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創業頻道導航欄_fororder_WechatIMG203

    滾動   |   環球快訊   |   環球專訪   |   政策解讀   |   會員頁面   

中企並購歐美時尚品牌風頭正盛

2018-03-06 10:56:06  來源:國際商報  編輯:許煬  責編:韓東林

  2月22日,復星國際及其子公司宣佈收購法國高級定制時裝品牌JeanneLanvinSAS;當月,山東紡織企業如意集團宣佈,買下瑞士奢侈品品牌Bally;2017年8月,國內男裝福建七匹狼發佈公告稱,將以3.204億元從香港曹其鋒家族手中收購法國輕奢設計師品牌KarlLagerfeld大中華公司的部分股權,以獲得KarlLagerfeld在大中華區的品牌和銷售渠道;去年8月,歌力思宣佈將以3700萬元自籌資金收購深圳薇薇安譚(時裝)有限公司75%股權,後者擁有VIVIENNETAM品牌在中國大陸地區的所有權……

  種種跡象表明,中國企業並購歐美奢侈時尚品牌的風頭正盛。分析人士指出,消費升級和産業升級是中資企業熱衷並購歐美奢侈時尚品牌的兩大動因,但現在中國企業普遍面臨“吃得了”但“吞不下”的問題,奢侈品牌運營水準有待提高。

  消費升級和産業升級雙重驅動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張建平表示,中企收購的這些歐洲奢侈品品牌,其公司多是在國際市場上享有極高聲譽的百年老店,其産品品質有保障,而且在中國消費升級過程中消費者對這類産品確實有強勁需求。所以,對中國企業而言,如果有條件去收購這些品牌,將有助於拓展市場空間,增強市場影響力。

  復星國際副首席財務官兼復星時尚集團執行總裁程雲表示,“與Lanvin的合作為復星時尚集團注入了世界前沿的時尚元素。中國正成為全球奢侈品市場的主要推動力,我們相信復星能夠通過全球資源整合能力與專業實力為Lanvin賦能,同時使該品牌保持法國及意大利製造的核心競爭力與歷史價值。”

  復星方面還透露,近期成立的復星時尚集團將致力於管理復星目前的時尚相關資産業務,包括StJohnKnits、Caruso、TomTailor以及尋找投資各類全球旗艦品牌的機會,撬動中國消費市場的成長動力。

  中國是全球最大的奢侈品市場。諮詢公司貝恩發佈的《2017年中國奢侈品市場研究》指出,中國奢侈品消費者佔據了全球32%的市場份額,遠高於第二名美國消費者的22%。

  貝恩報告顯示,在經歷了連續三年的銷售頹勢後,中國個人奢侈品消費在2016年第三季度出現反彈,並在2017年重回增長軌道,2017年市場規模約為1420億元,同比增長20%。

  財富品質研究院院長周婷表示,外部消費升級和內部産業升級是驅動中資企業熱衷並購歐美奢侈時尚品牌的雙重因素。在消費升級背景下,當前中國消費者確實對高檔商品的需求進一步增強,整個消費水準是“向上”的。就産業升級角度而言,長期以來國內時裝企業多以大眾消費市場起家,而且國産服裝品牌已經在中國消費者心中形成了中低端印象,實際上從品牌自身發展角度而言也走不上去了。但是因為經過多年的發展,它們已擁有雄厚的實力,資本和資金充裕,並購引進國外品牌,利用國內消費升級的趨勢滿足市場需求成産業升級的有效途徑。

  引進國外高端消費品牌,中企到底看中的是什麼?周婷表示,中國企業在奢侈品牌設計和品牌管理經驗方面嚴重欠缺,而收購高素質的品牌設計團隊和品牌管理團隊能夠支撐其進一步深耕國內市場。

  此外,當前在國際資本市場中國資本活躍度非常高。中企境外並購對活躍國內資本市場,通過資本全球化進一步達到消費全球化、生産能力、品牌能力全球化,以及助力中國企業走向世界舞臺也是一個非常好的方式。這些“走出去”的中企如山東如意、七匹狼、通靈珠寶幾乎都是國內主板上市公司,境外並購也對其市值管理非常有利。

  中企奢侈品運營水準有待提高

  周婷稱,現在中國企業普遍面臨的一個問題是“吃得了”但“吞不下”。企業有錢把國外高端消費品牌買回來,但是不善經營。企業收購了國外的品牌管理團隊和産品設計團隊,但銷售運營團隊要靠其國內資源來補充,這恰恰是這些公司目前最欠缺的部分。因為他們引進的是奢侈品品牌,而奢侈品品牌有自己獨特的經營規律,現在國內企業基本上不具有這方面的能力。這最終導致兩種結果,品牌要麼做不起來,要麼做成大眾消費品牌,整個品牌價值被嚴重拉低。

  事實上,不僅在奢侈時尚行業,中企跨境並購成績在整體上有待提升。去年4月,麥肯錫發佈報告稱,以當初交易雙方定下的目標是否得以實現這個標準來看,中企過去10年的跨境並購成績並不如意。約60%的交易、近300宗、約合3000億美元,並沒有為中國買家創造實際價值。受創最重的當屬零售業和專業服務業的少數股權收購交易,平均虧損為期初投資的70%。後續整合往往決定了交易的成敗。(張敏)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