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觀察人士認為,特朗普對中國發動貿易摩擦,目標之一是打擊對華外國直接投資,阻礙中國的産業升級。但數據表明,貿易摩擦以來,中國吸引外資不降反升。中國商務部數據顯示,今年1~10月全國新設立外商投資企業49545家,同比增長89.3%;實際使用外資7011.6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3.3%。總體上今年1~10月利用外資保持穩步增長。尤其是上半年美國對華投資同比增長29.1%,高於整體水準。中國美國商會發佈的《2018中國商務環境調查報告》顯示,近六成受訪企業將中國列為三大投資目的地之一,1/3的企業計劃2018年擴大在華投資10%以上。中國歐盟商會《商業信心調查2018》報告也顯示,超過一半的會員企業計劃擴大在華運營規模。
內生動力強
中國改革開放步伐加快。可以發現,在貿易摩擦的壓力面前,中國政府順勢而為,及時採取有力戰略舉措把壓力轉變為改革開放動力。對於外資關心的技術轉讓、行政許可、知識産權等問題,中國近年來已取得長足進步,並將持續完善。今年以來,中國政府又推出了一系列改革開放的重大舉措,創造更為有利的條件提振市場信心,鼓勵跨國公司對華投資。今年7月28日,中國新的外商投資準入負面清單開始生效。在新的負面清單中,將過去限制類和禁止類的63類管制領域減少到了48類,總計在22個領域放開投資限制。這些開放措施使得中國對外開放的大門越開越大。隨著這些舉措的落地,中國的營商環境持續改善,外資投資中國的興趣和信心也在不斷增強。
中國國內市場擴大。據商務部數據,今年上半年中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18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9.4%。據預測,2030年中國的中産階級將佔到全部人口的70%,約為美國的4倍。而且,伴隨新技術革命所帶來新的生活方式,中國新興中産階級對新産品的接受度相對較高。中國正在成長為一個世界性的消費大國,長期來看中國的消費升級空間很大,這將吸引更多的跨國企業對華開展商業活動。如不久前美國特斯拉公司決定在中國上海進行投資,主要就是看中了中國不斷增長的新能源車市場。《中國經濟與日本企業2018年白皮書》也提到,日企在機器人、零部件行業的對華投資有所提高,對服務業、零售業等領域的投資也在不斷提升。中國國內市場的穩定發展、活力和後勁,將會不斷提升對跨國資本的吸引力,增強其投資中國的動力。理論上,美國對中國加高貿易壁壘,限制中國對美國出口,在一定意義上可以幫助把中國創造的價值留在國內,擴大內需,從而帶動國內的投資。在這種背景下,外資相應增長也是理所當然的。
中國全産業鏈優勢加強。中國吸引外資的優勢還來自於産業齊全、生産能力強、基礎設施完備、産業配套體系完善和勞動力要素不斷優化的産業體系,經濟越發展,産業鏈的複雜性越重要,就越能吸引外資。發達國家企業或個人具有較強的創新能力,但是從基礎研究到應用研究再到商品化和規模化生産並不容易,而中國的全産業鏈體系能夠幫助全球企業把先進技術成果迅速商業化,並把成本降到最低,從而有效吸引外國直接投資。
外部力量幫了大忙
全球合作深化。當前,美國並非只對中國發動貿易摩擦,而是幾乎與全世界為敵。在美國全球性的貿易霸淩政策下,其他經濟體之間不得不加強彼此之間的政策協調,加速推動貿易和投資自由化的進程。中國與這些貿易夥伴之間的經貿互動有助於穩定國際經貿形勢,堅定外商投資中國的信心。
美國自己的孤立。美國發動的貿易摩擦在危害他國的同時,也嚴重損害本國企業的利益。當前,中國出口産品的70%是由在華外資企業生産,這其中也包括大量美國的企業,加徵關稅必然導致外資企業包括美國企業利潤的下降。在被美國加徵關稅的第一批500億美元中國産品中,73%是供美國企業使用的中間産品和資本品,加徵關稅必然導致美國企業競爭力的下降。美國企業認識到中國市場的重要性,不可能放棄,又意識到輸華商品可能面臨不確定的關稅,它們就不得不繼續在中國投資。
特朗普對全球發動貿易摩擦的目標之一是吸引投資,促進製造業的回流。但是從目前的形勢來看,結果恰恰是適得其反。在特朗普向全球貿易夥伴揮動大棒、保護美國産業之際,海外投資者對美國的直接投資大幅下降。美國經濟分析局數據顯示,今年第一季度的外國直接投資凈額降至513億美元,比2017年同期的897億美元下降了37%,比2016年一季度的1465億美元下降了65%。從最近四個季度海外直接投資流入美國境內的移動平均值看,今年美國FDI已回落到2012年的危機後水準。美國的外商直接投資在減少,表明貿易戰破壞了美國的投資環境,其吸引力正在變小。中國市場潛力巨大,美國企業為了不失去中國市場,為了規避貿易摩擦的風險,就需要被迫到中國來投資。
因此,美國對中國發動貿易摩擦,短期會給中國經濟造成一定的損失,但是從長遠來看則有助於打破中國發展當中的路徑依賴,激勵科研創新,促進中國的産業升級。只要內部安定,中國不斷擴大的市場、持續升級的全産業配套能力和不斷完善的營商環境將持續強化對外資吸引力。
當然,美國單邊主義給世界帶來的衝擊可能是長期的,對中國的負面影響也不可能在短期內消除。中國當前最需要做的就是化壓力為動力,不斷深化改革開放,提升自己,沉著應對,實現更大的發展,如此,則貿易摩擦不但不是挫折,反而是難得的發展機遇。(商務部研究院副研究員 彭波)