業的不同産品都可以在中國找到目標市場和目標人群,這樣的市場在其他地方恐怕很難找到。

  最後説説中國的營商環境。近年來,“營商環境”一詞的熱度不減,尤其是一些外媒經常拿此説事。中國的營商環境到底怎樣恐怕不能只聽媒體的,更應該聽聽那些在中國運營的企業,尤其是跨國企業怎麼説。華南美國商會今年3月發佈的《2018年中國營商環境白皮書》指出,中國仍受國際投資者歡迎,對於大多數受訪企業(53.3%)而言,中國在其全球投資計劃中位居榜首;約83%的受訪企業認為華南地區營商環境“好”或“非常好”,同比上升6%,其中多數認為此地營商環境在過去一年中顯著提升。

  當然,中國的營商環境還需進一步優化,這也是中國正在努力的方向。在博鰲亞洲論壇2018年年會上,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宣佈,中國將堅持改革開放不動搖,繼續推出擴大開放新的重大舉措,包括大幅度放寬市場準入、創造更有吸引力的投資環境、加強知識産權保護、主動擴大進口。

  中國商務部新聞發言人也證實,商務部正在會同有關部門提出完善負面清單管理制度、擴大開放、優化外商投資環境、推動經濟高品質發展的一攬子政策措施,將在今年上半年爭取儘早完成修訂外商投資負面清單。

  中國開放的腳步不會停,正如習近平主席所説,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只會越開越大!由此分析,願意到中國投資的跨境資本應該會更多。(作者 李高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